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去世,众人来悼,遗孀江冬秀却当众捶打遗体:死鬼胡适之啊

风旭历史故事 2024-10-30 19:50:5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编辑 |云烟兮合前言

胡适,一代文化巨匠,逝后引得众多敬仰者前来吊唁。但在他的葬礼上,遗孀江冬秀却当众捶打胡适的遗体,悲切地呼喊“死鬼胡适啊”。这一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情感?是悲痛至极的失控,还是对逝去爱人的特殊告别?

胡适,这位在1891年诞生的伟大人物,他的童年却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充满阳光。在他尚未满4岁的年纪,他的父亲胡传便因故离世,将他留在了这个陌生的世界。从那时起,他的母亲冯顺弟便独自肩负起了抚养他的重任。

冯顺弟,这位坚韧的女性,是以续弦的身份进入胡家的。一进门,她便成为了六个孩子的母亲,而这六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甚至比她还要高出七岁。可以想象,她在胡家的生活并非易事。胡传离世后,家庭的重担更是全都压在了她的肩上。

尽管冯顺弟在家中地位显赫,是主母的身份,但她却并未因此得到孩子们的足够尊敬。而且她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艰辛。然而她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胡适身上。

在胡适还很小的时候,冯顺弟就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他送进私塾接受教育。她坚信,只有通过知识的熏陶,胡适才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于是,胡适在私塾里度过了九年的时光,每一天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对于胡适的教育问题,冯顺弟的态度可谓是极其认真和坚定。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确保胡适能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在学费问题上,她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远见和决心。

那个时候,一般家庭每年只需交纳两元的学费,但冯顺弟却坚持为胡适支付更多的费用。她第一年就交了六元,之后更是逐年增加,到最后一年竟然交到了十二元。她这样做,只是为了激发教书先生的积极性,让他能够更加尽心尽力地教导胡适。

冯顺弟对教书先生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她唯一叮嘱的,就是希望他能够对胡适逐字逐句地认真讲解课文。她明白,只有这样,胡适才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的精髓,从而为他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种教育方式,也确实让胡适在国学方面有了相当扎实的基础。

当然,冯顺弟对胡适的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方面。她深知,一个人的品行和德行同样重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她也时刻注重对胡适进行品行教育。

有一次,胡适在门口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由于天气转凉,他的姨妈担心他着凉,便赶紧拿来衣服让他穿上。然而年幼的胡适却并不领情,他嘟囔着说道:“娘(凉)什么?老子都没了!”这句话恰好被冯顺弟听到,她立刻变得严肃起来。胡适见状,吓得赶紧接过衣服穿了起来。

到了晚上,冯顺弟将胡适叫到面前,让他罚跪并反省自己的言行。她严厉地教训道:“你没了父亲并不是什么值得得意的事情!你怎么能如此轻率地说出这样的话来呢?”胡适被母亲的话深深触动,他边哭边抹着眼角,心中充满了悔意。而这次经历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母亲对品行教育的重视。

事后,胡适因为哭泣过度而患上了眼疾,一年多都没有好转。冯顺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四处求医问药,甚至不惜尝试各种偏方来治疗胡适的眼疾。当她听说用舌头舔可以治疗眼疾时,她毫不犹豫地照做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胡适的眼疾终于得到了治愈。

在冯顺弟的悉心教导下,胡适逐渐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少年。他不仅在文化知识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更在品行和德行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素养。后来,当胡适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他深情地说道:“在母亲的教训下住了九年,我所学得的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和好习惯,都得归功于我慈爱的母亲。”他对母亲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深知是母亲的教育和付出让他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1904年,当时只有13岁的胡适,在母亲的安排下,与来自安徽旌德县江村的望族之女江冬秀定下了婚约。江家祖上曾出过探花和翰林,家世显赫。

可胡适对这位裹着小脚、文化素养不高的未婚妻并无太多好感。但母命如山,他不得不从。为了逃避这场婚姻,胡适以求学为借口,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求学之路,希望用时间和距离来冲淡这场不情愿的婚约。

在上海,胡适刻苦学习,六年后,他成功考上了“庚款”留学项目,于1910年赴美深造。此时,江冬秀已经是个20岁的大姑娘了,按照当时的习俗,这个年纪已经算是相当大了。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以照顾胡适母亲冯顺弟为名义,时常到胡家小住,借此机会与胡家拉近关系。

在胡家的日子里,江冬秀勤劳能干,大小家务都亲力亲为。她深知,只要能够赢得胡适母亲的心,这场婚约就有望成真。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冯顺弟对她赞不绝口,认定了她就是胡家的儿媳妇。胡适在远方得知这一切后,也特地写信向江冬秀表示感谢。

在信中,胡适称呼江冬秀为“冬秀贤姐”,感激她陪伴在母亲身边,分担家务,让他这个漂泊在外的游子能够无后顾之忧。他鼓励江冬秀回信交流,一来二去之间,两人的关系逐渐熟络起来,甚至还互相寄了照片。

虽然感情的破冰有些出乎意料,但这与江冬秀的善良和勤快是分不开的。胡适虽然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但有江冬秀替他陪伴和照顾母亲,这份情谊让他心生感激。

可胡适对江冬秀的文化素养仍然心存芥蒂。在几次通信过后,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江冬秀的文字表达不清,想必读书不多。他建议她多读些书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甚至还建议她放开缠足,追求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这些话深深刺痛了江冬秀的心,她敏感地察觉到胡适虽然感激她的付出,但对她本人并无半分欣赏之意,反而嫌弃她的传统和没文化。因此,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她断绝了与胡适的书信往来。

胡适在远方牵挂着江冬秀,频繁在给母亲的信中询问她的情况并期盼着她的回信。在胡母的安慰和鼓励下,江冬秀开始努力学习文化提升自己,并断断续续地与胡适保持着简短的书信联系。她的真性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打动了胡适的心。

作为传统女性的江冬秀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执拗,她遵从三从四德、听从父母之命定亲的同时也要求得到对方的尊重;当察觉到胡适的“嫌弃”时她会毫不犹豫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同时她也能听得进劝告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学着读书识字而不是自怨自艾;这种坚韧和独立的品格让她在众多传统女性中脱颖而出。

从15岁定亲到28岁完婚江冬秀足足等待了13年把自己熬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姑娘;然而她的付出并没有白费新婚后的生活甜蜜而幸福;两人一起逛街品尝美食逛书摊享受着难得的二人时光;在给好友韦莲司的信中胡适难掩喜悦之情表示他们夫妻俩相当快乐并相信可以一直相处得很好。

有人曾戏言:“胡适大名重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虽然江冬秀脚小但她的心胸却并不狭窄;在胡适回到北大任教后她尽心尽力地在老家打理家事无微不至地照顾生病的二哥;当三嫂需要皮背心时她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皮袄子改成皮背心相送;即使家里经济捉襟见肘她也从无怨言地支持胡适承担侄子的学费;她的善良和贤惠赢得了家人的尊敬和感激。

更难能可贵的是江冬秀不仅悉心照料家人还对外人充满善意和热心肠;当收到胡适寄来的生活补贴时她慷慨地分给了罗尔纲夫妇、吴晗等人还捐赠给学堂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她的善举让胡适感到非常欣慰和赞同也让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能够相伴一生的人必然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在新文化运动的热潮中,许多文人墨客以与传统小脚妻子离婚、迎娶知识分子女性为时尚。陈独秀曾拍着桌子对胡适说,若还认他这个朋友,就应与江冬秀离婚,言下之意是对胡适这位小脚太太的不满。胡适的友人们也纷纷为他的婚姻感到惋惜,认为他与江冬秀并不相配。

然而胡适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与江冬秀的婚姻并未让他受损,反而让他占了大便宜。这番话不仅与当时的文化风气背道而驰,更显示出他对江冬秀深厚的感情。在胡适眼中,江冬秀或许没有高深的文化素养,但她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让他愿意与她共度一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适与江冬秀的感情愈发深厚。他们的婚姻,最初或许是迫不得已的结合,但却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演变成了真挚的爱情。江冬秀的善良、勤劳和坚韧深深打动了胡适,让他逐渐发现了她的可贵之处。

但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1922年底,胡适因身体原因前往杭州休养,期间与曹诚英发生了一段情感纠葛。曹诚英与胡适有着特殊的渊源,她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胡适的两个哥哥,因此她与胡适的关系也显得尤为亲密。在杭州期间,胡适与曹诚英陷入了热恋,过上了如胶似漆的生活。

远在北京的江冬秀得知此事后,虽然心中涌起醋意和不安,但她并未直接发作。她给胡适写信,表达了对曹诚英的关心,并提议另请厨子以减轻曹诚英的负担。江冬秀的宽容和大度让胡适感到愧疚和不安,也让他更加珍惜与江冬秀的婚姻。

然而胡适与曹诚英的恋情并未因此结束。在同居了三个月后,胡适终于鼓起勇气向江冬秀坦白了一切,并提出了离婚的要求。江冬秀听后勃然大怒,她拿起菜刀威胁胡适,表示宁死也不离婚。胡适被吓得面色苍白,从此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菜刀门”事件成为了胡适与江冬秀关系的转折点。江冬秀不仅抓住了胡适的软肋,更让他深刻认识到了她的坚定和执着。从那以后,江冬秀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成为了胡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江冬秀虽然读书不多,但她却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胡适的爱。她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擅长烹饪胡适喜爱的徽州菜。每次请客时,她都会大展厨艺,让客人们赞不绝口,也为胡适挣足了面子。在生活中,她对胡适无微不至的关怀更是让他深感温暖和幸福。

更难得的是,江冬秀对胡适的了解甚至超过了他自己。她深知胡适的性格并不适合官场,因此在胡适决定从政时,她苦口婆心地进行了劝阻。虽然胡适并未听从她的建议,但在官场上遭遇挫折后,他深刻体会到了江冬秀的良苦用心。

晚年的胡适历经风雨,更加珍惜与江冬秀的婚姻。他对妻子越来越体贴入微,不仅为她买下专用于打麻将的房子,还在生活中处处迁就她、宠爱她。在胡适的呵护下,晚年的江冬秀在家中地位显赫,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直到1962年胡适因病去世,这对恩爱夫妻才被迫分开。在丈夫的葬礼上,江冬秀悲痛欲绝,她不顾一切地哭喊着“死鬼胡适啊!”,表达着对丈夫深深的眷恋和不舍。此后,她将余生都致力于整理和出版胡适的遗稿、维护胡适纪念馆以及修缮胡适墓园等事务上,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对胡适的爱和思念。

0 阅读:0

风旭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