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网络深度解析:为网络架构师打造的指南》-【连载11】

龅牙兔谈科技 2024-05-16 06:19:27

《容器网络深度解析:为网络架构师打造的指南》-【连载1到10】,请参见「文章合集」。

2. 容器网络模型

容器网络模型(CNM)和容器网络接口(CNI)是目前两种主要的容器网络配置标准,它们定义了如何在容器化环境中配置和管理网络。这两种模型虽然目的相同,即提供容器网络的抽象和实现,但它们在设计理念、实现方式以及与容器编排系统的集成上有所不同。下面主要介绍三种基本的容器网络模型:桥接(Bridge)、覆盖(Overlay)和路由(Routed)模型,这些模型可以通过CNM或CNI实现。

n 桥接(Bridge)网络模型

桥接网络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容器网络模型之一,它通过一个虚拟的网络桥将容器连接到宿主机上。在这种模型中,每个容器通过虚拟网络接口连接到一个虚拟网络桥,这个桥接口则连接到宿主机的物理网络接口,容器通过这种方式与外界通信。

应用场景:适合单主机部署,需要容器间通信和容器与外界通信的基本应用。

n 覆盖(Overlay)网络模型

覆盖网络模型适用于多主机(跨主机)的容器部署。它在宿主机之间创建一个虚拟网络层,容器的通信就像它们在同一个网络交换机上一样。覆盖网络通过封装和解封网络包(例如使用VXLAN技术),允许位于不同宿主机上的容器相互通信,无需修改底层物理网络配置。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跨主机通信的大规模容器部署,如跨数据中心的应用、大型微服务架构等。

n 底层(Underlay)网络模型

底层网络模型涉及将容器直接连接到物理网络。在这种模型中,每个容器都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这个地址在物理网络上是可路由的。这要求网络基础设施能够将流量路由到正确的容器,可能需要较为复杂的网络配置。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性能网络通信、或者需要容器直接暴露在外网的场景,比如高性能计算应用或公共Web服务。

2.1 Bridge模型

Bridge(桥接)模型是容器网络中最基本和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一个虚拟的网络桥接器(通常称为bridge)在宿主机上创建,容器通过虚拟网络接口(例如veth对)连接到这个桥接器。这个桥接器充当容器和宿主机物理网络之间的桥梁,使得容器可以与外界通信。

n 工作原理

(1) 虚拟网络桥:在宿主机上创建一个虚拟网络桥,它像一个虚拟的交换机,连接宿主机上的不同网络接口。

(2) 容器网络接口:每个容器都有至少一个veth对,其中一端连接到容器内部,另一端连接到宿主机的虚拟网络桥。

(3) IP分配:容器启动时,通过DHCP或静态分配获取IP地址。这个地址是私有的,通常位于宿主机网络的子网内。

(4) NAT(网络地址转换):容器通过宿主机上的NAT访问外部网络,宿主机的IP地址作为容器对外的代理。

n 实际应用场景

(1) 开发和测试环境:Bridge模型由于其配置简单,非常适合用于开发和测试环境,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启动多个容器进行应用测试,无需复杂的网络配置。

(2) 小型生产部署:对于小型的生产环境,特别是单一宿主机上的应用部署,Bridge模型提供了足够的网络支持,容器可以通过宿主机与外界通信,满足基本的网络需求。

(3) 简单的微服务架构:在微服务架构的初期阶段或小规模部署中,使用Bridge模型可以简化网络管理。服务之间可以通过容器内部网络进行通信,而服务对外部的暴露可以通过宿主机端口映射来实现。

n 优缺点

(1) 优点:

A. 简单易配置:不需要复杂的网络知识,大多数容器运行时默认使用Bridge模型。

B. 适合单宿主机部署:在单个宿主机上运行多个容器时,提供了足够的网络隔离和通信能力。

(2) 缺点:

A. 跨宿主机通信受限:在多宿主机部署环境中,容器之间的通信需要额外的网络配置或使用其他网络模型(如Overlay模型)。

B. 性能开销:NAT和虚拟网络设备会引入额外的CPU和网络处理开销。

Bridge模型作为容器网络的基础,适用于简单、小规模的容器部署场景,特别是在开发和测试阶段。它简化了网络配置的复杂度,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应用本身。然而,随着容器应用和微服务架构的复杂度增加,可能需要考虑更高级的网络模型来满足跨宿主机通信和高性能网络的需求。

2.2 Overlay模型

Overlay网络模型为容器跨宿主机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模型中,通过在宿主机的现有网络之上构建一个虚拟的网络层,使得位于不同宿主机上的容器能够像在同一网络中一样通信。

Overlay网络利用封装技术(如VXLAN)来创建容器间的虚拟网络连接,从而实现跨物理网络的通信。

n 工作原理

(1) 虚拟网络层:Overlay网络在物理网络上创建一个虚拟网络层,所有的跨主机容器通信都在这个层上进行。

(2) 网络封装:利用网络封装技术(如VXLAN),将容器间的通信数据包封装起来,然后通过宿主机的物理网络传输。

(3) 网络解封:当封装的数据包到达目标宿主机后,再解封出原始的容器间通信数据包,完成数据传输。

(4) 网络发现和路由:Overlay网络通常需要一个网络发现和路由机制,以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路由到目标容器。

n 实际应用场景

(1) 大规模微服务部署:在大型的微服务架构中,服务可能部署在跨多个数据中心的数百个宿主机上。Overlay模型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实现服务间的网络通信,无需复杂的物理网络配置。

(2) 多云和混合云环境:对于部署在多个云提供商或混合云环境中的应用,Overlay网络能够提供一致的网络层,简化跨云通信的复杂性。

(3) 容器编排系统:如Kubernetes、Docker Swarm等容器编排系统中,Overlay网络模型常用于实现跨节点的Pod或容器通信,提高应用的可伸缩性和灵活性。

n 优缺点

(1) 优点:

A. 跨宿主机通信:Overlay网络简化了跨宿主机容器间的通信,不需要修改底层物理网络配置。

B. 可扩展性:适合大规模部署,能够轻松扩展到数千个容器和宿主机。

C. 灵活性和兼容性:Overlay网络可以跨越不同的物理网络和云平台,提供了很高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2) 缺点:

A. 性能开销:由于数据封装和解封的额外处理,Overlay网络可能引入额外的网络延迟和CPU开销。

B. 网络复杂性:管理和调试Overlay网络比传统网络更复杂,需要额外的工具和技能来维护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

Overlay模型通过在物理网络上构建一个虚拟网络层,为跨宿主机的容器通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特别适用于大规模、跨物理网络或跨云环境的容器部署。

虽然Overlay网络带来了一定的性能开销和管理复杂性,但其提供的网络通信灵活性和扩展能力,在构建现代微服务应用和云原生架构时具有显著优势。选择和部署Overlay网络模型需要综合考虑应用的规模、性能需求和管理能力。

!!!【点赞】、【关注】不走丢^_^

!!!【点赞】、【关注】不走丢^_^



0 阅读:0

龅牙兔谈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