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警告称,因伊朗与俄罗斯开展合作,欧盟将对伊朗追加制裁,中国将因涉嫌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而承担后果。
中国给这个蹦床外长整无语。
且不说德国联合执政的政府面临解散,预计明年上半年德国举行全国大选,贝尔伯克能不能留任还是未知数。仅就她没任何证据对中国发难,中国就可以对德国发警告。只是中国需要做的更重要的事实在太多了。真是没空理会她。
德国此刻如此反常,一方面国内问题一箩箩;另一方面拜登退出了,俄乌冲突的主要责任就落在德国的身上。就算加上整个欧盟,打又打不过俄罗斯,继续援助乌克兰又没钱。故此,就发脾气,扯上中国一顿骂。
贝尔伯克不仅是蹦床运动员,她的外交政策同样是蹦床外交。所谓的蹦床外交就是喜欢信口开河,外交作风像蹦床那样弹来跳去,没一个重点。最后会把你整无语,弄得你目瞪口呆。
对于她这种无知又无能的人,你怎么骂她都没用。
中国要反制德国,工具箱很多。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
第一,关税反制和市场反制。中国利用庞大的市场杠杆,通过反制措施影响德国企业的经济利益。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市场份额受到威胁,迫使德国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更加谨慎。
第二,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如“金砖组织”,削弱德国在经济上的影响力,展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实力。
不过,尽管如此,中国暂时不会对德国采取反制。基于如下几点分析:
政治因素。德国在欧盟对华电动车征高额关税的态度上投反对票。尽管他们心不甘情不愿,但好歹还是投了。中国不能在德国没有明显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对他们出手反击。
如果中国反制德国,这些措施不仅针对德国,也对整个欧盟产生了影响,导致欧盟内部出现分化,部分国家开始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不惧与任何国家对抗。但中国尽量不让外国出现抱团反华的情况出现。
经济因素。今年的8月19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的德国2024年上半年贸易数据。数据显示,德国进出口总额均有所下滑。德国上半年出口额为8017亿欧元,同比下降1.6%。美国仍是德国产品最大买家。德国上半年进口额为6628亿欧元,同比下降6.2%。对德国的第一出口大国为中国。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到,德国与中美两大国的贸易必然影响德国的外交政策。
由于美国对华产品征高额关税,美国减少买中国的产品,自然就多买德国产品。加上德国与美国同属所谓的政治正确的一类国家,亲美就不令人意外。
而中国成为德国的第一出口大国。这其实对中国并不有利。因为目前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以所谓的产能过剩为借口对中国发难。
所谓的产能过剩是一个外交说辞。说得俗点就是美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卖给他们的产品太多了,造成了他们的企业没活路了。
而中国不仅成为德国第一出口国,达到735亿欧元,德国对华投资连续三年创新高。
同样是今年8月,德国央行公布投资方面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德国对华直接投资24.8亿欧元,第二季度为48亿欧元,今年上半年总额达到近73亿欧元。
而根据德国央行的这份数据,今年上半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大部分来自企业此前在中国获得的利润。73亿欧元中的66亿欧元来自中国业务的收入。
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去年德国企业在华利润额为190亿欧元左右,其中半数以上用于在华再投资。而此前,在2021年-2023年这3年中,德国对华投资已经连续三年创了纪录。
也就是说,中国不仅是德国第一出口国。也是因为让投资了中国的德国企业赚到钱。
中德贸易中国不亏。这种情况下,德国又没有投赞成票(指欧盟发起对中国电动车调查),中国拿不出理由去反制德国。
所以,对于像蹦床运动员贝尔伯克这种外长,中国大概率不会理会。最多是由外交部回应几句。
中国在等待德国的大选,希望有个亲华的德国。
德国内部政治势力对抗严重。贝尔伯克所在政党绿党历来反华,坚持对华强硬的态度。这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为首的社民党主张对华合作是背道而驰。
今年4月,朔尔茨率一个庞大的政府和企业界代表团访华,但却并没有蹦床外长贝尔伯克和主管经济的哈贝克。而当朔尔茨又率庞大的政府和企业界代表团访印度,这两个人去了。在访问期间,与印度官员又是合拍又是互捧。这多少可以一窥端倪。
德国准备提前大选。主要原因包括政治动荡、经济压力和选民对政府的不信任。
首先,德国政局近年来经历了显著动荡。默克尔时代的终结和朔尔茨所在的社会民主党在2021年议会中的勉强执政,使得德国政坛内部矛盾加剧。尽管朔尔茨在2021年的大选中赢得了选民的支持,但其联合政府内部的矛盾与对政策方向的分歧逐渐显现,导致提前大选成为回应内部压力和选民情绪反应的措施。
其次,经济因素也不可忽视。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其政治稳定性对整个欧盟的经济前景至关重要。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选民希望看到更加果断的领导者,而不是美国的小弟。
此外,根据民意调查,高达65%的德国人赞成提前举行选举,反映出德国公众对现有政府表现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迫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