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娃不听话真相,非暴力沟通是应对神器,两大情绪策略缓解对立

敖爸聊教育 2020-08-25 21:57:29

但凡当过父母的都知道,孩子“不听话”是每个父母的头号难题,比如,不按时起床,不爱洗脸刷牙,不好好吃饭,不按时做作业,总想玩游戏却不想学习,经常我行我素,等等,让不少父母感到相当的头疼。

其实我也不例外,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也经常遇到不听话的情况,但实践出真知,经过几年的“摸爬打滚”,这一路走来,我也找到了一些化解这些教育困境的应对方法,这些应对方法或许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但至少能给我们家长如何应对孩子“不听话”难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有不少学龄前的孩子会出现“不听话”的状况,下面就为大家揭开学龄前孩子不听话的真相。

01 揭开学龄前孩子不听话的真相:因为他们大脑还听不懂“道理”

可能是我们离开孩童的世界太久远了,在成人的潜意识中,往往习惯于使用理性的话语来跟孩子沟通。比如,父母常常用“因为……所以……”的逻辑来跟学龄前孩子讲道理。比如:

妈妈说:“因为被刀割了会流血,所以宝宝你不能去玩刀。”

爸爸说:“因为沙子进入眼睛里会很疼,所以宝宝你不要去玩沙子。”

虽然这些道理对于年龄稍长的孩子来说不是很难理解,但是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就如同在云里雾里,他们并不一定能够听明白这些道理。

在2009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心理学教授宗像裕子及她的团队采用一个海绵宝宝与斑点狗吃西瓜的电脑游戏和一个测量瞳孔直径的装置,分别观察3岁和8岁孩子在认知能力上的区别。瞳孔测量显示,3岁孩子既没有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做准备的能力,也无法感知到处在现在状态里的自身需要。当他们被要求做出选择或决定时,他们需要到大脑里的记忆里去寻找相关线索,而无法靠“因为……所以……”这样的因果关系来推理正确的选择。但是对于学龄后的孩子来说,他们就很容易发现因果关系的顺序规律。

以上研究结果为我们证实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那就是:孩子的大脑发育到6~8岁时,才能逐步理解“因为……所以……”之间的因果关系。

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对“父母要求孩子天冷要多穿衣,孩子却不配合”这件事,宗像裕子教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建议:“你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孩子提前准备某些东西,可能起不到什么效果。更有效的方法是引发孩子的反应功能,也许你可以尝试这样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不想穿外套,但是当你站到院子里冷得发抖的时候,记得回房间来拿外套哟。’”

应对孩子“不听话”,是火上浇油般的“暴力沟通”,还是春风化雨的“非暴力沟通”?答案显然是后者。非暴力沟通,是应对孩子“不听话”的神器。

02 父母身临其境地给孩子讲道理,引发和启动孩子的“反应功能”

对学龄前孩子来说,由于受到认知能力不足的制约,他们对因果关系认知水平的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让孩子“听话”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发和启动他们的“反应功能”,让孩子身临其境地体验父母给他讲的“道理”。等到孩子体验过不同场景下的“道理”之后,他才能深刻而自然地记住父母的话。

我的一位朋友曾给我分享了一个说服孩子刷牙的经历。朋友的孩子从小就不爱刷牙,每次叫孩子刷牙,都要经历一番痛苦的“拉锯战”,几乎没有哪次能够主动地、好好地刷牙,导致孩子的牙齿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出现了一些蛀牙。朋友担心再这样发展下去,孩子的牙齿将全部被蛀空。后来请教了一个做牙医的熟人之后,决定把孩子带到熟人那里看牙齿。

据说这位医生经验很丰富,不仅医术高明,也能洞察儿童心理。他首先在电脑上展示了各个年龄段孩子的蛀牙照片,那些可怕的蛀牙照片让一旁的大人们看了都有点不寒而栗,对孩子来讲更是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当然,光让孩子意识到不刷牙的可怕肯定不够,医生拿出了“大招”,他为孩子摆出了一个牙齿模型,形象地为孩子讲解怎么用牙刷刷掉牙齿表面和缝隙里的食物残渣,整个过程就如同玩游戏一般有趣。最后,医生还为孩子放了一个短视频,给孩子分享了很多同龄小伙伴刷牙时的开心模样,激发起了孩子的共鸣。从那天晚上起,朋友的孩子就开始主动提出要刷牙,而且后面还一直坚持下来了。

这种方法引导的效果要远比父母单纯给孩子讲不刷牙就会蛀牙的常规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是因为使用了另一种体验式方法,引发和启动了孩子的“反应功能”,让孩子更形象地记住了为何要刷牙的道理。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发挥出”反应功能“的作用。

03 采取自控情绪策略——应对“不听话”,3个建议不让小问题升级成大矛盾

在实际生活中,导致孩子不听话的大多是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但往往因为父母处理上的不当,这些小问题最后升级成为了大矛盾。

我们先来还原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孩子回家没有及时写作业就开始玩玩具,玩了没多久又开始看电视。此时的你再也沉不住气了,开始发问:“你的作业呢?”

但孩子就跟没听见似的。过了几分钟,你又抬高了嗓门说:“你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啊?”孩子还是没有任何的反应。这个时候,你可能就忍不住开始大喊大叫了:“你太不像话了,作业不去写,书不好好念,我天天忙着上班这么辛苦,你怎么就那么不听话?你再这样子以后能有什么出息啊……”

当这句“你再这样子以后能有什么出息啊”的话一出口,本是很简单的孩子没写作业的问题就上升成为“亲子大战”了。这是因为孩子受到了刺激。就如同夫妻之间争吵一样,当一方口中冒出“离婚”两字之后,事态肯定会变得更加复杂化。

面对这类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的“不听话”状况,家长该怎么做到有效沟通呢?下面总结了以下两个建议。

建议一:简单直接地把话说清楚

当父母看到孩子的问题或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时,尽量简单直接地把要说的话说清楚,千万不要把一个提醒变成一场唠唠叨叨不停的说教,孩子真的不喜欢被迫听父母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讲一堆的大道理。

建议二:要就事论事

父母只有先控制好情绪,才能与孩子对话。谈话的内容必须直接针对问题核心,不需要画蛇添足对孩子说一些诸如“今后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语言,这种情绪化的上纲上线,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怎样做才算是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呢?

以父母希望孩子停止玩玩具为例,你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第二,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我现在就需要你把桌子上的玩具收拾好,因为要腾出地方来放书,我想和你一起读绘本(或其他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这样的提示既把父母的诉求讲清楚了,同时又解释了停止玩玩具的理由。当然,孩子也不是无事可干,他们或者被另外一件事给吸引了过去,或者是参与到父母所引导的事情中。

与之相反,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另外一种处理方式:“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收拾好玩具?我已经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是没长耳朵,还是当耳边风?”很明显,后一种话语带有强烈的情绪和指责,却没有针对问题给出任何明确的引导和解释,孩子被负面评价包围着,只知道自己被父母责备了,却又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建议三:把“不要”这个负面词汇替换成更正面的“要”

父母在平时如果总是不管不顾地对孩子讲道理,孩子很快会把你说的话给屏蔽掉。接下来你苦口婆心说的一切道理,根本就不会在孩子的心中留存下来。因此,在这里强烈建议把“不要”这个负面词汇替换成更正向的“要”,让同样的意思通过不同的表达,变成孩子更容易听得进去的话。

比如,天热时,你不想让孩子冒着中暑的危险出门玩耍。负面的话是这样的:“不要出去!你不知道外面太阳有多大吗?出去玩要晒死你!”这样的言语显然让孩子听了感到很不舒服。而正面的提醒是这样子的:“宝贝,现在外面太阳太大了,我们要先待在家里,等到没有大太阳的时候我们再一起出去玩,好吗?”孩子显然更爱听这种正面表达的话。

04 采取积极情绪策略——应对“不听话”,用积极情绪替代负面情绪

孩子犯错也是父母最容易上火的时候。此时,父母最容易说的话就是:“我早就告诉过你不要这样做,可你就是不听!你看看,现在吃亏了吧……”应该说,父母的这番话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是想引起孩子的重视,希望孩子更听话一些。可是这样的语气和态度,非但不会帮助孩子理解问题所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如果还不好理解,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想象成是从你的同事嘴里说出来的,你听了会感激你的同事吗?事实上不仅不会,还会心生不快。孩子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作为家长,不应该忽略了这一点,从一开始就站到孩子的对立面来看待孩子犯错这件事。下面有两个建议,可以作为参考。

建议一:从积极的事情开始说起

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父母都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躁动不安的情绪平静下来,然后从积极的事情开始说起。

所谓从积极的事情开始说起,简而言之,就是先肯定孩子积极的一面。也就是在批评教育之前,要先思考一下在孩子所犯的错误中是否也存在着值得赞美的“有效”一面。当有了这样一个铺垫,孩子就更容易听得进去。

建议二:找对恰当谈话时机

孩子犯的错误越大,父母就越是要花费一番心思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与他对话。

当孩子的情绪和身心状态不好时,他将很难听得进父母的教诲。因此,在事情发生之后我们不要急于讨论孩子的对与错,要先耐心等到孩子的情绪平缓下来之后,再开启严肃的讨论。所以说,即便孩子犯了错误,只要不危及到他人的生命和安全,你都可以稍稍等待一下,找对恰当时机再和孩子沟通。

05 父母应对孩子“不听话”,4种技巧让孩子“言听计从”

技巧1.要让孩子觉得你是理智而平和的

如果你对孩子的某个行为或某个错误感到非常生气,觉得自己情绪可能会失控,那么暂时离开孩子是最为稳妥的办法,等到自己冷静之后再去找孩子讲道理。

在家庭中,孩子最需要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成长平台?我认为,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要让孩子看到一个情绪平和的父母,一个具有能敞开心扉交谈的父母,一个万事都难不倒的榜样,这样孩子才会从心底崇拜我们。那么,孩子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自然是水到渠成。

技巧2.要让孩子觉得你非常想和他谈话

我们在和孩子谈话时,可以经常使用一些令他感到振奋的言语,比如:

“你说的是真的吗?”

“哇,你说得太好了,我听懂了!”

“这太有意思了,下次我们还可以再一起试一试。”

……

当孩子认为或看出父母是在用心听他讲话时,他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感,也就会更愿意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

技巧3.要让孩子觉得你在照顾他的自尊心

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父母都要关注他的个人感受,切忌在公共场合或当着他人的面批评或数落孩子的不是,这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由此引起孩子对父母的怨恨和敌意,导致接下来的沟通大打折扣或完全无效。

技巧4.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真心帮助他

当问题发生之后,父母先别急着给孩子讲大道理,也不要一味地纠缠在“为什么”这样的负面话题里,而是要尽快地让孩子知道父母会协助他规划补救的方案,或者一起讨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解决步骤。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真心帮助,让他从担心和害怕中走出来,从而更加坦诚地与你沟通。

结语:

最后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父母要有效地应对孩子”不听话“问题时,可以充分利用好以下两大教育工具:一是身临其境地给孩子讲道理,引发和启动孩子的“反应功能”;二是运用好“自控情绪+积极情绪“这两大情绪策略,不让小问题升级成大矛盾。

要想让孩子听大人的话,父母就要与孩子成为知心朋友,并把每次沟通的焦点放在问题的本身,同时关注孩子的真实感受,找出积极的角度展开沟通。

作为父母,要想真正实现成为孩子认可的大朋友的“梦想”,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改变,才能最终让梦想照进现实!

0 阅读:3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