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故事丨民盟盟员、“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与国徽的故事

秋昊看体育文化 2024-10-13 06:35:20
每天不一样的:精彩!期待您的:关注!国徽背后的设计马拉松

1949年的那个夏天,《人民日报》上的一则启事拉开了国徽设计的序幕。那时候,全国各地的设计师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是,提交的作品虽然各有千秋,却没能打动评委的心。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头疼,毕竟国徽这东西,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马虎不得。

话说回来,国徽设计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全国政协决定找“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于是清华大学和国立北平艺专(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就被委以重任。其中,梁思成作为清华大学设计组的领头羊,带着一帮子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开始了他们的国徽设计之旅。

梁思成这个名字,相信不少人都不陌生,他不仅是民盟盟员,更是建筑界的泰斗。这位老兄在接到任务之后,那是没日没夜地琢磨啊,家里的餐桌、沙发都成了临时的工作台,设计图纸满天飞,师生们进进出出,好不热闹。不过,这股拼劲儿也真是够拼的,梁先生因为太投入,累得直接躺倒在床上休息了好一阵子。

匠心独具:从草稿到国宝

清华大学的设计组在梁思成的带领下,可谓是绞尽脑汁。他们不仅要考虑美观,还得兼顾象征意义,更要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组不断修改和完善,终于提出了一个既能展现国家形象又能深入人心的方案——五颗金星加上天安门和麦稻穗的设计。

这个方案一出来,立马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不仅美观大方,还寓意深远。五颗金星代表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天安门象征着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而麦稻穗则是对农业大国的一种致敬。可以说,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国人的智慧和匠心。

在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1950年6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了这个设计方案。那一刻,不仅是梁思成和他的团队,整个国家都为之振奋。从此,这枚承载着历史与荣耀的国徽,便成为了中华大地上的骄傲标志。

,国徽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成就背后,都是无数人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普通民众,每个人都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

声明:本文素材源自网络,仅供分享,不代表作者立场。真实性读者自辩,争议不担责。如侵权,请告知,即删!

0 阅读:1

秋昊看体育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