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海拔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上,朱一龙怀揣着对藏族文化的热忱,以镜头为笔,心灵为纸,精心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文化魅力,将公益行动与艺术创作巧妙交织,绘就了一幅别具一格的文化图景。他近期在西藏的深度体验之旅,充分展现出一位演员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与担当。
在电影《仲肯》的创作过程中,朱一龙团队展现出令人钦佩的专业精神与执着态度。他们毅然决然地深入藏区腹地,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直面高原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以及极端天气的严峻考验。即便困难重重,团队成员们也未曾有过丝毫退缩,而是凭借顽强的毅力,使用 4K 超清设备,精准捕捉转场牧民的生活细节。每一个画面都饱含着他们对藏族生活的尊重与热爱,从牧民们在草原上迁徙的身影,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劳作,无一遗漏。不仅如此,剧组还积极与当地非遗传承人携手合作,力求真实还原藏式碉楼的建筑工艺。在影片中呈现的唐卡绘制场景,更是在八旬画师的现场悉心指导下完成。这样的沉浸式创作方式,让《仲肯》这部作品拥有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仿佛每一个镜头都在诉说着藏族文化的千年故事。而这部电影的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荧幕范畴,成功带动拍摄地的旅游关注度提升了 35%,让更多人对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心生向往,为藏族文化的传播搭建起一座新的桥梁。
在专注于文化探索的同时,朱一龙也不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同步开展 “高原书屋” 公益计划。他联合中国青基会,在日喀则地区成功建立了 12 所儿童图书室。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 “影视 + 公益” 模式,将电影拍摄过程中使用过的道具、服装进行慈善拍卖,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筹集到 126 万元资金,这些资金全部转化为丰富的教育物资,为当地儿童送去了知识的曙光。这种将艺术创作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的方式,为文化扶贫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范例,让人们看到艺术不仅可以带来审美享受,更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强大力量。
从荧幕前的精彩演绎,到现实生活中的身体力行,朱一龙始终坚定地践行着 “用脚步丈量文化” 的理念。他在采访中真诚地表示:“每个民族的智慧都值得被看见,演员应该成为文化对话的桥梁。” 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通过在西藏的一系列行动,他将个人专业素养与公益使命深度融合,用实际行动影响着更多文艺工作者,促使他们将目光投向偏远地区的文化传承事业,为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