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演员黄婉秋病危陷入昏迷,留下的最后一条动态里写着:“永别了!我将到天外传歌去了......”
她的丈夫何有才心痛表示:“这一次,我恐怕保护不了她了。”
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大明星,黄婉秋一生出演的电影并不多,但“刘三姐”这个角色却牵绊了她的一生。
不可否认,黄婉秋确实靠“刘三姐”吃了一辈子,但也因为这个角色受尽了磨难。
被贴上“大毒草”的标签、无缘无故被谩骂诋毁、恶意攻击、被拳打脚踢......
好在人生中的每一个至暗时刻,都有“阿牛哥”的陪伴,风雨相守五十余载,她们依然恩爱。
01.坎坷从艺路黄婉秋,1943年出生于广西省桂林市永福县,祖上曾在广东梅县开药铺,后来避难来了广西。
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防护措施也不完善的年代,黄婉秋的父母前后生了8个孩子。
为了照顾孩子长大,母亲只能待在家里,父亲在百货公司上班的那点收入,成了她们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生活只能算勉强温饱。
在这8个孩子当中,黄婉秋是最特别的一个,她似乎就是为了艺术而生。
小时候,她就特别喜欢表演,而且表演的有模有样,唱歌跳舞都不在话下。
可惜,家里实在太穷,交不起昂贵的学费,只能任其野蛮生长。
好在姑姑不忍心看她就这么被埋没,一直在尽可能地给予她帮助,并为她找来了桂剧老前辈尹羲帮忙。
有了名师的指点,黄婉秋对表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从艺的想法。
1956年,桂剧团对外招收学员,黄婉秋以为自己终于等来了机会,想都没想就参加了报名。
然而到了考场之后她才得知,只有拥有小学毕业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可以报考,而她还只是个五年级的学生。
既到此,不战何为?
倔强的黄婉秋实在不愿意就这么回家,便恳求主考老师给自己一个机会。
见她的长相和身段是个学表演的好苗子,主考老师也惜才,便答应了下来。
站到舞台上的那一刻,黄婉秋整个人都变的闪闪发光,用一支舞蹈赢得了满堂喝彩。
就这样,黄婉秋被桂剧团破格录取。
然而,当她兴高采烈地带着这个消息回家时,等来的不是父母的祝福,而是极端的排斥。
在老一辈人的潜意识里,演员就是卖艺的“戏子”,又不是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好人家的孩子谁去干那事?
作为父母,他们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这一点黄婉秋很明白,但她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无论家里人怎么看不起这个职业,她都没有改变心意,铁了心的要搞艺术。
13岁那年,黄婉秋如愿到桂剧团报到,没有家人的祝福,只有自己的一腔孤勇。
那时候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成绩,改变家里人对从艺的偏见。
02.家喻户晓“刘三姐”没进剧团之前,黄婉秋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很厉害了,直到见到剧团其他演员的表演,她意识到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不过,既然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情,尽管努力就好。更何况在追梦的路上,她每个月还能拿到9块钱的报酬。
当天赋和努力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时,就注定了她的不平凡。
进入剧团后,黄婉秋被安排学习花旦,这个角色最关键的一招,就是“兰花指”。
这个招式看起来简单,但想要捏的有戏好看,手指的柔软度必须达标,而且要下狠功夫。
平时练习台词、台步,黄婉秋都很顺利,几乎是一学就会。可因为手指太僵硬,兰花指这个动作她怎么都做不好。
无奈之下,她只好强忍着疼痛改变身体上的缺陷,每天早起用热水泡手,中午再把手绑起来。
日复一日,黄婉秋的手指变的柔软,兰花指也不再是她的短板。
短短几年的时间,黄婉秋就从一个零基础的学员成长为桂剧团的台柱子,凭借《就水淹金山》、《西厢记》《双拜月》等作品在戏曲界崭露头角。
此时的她,只觉得能一直在桂剧的舞台上唱下去就好了,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她悲喜参半。
1959年,歌剧《刘三姐》大汇演的消息放出后,区内各个剧团积极响应,黄婉秋所在的剧团也参与其中。
刚开始,电影《刘三姐》预定让傅锦华来演主角,黄婉秋负责演配角“舟妹”。
后来因为傅锦华的外在形象与刘三姐不符,只能再次选人。
可接连换了几个女演员试镜后,还是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导演一度为此感到头疼,直到黄婉秋的出现,才让他两眼放光。
“没错,就是这个感觉,她就是刘三姐!”
就这样,年仅17岁的黄婉秋拿到了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女主角,有幸和当红男星刘世龙搭档,原定的女主傅锦华则成了配唱。
虽说在桂剧团里,黄婉秋还算拔尖,但和众多优秀的演员待在一起,她并不出彩,而且没有任何电影表演经验。
拍摄初期,黄婉秋的表现还很生硬,动作表情很不自然,好在剧组的演职人员耐心教导,她才克服了恐惧,演技有了很大的提升。
那时候剧组的人都说:“这个小姑娘不一般,长得漂亮还有戏,一定能红!”
许是老天爷追着赏饭吃,初登荧幕的黄婉秋竟真的一演成名。
《刘三姐》公映后,瞬间引发了一次演艺界的“大地震”,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中国,就连欧美国家都为之震撼。
这样的结果也是苏里导演和其他参演人员没有想到的。
影片中,黄婉秋将“刘三姐”的善良、勇敢和美丽表现的深入人心,俘获了大量影迷的心。
因为这一个角色,黄婉秋红极一时,不到20岁的她,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如今,她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地对父母说:“我做到了!”
03.猝不及防的风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黄婉秋怎么都想不到,这场意外拣来的爆红,竟然会为她惹来无穷祸患。
上世纪六十年代,异常突如其来的风暴让很多无辜的人遭了秧,漫天的大字报和批判,剥夺了太多无辜的姓名。
近乎疯狂的那几年,戏曲圈也没能幸免,黄婉秋首当其冲,成了单位里第一个被张贴大字报批评的人。
昔日人人追捧的大明星,一夜之间成了人人喊打的“大毒草”、“黑苗子”。
二十岁出头的姑娘,最要自尊的年纪,却要被拉上街头接受大众所谓的审判和辱骂,无缘无故地被乱棍毒打。
不幸中的万幸,在这场腥风血雨中,黄婉秋躲过了枪毙,最终被下放到农村参加15年的劳动改造。
遭受批斗的那段时间,黄婉秋身心俱疲,出现了严重的抑郁,时不时就有自杀倾向。
那时候,没有人愿意跟她交流,也没有人愿意和她朋友,她的很多情绪只能自己排解。
就在黄婉秋觉得人生无望时,他们团里的一个男演员,重新给她带来了希望。男演员名叫何有才,长相高大帅气,比黄婉秋小了六岁。
当年黄婉秋出事,剧团里的人见到她都唯恐避之不及,生怕惹祸上身,只有何有才不在乎,一直在背后为她鸣不平。
因为这件事,何有才也被下放到了工厂,陪着黄婉秋走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让黄婉秋尝尽了人间冷暖,与其他人的冷漠相比,何有才的不离不弃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只是当时的黄婉秋自身难保,根本无暇顾及感情,对何有才也谈不上爱,只是觉得这个男人值得托付。
1972年,两人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一扫过去的阴霾,开启了“先婚后爱”的生活。
04.白首不相离在感觉至上的现在,“先婚后爱”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现象很普遍。
刚结婚那会,黄婉秋对何有才确实没有爱情,只有对婚姻的责任。
成立家庭后,何有才尽可能地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妻子,慢慢地,黄婉秋对他也有了回应。
偶尔的惊喜和浪漫,让他们平淡的生活多了几分浓情蜜意,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不久后生下了女儿何雁云。
生活变好的同时,黄婉秋也终于苦尽甘来,伴随着《刘三姐》的重新上映,她的演艺事业开始慢慢回暖。
进入到八十年代初期,黄婉秋等来了久违的平反,同时升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
生活回归正轨,小两口各自忙碌,黄婉秋的演艺事业再次焕发光彩,先后主演了《春兰秋菊》、《长城大决战》等多部作品。
虽说这些角色都没有电影《刘三姐》那么出彩,但也让她收获了诸多荣誉,经历岁月洗礼的她,似乎变得更有味道。
相比于黄婉秋的熠熠生光来说,何有才显得有些落寞,甚至有很多人批判:“这穷小子怎么能配的上黄婉秋?”
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黄婉秋的态度很坚决:“我爱我的丈夫,谁也无法取代老何在我心里的位置!”
有人说:“家里女强男弱很容易出问题”,可何有才却甘愿做黄婉秋身后的小男人,默默照顾好家里的一切,。
难能可贵的是,无论黄婉秋做什么决定,何有才都会无条件地支持。
每次提起妻子,他都会心疼地说:“婉秋吃的苦太多了,我很心疼她。”
虽说生活中大部分事情都是何有才在处理,包括女儿的学习也从来不用她担心,但黄婉秋也尽到了一个妻子的责任。
作为“第六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之一,黄婉秋一直在用行动践行“孝顺”这两个字。
平时她对公婆一直很好,就连丈夫何有才的干爹,她都伺候到了终老。
何有才的父亲病重时,她特地放下手头的工作,守在病床前没日没夜的伺候,直到老人家离开人世。
后来,干爹得了肺炎,她也不辞余力,每天帮老人家端茶送水,还要帮忙倒屎倒尿,完全没有明星包袱。
当然了,黄婉秋能如此尽孝,除了自身的教养外,最主要的还是何有才的付出值得她这么做。
05.牵挂一生的事业不同于其他艺术家,黄婉秋这一生的兼职很多。
她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广西区政协常委......
在众多的事业中,黄婉秋最关注,也是最热爱的就是培养“刘三姐”接班人。
对她而言,这个角色伴随了她的一生,推她进入过谷底,也给予了她无数的荣耀和光环。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们一家三代人都是“刘三姐”的接班人,只要她们还在,刘三姐的精神就会一直被传承和发扬。
何为爱情?
真正的爱,本该是纯粹的,如同白莲花一般,没有杂质,无关身份地位,无关外表。
或许在外人看来,何有才太过普通,身份地位和黄婉秋有着云泥之别。
但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知道,日子幸不幸福只有过的人清楚。携手相伴五十余载,何有才的付出,黄婉秋铭记于心。
可以说,没有何有才的无私付出,黄婉秋不会有如此成就,亦或者她早就死在了那个丧心病狂的年代。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真正的感情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得意时陪你风花雪月,失意时陪你东山再起。
对于黄婉秋与何有才来说,陪伴才是终生的浪漫。
如今,81岁的艺术家黄婉秋因身患癌症晚期病危,进入重症监护室前,她曾通过公众平台留下一段遗言。
遗言中,黄婉秋不舍向大家告别,另外嘱咐丈夫和女儿:一定要好好传承发扬“刘三姐文化”。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惦记的依然是自己热爱了一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