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长征,他们的90年
——傅晓方十年如一日宣讲长征精神
■中国军网记者 陈竹青、亓少良
时间迈入12月,傅晓方翻阅案头的台历,一段红字标注出现在她眼前: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长征途中召开“通道会议”。会议促成了通道转兵,由此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并为黎平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央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是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开端。“通道会议”至今已有90年,傅晓方看着这段字,思绪飘回了1个月前。
11月的第一个星期四,天气晴好,傅晓方准时出现在武汉大学的报告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七律·长征》的齐诵声在教室里响起,傅晓方觉得,这声音仿佛能够穿越时空。
它是过草地时粘在脚上的泥土,它是爬雪山时呼啸而来的狂风,它是雨后初晴照亮前路的阳光,它是红色血脉在大地蔓延……讲台上的她和课桌前的他们立于此刻,再次与那段历史重逢。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也是傅晓方宣讲长征精神的第10年。
傅晓方在武汉大学授课。
一处伤疤
遥远的长征,对傅晓方来说,并非课本里的文字,它一直鲜活地存在着。上世纪50年代,生母为了生下她付出了生命,红军夫妇傅培章、岳琴收养了傅晓方,超越血缘宗亲的爱给了她幸福的少年时光。
傅晓方与父母合影。
父亲左膝外侧鸡蛋大小的一处伤疤,引起了傅晓方的好奇。她是听父亲讲长征故事长大的。
那一年,傅培章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活着走出草地,但腿上严重的伤势使他根本无力行走,不得已,他被寄养在当地一户百姓家中,由于害怕被敌人发现,老乡把他安置在牲口圈里。晚上寒冷刺骨,高烧寒颤不止的他,只能抓一堆稻草和牲畜挤在一起取暖。迷迷糊糊昏睡了几天,好心的老乡终于找来了一点草药和一块糌粑。那块糌粑吃了多久他记不清了,每天咬上一点,再用青草、野菜和房檐上流下的雪水撑饱肚子。“回到部队去!”的坚定信念让他坚持了下来。
年幼的傅晓方轻轻抚摸着伤疤,似懂非懂间泪珠不自觉顺着脸颊滑落。之后,她总是缠着父亲讲“伤疤”的故事,随着年岁增长,在父亲的娓娓道来中,傅晓方对长征有了直观的认识。
后来,每每提起父亲的经历,她都很动容:是怎样的坚定,让一个人,一群人,在完全看不见光的黑夜,却依然向着心中的光明前进。
两次长征
母亲岳琴(右一)与战友(上世纪40年代摄于延安)。
“很多红军老战士最难忘的是爬雪山、过草地。长征时,母亲只有14岁,个子不足一米五。”傅晓方说。
在母亲岳琴的讲述中,雪山很高,严重的缺氧让头像要炸开一般痛;雪很大,寒风刮得眼睛都睁不开,那种寒冷,冻得整个骨头都是酥的,她亲眼见过战友脚底打滑了滚下雪坡失去踪影。
上世纪40年代,岳琴进入部队医疗单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组织送她上学深造。这是岳琴的“第二次长征”。
1954年,岳琴进入原第三军医大学学习。由于从小家境贫苦,她在延安参加文化补习班时才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虽上过医校,但底子仍然很薄。
学习伊始就像读天书,刚把解剖学里错综复杂的血管、神经、肌肉、骨骼等成百上千个知识点记住,药剂学中又有复杂的化学公式和陌生的拉丁文等着她。课堂上记不下来的,课后岳琴就向同学借笔记补抄。
除了同学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靠“强攻”。岳琴常说,长征那么艰难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她?晚上熄灯号响过之后,岳琴就悄悄拿上小板凳,到校园里的宣传橱窗前背书。有时到了后半夜实在困了,她就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咬一口嚼一嚼,辣得嘴巴和舌头火烧般的痛,眼泪鼻涕一起流。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岳琴跟上了“大部队”。
10年坚持
时间流逝而过,无声无息,却化作永恒,凝结成时代的强音。当讲台上的傅晓方指尖轻点课件,更多的人望见了惊心动魄的开端,也看见那场史诗般的远征。
作为红军的女儿,作为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宣讲长征精神,并不是傅晓方在某个时间点突然萌生的想法,更像是一路走来的必然。
父亲在世时,饭桌上谈得最多的就是要爱惜粮食。那次,傅晓方3岁的女儿不小心把碗打翻了,父亲蹲在地上,把饭装在自己的碗里。目睹此情此景的她眼泪夺眶而出。
作为曾经的军队政工干部,傅晓方不断探寻新知识,适应新要求。1988年,她在近5000名获得自修大专文凭的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考上武汉大学研究生的自学者。期间,她先后经历了4次考试,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是她最好的楷模。
长征精神激励着傅晓方,她也决心将其播撒出去,激励更多人。
她说,长征精神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行动上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
她说,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失去了做人的灵魂,坍塌了信念的支柱。
她说,在国家有困难时,需要有人站出来。当个人遇到挫折时,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
10年间,她已经记不清多少次登上讲台翻开尘封的往事,只记得每一次都会热泪盈眶,每一次都感受到了前行的力量。而傅晓方的声音,也宛如一阵阵催人奋进的鼓点,激荡起听众们澎湃的心声。
那是一次听众最多的党课。先坐3个小时飞机到银川,又坐了3个小时汽车才到达目的地,除了主会场,还有8个线上分会场,一共有近1000人听课。课后,傅晓方收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5沓厚厚的留言。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党校培训会现场。
在武汉大学宣讲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的本科生当晚发来1300余字的感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不同专业的80多位研究生,课后争先向傅晓方分享学习体会,道出了青年一代致敬英雄、感恩前辈、传承精神、奉献担当的共同心声。
傅晓方的女儿在听了母亲宣讲后,写下了这段小诗:
“我们的祖国需要青年们脚踏实地走,
如果每个人都能努力做好一块小基石,
那么我们的祖国势必会更强大。
在失去生命面前,
在流血牺牲面前,
现在面对的焦虑、挫折、不如意都不值一提,
再苦再累,我们已经是生活在前辈给予的幸福之中,
努力向前,无所畏惧,才是我们的盔甲。”
傅晓方(第一排右二)授课后与师生合影。
岁月轮转,长征故事里的草鞋、皮带、水壶、血衣见证着每一个鲜活的人,如何为了这辽阔的大地奉献自己的一生。在一场场宣讲中,傅晓方和青年们一起,感悟着90年前那群青年的绝代芳华,也在淬炼着自己的心灵。奋斗者永远年轻,中国也因此永远青春。
(文中图片由傅晓方提供)
责任编辑:刘雅娟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红军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