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后邮票收藏时代

钱眼看历史 2025-04-17 16:15:08

前面笔者曾经开篇讨论了关于纪念币、纪念钞的后发行时代的讨论,主要趋向于礼品化和老精稀两条路线,今天我再和大家讨论一下关于后邮票时代的相关内容,类似的话题,笔者之前也曾开篇讨论过,其实邮票的大致方向不仅趋向于老精稀,更是趋向于文物化,有人说这个大家都懂,老生常谈了,其实不然。

除了收藏领域以外,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邮票只包括新中国发行的邮票,但解放前的邮票,甚至是国外同一时期的老邮票却很少引人关注,这里我们不讨论外国邮票,那个题材太广了,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内,我们今天只说中国的邮票。开篇时我说过,后邮票时代,邮票的收藏逐渐趋向于文物化和老精稀化。

首先谈谈文物化,我们都知道,直到今日,邮票依然在不断的发行,其价值大家都知道,这里不用多说,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邮票与之后至今的邮票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虽然在法律层面上没有任何区别,但从存世量、稀有度、认可度、文化欣赏和研究价值上说,晚清、民国、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发行的邮票是极具历史文化和文物研究价值的,当然更具有收藏价值,最后就是其经济价值,但其文物研究价值远远高于其他价值,老一辈人经历过、使用过,以及初期市场的文化认可度高等因素,加上存世量和稀有度,这些老票已经与新票完全隔离开来,老票的文物研究和历史文化价值在逐渐的提高,这部分邮票已超越了法律意义上的邮票,他们更多的是文物和历史研究价值。无论是晚清的龙票,民国邮票,还是苏区和解放区邮票,又或新中国成立后的老纪特、文革票、编号票,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JT票,都是如此,邮票在收藏市场上的占有率一定会缩量,但在文物价值方面,他们会以一种新的形式集成至其他收藏品类中,例如晚清龙票,民国票自然是属于民间文物,但苏区,解放区,老纪特文编票还具有红色收藏题材的属性,这些都是后期的天量新票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今后凡是怀旧、热爱历史和红色文化的,我们可以把目光转向这些老票上面。

还是这些老票,他们当然具有老精稀的属性,与新票相比,在数量上,设计上,老票都极具时代感、怀旧感和人文情怀在里面,经济价值上,老票其实一直都很坚挺,一直都在慢牛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票的老精稀属性也在不断的凸显,资源也在不断的枯竭,因为认识到这点的人,不差钱的人,热爱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全新品相的老票将会逐渐进入到真正的收藏家和大资本家手里,加上前面我说的文物历史价值的加持,老票将越来越红火,彻底与新票“割裂”。

关于邮票,笔者认为,未来,作为铁杆邮迷,文化研究者,文化热爱者等人群,还是多关注改革开放之前的老票,包括晚清的龙票、民国邮票、苏区邮票、解放区邮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老纪特文编和改革开放初期的JT票,说真的,就这些邮票的数量,种类已经够我们不断的研究、收集和收藏了,何必再关注后期的天量新票呢?我们没那个精力,也玩不动了,玩邮票,老票足矣!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