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父母个人的言行,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层次高的父母,永远不会在孩子面前做这3件事!
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说:“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
家庭是孩子的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坚实的依靠。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
一行禅师曾说:
我们有必要学习创造幸福的技术,如果小时候受到了爸爸妈妈在家创造幸福的影响,那我们自然就会知道如何做了。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三天两头当着孩子的面吵架,非打即骂,语言粗俗。孩子在这种乌烟瘴气的环境中只会更加缺乏安全感。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在有爱的家庭里成长,对一个人有多大的影响?
有网友说,在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一生靠使命活着,去实现自己的兴趣,为达到目标,不怕困难,从容面对。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夫妻恩爱。孩子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内心才会更加从容自信,面对困难有勇往直前毅力。
层次高的父母,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即使夫妻双方有矛盾也会关起门来解决。毕竟孩子不会懂大人在说什么,只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父母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生活中总有很多父母喜欢碎碎念,各种抱怨。
朋友叶子给我说过她妈妈就是一个很喜欢抱怨的人,比如天天离不开这些话:
“我怎么跟了你爸爸这么没出息的人,让人一点指望都没;我们家条件本来就不好,还摊上你这个不上进的爸爸;我命怎么这么苦、我这都是为了你们好。”
她说十几年过去了,言犹在耳,受了妈妈影响,她自己也经常碎碎念,爱抱怨。
父母的积极乐观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让孩子保持乐观,积极面对所有困难与挫折,学会笑着面对生活,幸福感十足。
反之父母无休止的抱怨,生活的负能量也会让孩子对生活的失去信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幸福来敲门》中的黑人爸爸克里斯,即使生活潦倒,工作不顺,婚姻破裂的时候,仍然充满希望,从来都没有向孩子抱怨和诉苦过一句。
他告诉孩子:“不要轻易放弃,不要灰心,要捍卫梦想”。从不因为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残酷,倾泻一句抱怨的负能量话语。
别抱怨,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认真听孩子说话。
周国平说:“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把孩子看作为一个灵魂,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每个孩子都有权利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很多父母以爱之名“绑架”孩子,把自己的期望强行加在孩子身上,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就替孩子做决定,真的是了孩子好吗?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尊重他。聆听他的心声,接纳他的意见,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直活在被支配的恐惧中。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对乔英子体现出的强烈的控制欲刺痛了很多家长的心。
宋倩一直以为了英子好为由,一次次剥夺她选择南大天文系的权利,直到英子患上抑郁症企图自杀,才开始慢慢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比起否定与拒绝,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对孩子来说就像一抹阳光照亮着他们前行的路。
尊重孩子吧,如果你很爱他,毕竟未来的路需要他自己去闯,他的人生只有他能决定。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优秀的行为习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教育路上,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垫脚石,也完不能用自己的坏习惯去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