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在江南水乡的桃源镇,住着一户柳姓人家。家中有一对姐妹,姐姐柳巧自幼跛脚,右脸上还有一块紫红色的胎记,模样十分丑陋。而妹妹柳灵儿却是天生丽质,容貌绝美,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一般,让人见了便心生欢喜。
因相貌的缘故,柳巧二十多岁了,仍无人上门提亲。媒婆们来柳家,都是冲着柳灵儿来的,踏破了柳家的门槛。柳灵儿却眼光颇高,对那些提亲的富家公子、官宦子弟都不屑一顾,屡屡拒绝,只盼着能嫁个才貌双全、品德高尚的如意郎君。
一日,媒婆张妈带来消息,说邻村荷花塘村有个叫李富的,今年58岁,刚死了老婆,家境还算殷实,愿娶柳巧为妻。柳巧的母亲王氏一听,满心欢喜,觉得这是给柳巧找个好归宿,便欣然应允。柳巧虽满心不愿,觉得自己配不上李富,可也无法违抗父母之命。
成亲当日,柳巧被迎娶到李家。一路上,众人见她模样丑陋,都指指点点,嘲笑不已。柳巧心中委屈,却也无可奈何。好在婚后李富对她还不错,夫妻二人虽无太多情爱,但也能和睦相处。婚后不久,柳巧还为李富生下了一个女儿,且女儿并未遗传她的胎记和跛脚,这让柳巧心中也稍感安慰,总算过上了几年安稳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后,李富上山砍柴,失足坠崖身亡。李富的儿子李强是个不孝之子,见父亲死了,便立刻收回了柳巧的住处,还把她赶出了家门。柳巧无奈,只能带着女儿住到村外的破庙里,生活陷入困境,每日只能靠乞讨度日。
走投无路之下,柳巧带着女儿回到娘家,希望能得到妹妹的照顾。可柳灵儿却嫌弃柳巧拖累自己,不仅不帮忙,还冷言冷语地赶她走。柳巧心灰意冷,只得又带着女儿回到破庙。
善良的媒婆张妈得知柳巧的遭遇后,心中满是愧疚。她觉得自己当初不该只顾着撮合婚事,却不顾柳巧的感受。于是,张妈送来了一些钱粮,还表示要再给柳巧说门亲事。柳巧感激张妈的好意,却拒绝了钱粮,只收下张妈给的一部分银两。她用这些银两在镇上做起了豆腐生意,每日起早贪黑,辛勤劳作。
不久后,张妈找到柳巧,告知她文生想娶她为妻。柳巧听后,难以置信,觉得自己配不上文生,怕耽误了他。可文生却坚定地表示,他只看重柳巧的品德和为人,不在乎她的容貌。柳巧心中感动,便答应了文生的求婚。
而另一边,柳灵儿听闻此事后,心生嫉妒。她觉得自己才是镇上最美的女子,为何文生却要娶丑陋的柳巧。王氏也觉得柳巧配不上文生,母女俩一合计,便想出了一个阴险的计谋。在成亲当日,王氏趁柳巧不备,将她迷晕,然后让柳灵儿顶替柳巧出嫁。
拜堂成亲后,文生发现新娘并非柳巧,心中大惊。他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女子,心中满是疑惑和失望。柳灵儿见文生对自己态度冷淡,心中满是不甘。她本以为自己嫁给了文生,便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如今文生却对她不理不睬,让她心中十分恼怒。
而文生因思念柳巧,茶饭不思,不久后便“病倒”在床。柳灵儿见状,心中暗喜,以为文生是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便更加肆无忌惮地在文生面前搔首弄姿。可文生却对她视而不见,只盼着柳巧能来探望自己。
柳巧得知文生“病重”,心中焦急万分。她顾不得自己的委屈,来到文府,为文生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衣服和鞋子。文生见柳巧来了,心中大喜,病情也似乎好了许多。柳巧见文生无恙,心中也稍感安慰,便离开了文府。
经历种种波折后,柳巧不再逃避,勇敢地接受了文生的情意。婚后,她将文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幸福生活。在柳巧的操持下,文府的生意也愈发兴旺,成为了镇上有名的富户。而柳巧也用自己的善良和坚韧,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爱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以貌取人,内在的善良和品德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美。善良之人,终会收获幸福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