![](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f9e7ad146943a1d29eb9708e8c91d44.jpg)
萧希贤(上)
扬州的萧姓人家,世代经营盐业。萧翁因为喜好结交读书士人,挥霍了几万两银子。家道由此中落,最后萧翁郁闷死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214a7ab85f7a170e5f58d1f2968c41.jpg)
他的长子萧希圣,自幼就有机会与众多名士游玩交集,受熏陶学业有成,由进士通过馆选进入翰林院,转六部郎官而外放地方做官。
萧希圣担任的是云南大理太守(知府),他带着太夫人(自己母亲)和年幼的弟弟萧希贤赴任。
萧希贤是太夫人中年时生下的孩子,溺爱过了头,已经二十岁了却不愿攻读诗书。哥哥萧太守因为母亲的缘故,对他也并非管得很紧,但这个弟弟也没什么大的过错。他在太守的府衙和住处,喜欢与知府的幕僚、师爷和门客们谈论制造金银的法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fccd76f3ef5613530c4e9fe7c68911b.jpg)
有个门客说起,云南这地方是产矿区,山中银矿是否丰富,看看山里的草木就能知道。还说常有人用几十两银子买下一座山,最后赚回上千倍,所以外来的游民,有一半人以此谋生。
听了这话,萧希贤十分羡慕,于是每天陪着门客遍历群山,以求奇遇。但是搜索了一年多,一无所获。
最后门客随意乱指了一个山头,说这座山矿产非常多,其实不过是胡说八道,属于脱身之计罢了。但萧希贤却深信不疑,他当即与山主商量,花了一百两银子买下了山头。接着他马上就打算找人来开采,太守怎么劝阻他都不听,最后撒娇耍赖,通过太夫人,让哥哥手下那些贡夫(官府摊派到户的免费劳工)去帮忙。
太守的手下都是些趋炎附势的家伙,当然奉承他这个权贵的弟弟,全都踊跃帮忙。于是乎人头涌动,男丁聚集,全力开工,锯木凿山,穿石挖土。萧希贤不停上山监工,毫无倦色。就这样弄了五六年,白白耗费无数人工,结果一无所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c61718866b508e821c5d40fa71d3ae7.jpg)
太守这时任期届满,按例需要进京面见皇帝述职,而且必须携带家眷同去。于是萧希圣劝弟弟放弃挖矿,与自己同行。萧希贤哭着说:“弟弟一生的事业就在这里,大功即将告成,花去的本钱已经不少,如果就此半途而废,我死也不甘心。”
太夫人不忍心违背这个儿子的意愿,将他哥哥所有的钱财分出一半来交给萧希贤,说:“你就拿这些钱来做事周转,如果一两年还是没结果,就余下几百两银子作为盘缠回去,千万别迷恋沉溺在这里,让母亲和哥哥担心。”
于是一家人含泪告别。太守走后,那些手下逐渐散去,萧希贤只好自己招募人手,不分昼夜又继续挖矿几年。这一年的中秋节,萧希贤盘算自己短少劳工许多工钱,工头已经催要了多次,而他的囊中只剩十多两银子了。
萧希贤自知无法应付,于是叮嘱仆人把剩余的银子买来酒肉,召集所有的劳工,宽慰他们说:“我夜里梦到神仙,他告诉我大矿即将出现,必须齐心协力往东南方向开挖,指日可得。所以希望大家竭尽全力,我会加倍给你们工钱。”众人闻言,全都踊跃欢呼,饱餐一顿离去。
萧希贤前往山头巡察,只听一片叮当之声,众人都在奋力做工。他喟然长叹,说:“我欺骗了这些劳工,现在已经心力交瘁。之前的欠账难以偿还,必然遭到羞辱,而停下来就没有生路,逃走又没有路费。不如死了算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031beacf7b54d707c56b25bb7e20ac.jpg)
于是他解下衣带悬在树上,正在遥拜母亲和兄长,痛哭流涕追悔往事之际,忽然看到仆人随同劳工头目飞奔而来。他料定来不及上吊而死,于是迎上去询问缘故。两人喘息,磕完头,齐声道贺说:“神仙的话没错,我们已经发现了大矿,请您跟我们一道前去拜祭吧。”
萧希贤喜出望外,连忙跑去查看。只见一个大坑洞里,黑色的矿石均为拳头般大小,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所有的劳工全都围拢过来,磕头请赏,一时欢声雷动。大家都说:“这是银矿中的墨绿矿,最为难得。矿源远,成色高,不是大福之人哪能得到啊!”(未完待续)
(出自《客窗闲话》)
张御史
张某,唐代天宝年间担任御史判官,出差到淮南去断案,准备渡淮河。有一个穿黄衫的人从后面追来也要过渡,说自己有急事。于是张某就让停了船。
黄衫人赶到,说:“搭个顺便船渡河吧。”驾船的人打算揍他并赶走他,还责怪他说:“想我们帮忙,就耽误判官过河?”
张某制止道:“别打他。”反过来责备驾船人:“搭载一个百姓过淮河,有什么难的?”他亲自拿出多余的食物给黄衫人。这人感到非常羞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dd64626d3bd5ae5178136b24fbc7e5.jpg)
过了淮河,黄衫人与张某分开行走。不一会儿张某等人到了前面的驿站,黄衫人却早已站在了门口。张某以为他又有什么事要麻烦自己,心里十分厌烦,对他说:“我刚才让你搭船过河,为啥又来了?快走吧。”黄衫人却说:“我并不是一个活人,想跟判官商量事情,不能让旁人听到。”
张某于是屏去左右。黄衫人说:“我奉命捉拿您,你应该是在淮河中溺死。刚才吃了你一顿饭,所以不敢忘记。已经承蒙了大恩,但也只能让您在世上多停留一天。”
张某请求回到家里,说自己有遗嘱要告诉家人。鬼说:“一天之外的时间我不能答应。我虽然是使者,但在地下职务低微,也就相当于人间的里正街坊的胥吏而已。”
张某准备上前请对方搭救,鬼说:“人鬼异路,不要逼我,这件事恐怕是无法避免的。”张某远远地对着鬼遥拜。鬼说:“您能一日之内念一千卷《续命经》,就可以延长阳寿。”说完,就走了。
走到门口,鬼又回来,对张某说:“你知道《续命经》吗?”张某其实并不清楚。鬼说:“就是人间的《金刚经》。”张某问:“今天已经很晚了,怎么可能念得完一千卷经?”鬼说:“只要是人,帮你念就可以。”张某于是大喊,找来驿站中及附近其他的百姓,一共几十人一同念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32fdfc62ecd246cd63ef4855306b6a0.jpg)
到了第二天晚上,终于念完了一千遍。鬼又来了,说:“判官您已经免死了,现在必须暂时去一趟阴曹地府。”
众人都看到黄衫使者与张某一同出门。见到阎王,张某说一千遍《续命经》已经念足,应该延长寿命。阎王检查后说:“的确念了那么多。”说完合掌道:“这样的话,可以延长十年阳寿。”
说完便放张某重回阳间。走到阎王殿门前,捉拿他的黄衫使者说:“我因为捉拿判官您,回来迟了,被打了一顿。”接着扯开衣服给张某看,希望张某能给少许钱财。
张某说:“我是个穷人,又在驿站旅社里,多了恐怕做不到。”鬼说:“只要二百贯钱。”张某说:‘如果是纸钱,我就送上五百贯。”鬼说:“感谢您的深情厚意,但我一向德薄,哪能接受您这么多钱,二百贯正好。”
张某说:“如今我也是鬼啊,夜里回驿站,不容易办到。”鬼说:“判官您只要心里念着,让您妻子把钱给我,我自然能够收到。”张某于是开始心念,鬼说:“已经领到了。”但过一会儿鬼又过来,说:“您夫人准备给,但做奶奶的不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9ca0bb70b38be1afc9dbb2bd90476c.jpg)
于是鬼又让张某心念奶奶,很快鬼就说:“得到了。”张某于是昏昏然像掉进了深坑里,因此活了过来。
张某请假回到家,详细说了这件事。妻子说:“那天晚上梦到你已经死去,求要二百贯纸钱,我便打算去集市。奶奶却说:‘梦里的事情哪里能够轻信啊!’但是当天晚上,奶奶也梦到了你要纸钱。”张某于是过了十年后,才又死了。
(出自《广异记》)
传讹
明代宦官魏忠贤的罪行,史书上以前没有类似的记载。有人说,他知道自己必将垮台,因此暗暗养了一头骡子,这头骡子一天能跑七百里,以备逃跑时用;他还暗中驯养了一个相貌和自己极其相似的人,用来准备代替自己去死。后来在阜城尤家店,他果然因此逃掉了。
我(作者纪晓岚)认为这纯属捏造。从天道来说,如果天神显灵,圣明清晰,魏忠贤绝对逃脱不了;从人事来说,魏忠贤擅政七年,天下何人不认识他?假使他藏在旧党家,以小人的交往方式,势力倾败就离心离德,也会捉了他献出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e4b5121eaa1c434bdccd81890a89d3.jpg)
又假如他藏在荒僻的地方,在农夫牧民的眼里,突然来了一个宦官,口音腔调相貌全都与众不同,看着害怕听着心惊,要不了几天,必定走漏风声。假如他远逃到国界之外,就像严世蕃曾私通日本,仇鸾尚私通俺答,而魏忠贤没有这种迹象。有高山深海的阻隔,又有关塞的防守,他就是逃出了关口又能到哪里去?
过去传说建文帝逃了,后世尚且流传着疑问。但是建文帝虽并没听说有什么失德,人心仍向着他,那些旧臣遗老,还怀有对故主的思念。燕王依仗武力篡位,屠杀忠良,这是天下人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帮助建文帝逃命,这个道理说得通。
魏忠贤罪恶滔天,流毒四海,人人都想捉到他痛打一番才甘心。当时离明代灭亡还有十五年,他在这十五年中,怎么可能藏得住呢?所以他私自逃走的说法,我决不相信。
(出自《阅微草堂笔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0672f594d5f584bb76dbadf2acd85c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