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野钓,鱼不咬钩的原因找到了,这4个误区占了9成

老谢钓鱼啊 2024-12-01 01:05:07

冬季钓鱼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有一个好的渔获率,就先要看鱼类的积极性了,如果它们不开口的话,那是怎么都钓不上的。

所以冬季钓鱼的时候,鱼不开口成为了钓友们最为纠结的一件事,有的人觉得肯定是天气太冷了,于是就纷纷加大保暖穿了很多衣服。

还有的人觉得可能是选的钓位不对,换了个地方试试,然而好像情况也没什么变化,想了很多原因,却没有想到,共同点就是“鱼不开口”,那么这个问题又是怎么引起的呢?

钓不到鱼的原因。

其实总结起来,从这几个人身上都能找出来原因,那就是气温不稳定、钓位不当、钓组不当和饵料不当等,尤其是最后两点,是导致鱼不开口的主要原因。

1.气温不稳定。

鱼不开口,看似跟气温有关,其实最大的影响就是“气温变化”,而非“气温低,气温低可能说明鱼在冬眠,而气温变化,则是随时改变的,特别是冬季”。

如果早上天气比较冷,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却稍微变暖和些,那么这会让鱼儿非常活跃,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觅食”的状态中,所以一旦流入它们眼帘的食物,它们就会立马下口。

那么想要提升渔获率,就应该找到它们觅速的最佳时间,但是根据自身的观察发现,这个时间并不是一定的,有些是在上午,有些却是在下午,只要能找到合适的时机就能有很好的收获。

适合钓鱼的天气是阴天或者雪天,一般光照强烈的时候,鱼儿不管是漂向还是深度都会向下走,这样就更不容易钓上来;

但是阴天或者雪天,光照射程度减缓,就会让鱼儿游向水面上,因此在这种天气钓鱼更容易上钩。

2.钓位不当。

冬季鱼因为处于半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反应会更加敏感,因此对于钓位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合适的钓位极有可能影响渔获率,而且即使是好位置,也不是随便选的。

另外由于冬季水温一般较低,因此大部分水域表面的水分都会凝结成为冰层,因此在水域条件选择方面也是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到鱼儿是否在这里栖息的问题。

因此冬季寻找合适的钓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1.阳光充足。

阳光对于水域环境也有着直接影响,如果日照强烈,会导致水面表层受到热量吸收,同时底部则处于冰冻状态,光照减少时,整体效果都会呈现降低态势。

这种情况下,鱼儿开口意向更加复杂,由于这些地点光照较少,泥沙沉淀也会相对明显,因此光线会呈现昏暗状态,如果遇到比较好吃的饵料,它们才有可能开口。

如果阳光充分的时候,鱼儿不仅开口意向积极,同时行动也是非常频繁,这是因为阳光具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但是选择阳光所在的位置也不是随便找找就能完成的。

当阳光出现在东南方向的时候,如果能看到光线透射入水底,那么往往这就是好位置,但是如果看不到,那么再往西北方向找,这样也很容易找到好的钓位。

2.避风。

根据各地区不同风向,还会出现特殊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因为风的原因,同时也与河道的走向关系密切,在这种情况下,找好位置的方式有二种。

第一种,当上游与下游的河道走向不同的时候,上游会变得更为宽广,这种情况下往往下游更为狭窄,因此此地不能选择,要寻找不同向交汇处并且要远离风口的位置进行钓鱼。

第二种情况,当上游与下游走向呈现相伸直的时候,此时南方与北方交汇处所形成的风口会导致冲浪 ,如果选择在这种地方进行垂钓的话,那么鱼儿不会开口,因此在此地也是不好的位置。

3.钓组不当。

除了选址需要讲究外,很多人觉得用什么样的鱼钩没有关系,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

鱼钩太大固然不能将鱼儿都勾上来,但是鱼钩太小容易失去合适重点,因此合适指数应该选择2#~4#之间,这是因为3~4两者之间可以作为基准,在一定程度内可以上下浮动。

但是浮漂却必须要轻,因为冬季水域环境相对较静,因此用重漂会导致大面积扰动水下环境,会影响本已慵懒的鱼儿,并且会将其吓跑。

同时主线方面,不同环境选择不同粗度,以0.6~0.8#之间为好,只有这样才能将鱼儿钓上来。

4.饵料不当。

饵料也很关键,小比重饵料更容易被鱼儿吃到,同时饵料重量不能太重,如果太重的话,会陷入底部,而鱼儿根本无法察觉。

另外饵料味道上,也是春夏秋冬不同常见饵料选择之一,如今冬季也有适合饵料供大家选择。

市售上鲤鱼发酵饵料可能适合春夏秋,但是到了冬季很难见到鲤鱼再进食,因为这时候它们可能已经进入休息状态,因此鲤鱼发酵味道较浓并且味道偏腥,所以我们可以改用一点鲤味或者虾饵料等进行垂钓。

打破固有思维。

还有一些习惯性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打不到鱼”的概率,如长时间守住一个窝点,只要一窝有一些渔获,就不会再更换窝点。

但是长久下去,不但捕鱼数量没有增加,还可能直接造成此处鱼儿跑掉或者不再瞧你,如果发现此类情况,就要及时更换窝点,多窝走钓,不应长久停留在一个窝点,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捕不到多少鱼。

0 阅读:39
老谢钓鱼啊

老谢钓鱼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