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端午
[ 宋 ]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是苏轼写在端午节的一首词。
词中写了古代端午节的习俗,是一首展现古代文化习俗的“史诗”,结尾一句又透着浓浓的深情,写出了端午佳节最美好的祝愿。
绍圣二年(1095),苏轼已经年近六十,被贬到了遥远的惠州。此刻他的前两任妻子王弗、王闰之均已相继离世,陪着苏轼远走蛮荒之地的是侍妾朝云。这个正值风华正茂的女子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在苏轼身边,在精神上给了苏轼莫大的支持。
恰如十年前,苏轼见到同样陪伴好友王巩远赴宾州的柔奴时所写的那样: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心中,也有一位让他心安的女子——朝云。因为朝云,苏轼被贬惠州的时光也变得轻松惬意,充满了生活趣味。这一年的端午节,他与朝云一同盛装庆贺端午佳节,并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写端午前一天,女子为次日沐浴采摘兰草,忙碌不已。
“轻汗微微透碧纨”
首句为我们描绘出一位在端午节身着碧色薄绸的女子,因天气微热而微微出汗的情景,仿佛能够感受到她肌肤的细腻与微微湿润的舒适感。诗人不仅写出一位令人遐想的的美人,也写了端午时节的气候特征。
“明朝端午浴芳兰”
这里的“芳兰”不仅代表了端午节洗浴时所用的兰草,也象征着女子的清香与高洁。同时,“明朝端午”也巧妙地提醒我们节日的到来,让人对节日的期待与喜悦油然而生。
“流香涨腻满晴川”
这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盛况。女子们洗浴后留下的香脂与汗水流入河中。香气,弥漫整个晴空下的河川都。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出女子盛装出席的盛况,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下片写女子已缠上了彩线、戴好了小符,并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彩线轻缠红玉臂”
这里的“彩线”与“玉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彩线的鲜艳与手臂的洁白如玉相互映衬,更显得女子的肌肤细腻如玉,美丽动人。
“小符斜挂绿云鬟”
小符即指端午节时女子们佩戴的驱邪符,而“绿云鬟”则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如云般乌黑亮丽的头发。将小符斜挂在发髻上,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显得女子更加娇俏可爱。
“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一句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对佳人的深深祝福。如此温婉与柔美的女子,自然希望能相伴千年。词人用了“千年”的夸张表达,表明了自己心意,同时也许下与爱人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的心愿,
这又何尝不是苏轼对自己最美好的祝福呢?
据记载,朝云在1095年七月因为感染瘟疫而病故,也就是端午过去后两个月,从12岁便陪伴着苏轼的朝云永远离开了苏轼。
所以苏轼的这首《浣溪沙》真的成为了他心中美好的愿望。无论是朝朝暮暮永相伴,还是年年岁岁得相见,都在莲花盛开的七月,变成了永远的意难平。
因为朝云是虔诚的佛教徒,苏轼把她安葬在离佛塔和寺庙不远的小山邸上,还写下过两首深情的悼亡词,其中一首以花喻朝云: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一句与《浣溪沙》中的“佳人相见一千年”遥相呼应,令人感伤。生死两茫茫,彼时的苏轼又怎会知道,这句“佳人相见一千年”竟成了写给朝云最后一句诗。
佳人相见一千年。
在此,也借苏轼的这句诗,祝愿所有朋友,所念之人皆平安,所爱之人可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