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密谋定乾坤:美俄强权交易下的欧陆血泪与中国破局

嬿静悠长 2025-02-19 13:47:33

本月16日,德国举办的慕尼黑安全会议结束。这场会议并没有给打了两年多的俄乌冲突画上句号,甚至连真正意义上,能够推进两国进入和平的建议都没能给出。

全世界关注俄乌冲突的人,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慕尼黑安全会议,而是将视角转向另外一个跟俄乌冲突毫不相关的地区:沙特阿拉伯。据路透社报道,2月18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俄罗斯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将在沙特阿拉伯进行会晤。据报道称,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沃尔茨和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都将前往沙特阿拉伯,就俄乌冲突问题与俄罗斯方面进行和谈。值得关注的是,首次关于美俄两国领导人级会议就俄乌冲突的和平谈判中并不包含乌克兰代表,这让人不禁回想起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的前奏,也就是内维尔·张伯伦高呼“我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的慕尼黑协定。当时主要由英德两国进行谈判,最后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就只能一旁看着两国瓜分自己的领土。美俄沙特会谈的本质:现实主义框架下的“终战协议”强权落子沙海畔,乌江未渡局外寒板门旧事今重演,欧罗血泪付笑谈美俄沙特会谈是现实主义框架下唯一可行的终战路径,美国掌握冲突开关,欧洲无力扭转局势。俄乌冲突能够打到今天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和欧洲盟友“全力支持”。故以此兴必以此亡,一旦对于乌克兰的财政、物资、人力支援结束或者呈现疲态,战争的形式就会出现根本性的逆转。也正因为如此,战争初期打出哈尔科夫大捷的乌克兰军队根本也没考虑过战争能打到今天这个样子。

但事实是,当特朗普取代拜登和哈里斯,成为美国新一任总统的时候,欧洲全面缩减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而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于乌克兰的态度更是“直接投了,要钱没有,记得还债”。战争的打与和,决定权不在于俄乌,而在于美国。只要没有美国的点头,战争就不可能停止。而如果美国点头了,乌克兰想打也打不了。这就好比抗美援朝战争的终战,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由中美朝三方签署,韩国未签字但被迫接受现实。当前美俄沙特会谈同样可能形成“停火线协议”,乌克兰的缺席不影响美国与俄罗斯完成利益交割。

战场上拿不回来的东西,谈判桌上也是拿不回来的。乌克兰随着欧洲对其的援助下降,以及国内兵员的枯竭,前线能够维持不大规模崩溃已经是军事奇迹了。关键城市如巴赫穆特等乌克兰未能夺回,这也使得乌克兰已经没有多少的战场主动权。即使乌克兰孤注一掷获得了库尔斯克州的部分领土,但掩盖不了乌克兰前线大面积失守的事实。乌克兰已经事实上丧失了谈判的筹码。而之所以美国能够控制战争局势,也与美国对于乌克兰的重要性相关。2023年,美国对乌军事援助占比为73.4%,而欧洲对乌军事援助仅为26.6%。一旦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断供”,据美国五角大楼估计,乌军的弹药将在三个月内彻底耗尽。另一方面,尽管欧洲三天两头大会小会开个不停,各国的领导人一个劲儿的给乌克兰摇旗呐喊,但实际上欧洲在俄乌冲突上已经是骑虎难下,陷入两难境地。尽管欧洲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占比远不及美国,但是在武备废弛的欧洲,他们拿出来的武器已经是欧洲工业和财政上的极限了。别看各国领导人天天吵吵着要给乌克兰军援,结果吵吵了半年最后就给乌克兰三台坦克五门火炮的事儿屡见不鲜。

而欧洲承受的压力,也是远超他们的对外宣传。经济上,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数据,欧盟为对俄制裁已损失超6000亿欧元。而且如果美俄强行停火,乌克兰政府回归正常状态,欧洲需要承担的乌克兰重建费用将超过一万亿美元。哪怕是以贷款的形式帮助乌克兰,就目前乌克兰这个“能卖就卖”的情况,想要收回这个成本,没有个三五十年是不现实的。政治上,欧洲承受了欧盟建立以来最大的分歧,保不齐就会导致欧洲的彻底分裂。法国呼吁欧洲自主,德国呼吁保持稳定,波兰要求彻底“肢解俄罗斯”,匈牙利更是早早就跟俄罗斯眉来眼去。这一系列内忧外患加在一起,欧洲其实早就应该发现,他们才是最大的怨种。美欧矛盾的深层逻辑:特朗普主义的“交易型霸权”白宫账房拨算珠,莱茵河畔黄金枯北溪烟灭油价涨,军火黑手笑藏刀特朗普对欧政策一以贯之——将欧洲视为“提款机”,利用俄乌冲突完成能源绑定与产业收割。在拜登总统执政期间,尽管拜登嘴上天天说着什么“守护我们的共同价值观”,但实际上他们的生意和算盘做的飞起,甚至玩脱了还给自己的儿子来个特赦。等到特朗普上台,这位世界政治史上最直球的总统更是演都不演了,欧洲你自己玩去吧,我要赚钱了!“美国优先”并非特朗普的个人偏好,而是国家战略的必然转向,美国已无法维持“同时遏制中俄+控制欧洲”的全球布局,必须通过牺牲次要盟友(欧洲)利益来集中资源应对主要对手(中国)。因此,特朗普对欧政策的核心是“成本转嫁”:通过能源绑定收割欧洲产业,同时逼迫欧洲承担更多防务开支。能源上,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后,美国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价从2021年均价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暴涨至2023年32美元,欧洲多国工业外迁。德国面对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之后,直接工业部长带着一众企业家来到中国,疯狂撒币就为了挽救一下岌岌可危的欧洲企业。

而根据《纽约时报》的调查,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获沙特主权基金20亿美元注资,与页岩油企业高度绑定。美国无论是从家天下还是国天下角度看,利用能源霸权收割欧洲,已经是明牌了。除了能源上,特朗普对于欧洲的另一项要求就是加大军费开支,至少达到GDP的2%。这2%可不是让欧洲自己的企业挣,而是要给美国上的“国防税”。雷神公司2023年财报表明,对乌军售收入占比从5%飙升至34%,游说团队推动国会通过了《乌克兰防御法案》。若俄乌冲突降级,美国雷神、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将失去每年超300亿美元的订单。这些钱如果不让欧洲掏,那么下次子弹打的就不是特朗普的耳朵而是脑袋上了。欧洲痛斥美国的行为是单边主义,是抛弃了“我们的共同价值观”。但实际上,这反而是政治上无能和弱智的表现。从目前欧洲的实际情况看,欧洲因为俄乌冲突,安全、繁荣和稳定已经彻底一去不复返了。短期内,欧洲将被迫维持对乌援助以避免乌克兰崩溃引发地缘灾难,但援助规模将缩水。德国已宣布2024年对乌援助削减22%。而长期看,欧洲的极右翼势力借机崛起,法国国民联盟支持率突破30%,德国的选择党支持率超过25%成为第一大党,推动欧洲“战略自主”从口号转向实质性军备扩张。乌克兰的终局:大国博弈的“耗材”与缓冲区宿命基辅王旗风中散,流亡酋长黄金伞乌东焦土埋忠骨,西陲买办数欧元乌克兰的结局已经注定:沦为大国博弈牺牲品,泽连斯基个人命运折射小国领袖的悲剧性。军事上,乌克兰的惨败已经成为定局,战报也许会骗人,但是战线不会。乌克兰被占领的领土面积超过其总面积的18.58%,而且从乌克兰资源分布图上看,绝大多数的工业资源和工业区都已经被俄罗斯占领。而从军事人员损失上,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总兵力损失在35万(美国国防部和战争研究所数据),乌克兰的总兵力损失在80万左右(挪威情报局数据)。

更为触目惊心的,其实是乌克兰的国家财政和人口状况。乌克兰目前已经深陷债务黑洞,外债达1450亿美元,2024年需偿还本息占财政收入的97%(IMF报告)。而乌克兰2024年外债占GDP比重达124%,政府运转完全依赖美欧输血。人口上,乌克兰战前人口约为4400万,而现在的人口大量流失,有能耐没能耐的都润出去了,润不出去的适龄青年都被抓了壮丁。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乌克兰因为战争而流亡的人数超过了1000万人,相对应的,适龄青年的定义也放宽到了60岁,可以说是打光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劳动力。

至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了。如果泽连斯基是个有骨气的乌克兰人,就跟战争开始的时候,他还在基辅稳定军心一样,那么等待他的结局其实并不会好。最可能的结局就是俄乌冲突被美俄强行结束,泽连斯基作为战败国领导人接受审判或者是自杀殉国。而如果泽连斯基还想活命,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几个愿意接纳他的国家逃亡,彻底退出世界的政治舞台。最差的结局,那就是泽连斯基坚决不接受“耻辱”的和平,然后被国内的反对派甚至是叛军赶下台去,成为历史当中的一个“悲剧角色”。中国与世界格局:中立和多极化才是世界顶级智慧霸业崩塌义旗扬,欧罗寻舟向东方刀兵暂化丝绸路,百年变局破局手美欧裂痕加剧为中国提供战略机遇,中欧可在安全调停与产业链重构中构建“非美合作极”,但需破解美国制造的“安全恐中症”与“技术铁幕”。欧洲的位置之尴尬,之前已经写过了。欧洲安全焦虑是具有双重性的:既恐惧俄罗斯“钢铁洪流”,又警惕美国“北约脑死亡”(马克龙语)。而这两点明显与欧洲想要走向独立和正在向右转的思路相悖,欧洲急需一个负责人的大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安全感。

中国2023年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反对阵营对抗”“停火止战”等12条主张,与欧洲“战略自主”诉求形成微妙共鸣。而中国促成沙特-伊朗和解的“北京模式”,可复制为俄欧安全对话搭建平台。德国社民党智库提议“由中国担保俄乌中立国地位”,试探可行性。这一切都代表着,中国,已经成为欧洲的唯一选择了。当然,投靠美国的“头号对手”,美国不是傻子也不可能让这一情况变为现实。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警告:“任何排除美国的欧洲安全架构都是幻想”。而美军在波兰部署第5代F-35中队,强化对欧安全绑架。除了对欧洲的安全绑架,更让欧洲无法接受的,实际上是常年以来的认知上底层意识形态的“不信任”。

美国务院炒作“中国对俄军援”假情报(后被《华盛顿邮报》承认无实证),破坏中欧互信。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上,美国带头几个欧洲国家攻击中国援助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结果被联合国代表耿爽怒怼:“如果中国真的给俄罗斯提供了军事援助,那么俄乌冲突的局面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除了安全上,经济上的账目,欧盟自己心里也门清。2023年中欧贸易额达8560亿美元,同比逆势增长3.8%,欧盟对华新能源汽车进口激增112%。中国在光伏、动力电池等绿色产业形成结构性优势,欧洲难以“脱钩”。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和科技创新,哪怕欧洲再想要逆全球化,再想要向右转,他也得考虑自己的钱包。要是哪一天还得用五十万欧元买面包,那就不要怪欧洲再出一个小胡子了。因此能够看到,哪怕在俄乌冲突打的热火朝天,欧洲城头变幻大王旗,对于中国的态度他们始终是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甚至比之前更加紧密。包括德国选择党候选人爱丽丝·魏德尔(甚至在中国留过学)在内的一众政治人物,对于与中国的关系都是高度亲密的。无论是从安全上还是经济上,中国都是欧洲的最优解。欧洲人知道,美国人也知道,当然不会让这件事情发生。因此可以预见的是,美国一定会反制,这将是新王旧霸交替的“绞杀战”。美国在安全上的手段,就是重启“中国威胁论”。早在2024年,美军就在立陶宛设立“对华情报中心”,炒作“中国间谍利用中欧班列渗透”。另一方面,炒作台湾问题,引发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迫使欧洲在“挺台”与“对华合作”间选边站。

还有一个潜在的方向,就是美国会通过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制造地缘三角的“不稳定常量”。美国一定会通过试图影响俄罗斯与欧洲和中国的关系,让三个方向互相制衡,达到美国的目的。美国最希望的就是通过让渡欧洲和中亚相关的利益,让俄罗斯转头对付中国。当然,普京不是叶利钦,无论美俄关系如何,都不能影响到与中国的关系。俄不敢背弃中国,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俄央行外汇储备人民币占比超60%,远超美元。2024年中俄贸易额更是2248亿美元。中俄贸易占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的33.8%,远超2-10名的总和。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坚定盟友的独联体国家贸易总额也只占13%。一旦俄罗斯敢背弃中国,还没等美国给俄罗斯好处呢,俄罗斯自己就得当场死那。旧秩序的黄昏与多极世界的曙光:拥抱未来还是怀抱霸权梦沉于海底慕尼黑约轮回苦,沙海密谋裂旧章丝路驼铃碎铁幕,多极乾坤谁执棋当美俄在沙特的黄沙中划定势力范围,欧洲的伤口仍在渗血,乌克兰的焦土上飘荡着未散的硝烟,世界目睹的不仅是强权政治的复辟,更是旧霸权体系的垂死挣扎。从1815年维也纳会议到1945年雅尔塔协定,历史反复证明:大国密室交易的“和平”终将孕育更大的动荡。今日之局,美国以“交易型霸权”收割盟友,俄罗斯以铁血拓张重塑帝国边疆,欧洲在撕裂中挣扎求生,而中国高举多边主义大旗,悄然成为破局的关键变量。中欧合作的深化,不仅是对美国单极霸权的否定,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用光伏板替代炮弹,用中欧班列碾碎技术铁幕,用对话机制消弭安全焦虑。

历史的讽刺在于,当特朗普在沙特为“美国优先”沾沾自喜时,他亲手埋葬的不仅是欧洲的幻想,更是美元霸权的根基;当泽连斯基在流亡途中回望基辅时,他或许会想起中国外长王毅的箴言:“小国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而应成为多极世界的平等参与者。”世界正在见证一场无声的革命:从“强权即真理”到“发展即正义”,从“阵营对抗”到“共生共赢”。这场变革没有硝烟,却比任何战争都更深刻——因为它关乎人类能否走出“慕尼黑协定”的轮回,真正迈向可持续的和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