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当如范仲淹

水上小泡泡 2024-09-29 10:19:00

在那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有一个人,他出身寒微,却胸怀天下;他位极人臣,却淡泊名利;他善于治国,却甘做布衣。

他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

提起范仲淹,你我或许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不仅彰显了范仲淹的胸襟,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了这句话,也就理解了范仲淹的一生。

范仲淹的一生,堪称一部传奇。

他的起点,无疑是很低的。

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他也因此改姓。

故乡人不敢认,至亲难与依。

在这样的处境下,常人或许会自暴自弃,但范仲淹却自强不息。

即使是在最穷困潦倒、食不果腹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弃读书的梦想。

那一幕"断齑画粥"的情景,不正是他顽强意志的写照吗?

断齑画粥:范仲淹少年时家境贫寒,在南都学舍读书期间,他每日煮一锅粥,等粥凝结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切碎的腌菜充饥,刻苦读书。

正是在这样的艰难中,范仲淹树立起了他远大的志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因为在他看来,相和医,都是在救济苍生,都可以让他实现济世安民的理想。

这个理想,也贯穿了他的一生。

然而,理想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

范仲淹为官几十年,曾多次遭到贬谪。

他主张的变法,也招致了诸多非议,甚至被指责为奸邪之徒。

面对这样的逆境,换作常人,恐怕难以承受。

但范仲淹却从未退缩。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是他的人生信条。

在他看来,与其苟且偷安,不如奋力一搏,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

在邓州任上,他兴文教,惠百姓,建设家乡。

直到去世,百姓们依然"哭之如父"。

在西北,他以谋略和勇武,击退西夏的入侵,百姓安居;在朝堂,他直言进谏,力排众议,促成改革,政通人和。

他所到之处,无不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让范仲淹名垂青史的,不只是他的功绩,更是他高洁的品格和博大的胸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是何等的豁达?

这份淡然,源于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个人得失、一己荣辱,相比天下百姓,又算得了什么?

他常说,居庙堂之高,忧的是民;处江湖之远,念的是君。

这样一颗赤诚之心,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及?

如今,时过境迁,世事变幻。

但范仲淹的精神,依然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不同的时代呼唤着不同的英雄,但是担当和情怀,却永远不会过时。

它们,就像一座灯塔,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

平凡的人生,精彩的人生,取决于一个"度"字。

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他的世界就有多宽广。

范仲淹给了我们答案: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宽。

这个世界,很大,也很小。

大到需要我们放眼天下,小到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不妨想想,假如人人都秉持范仲淹的情怀,都能先他人之忧而忧,后他人之乐而乐,这个世界,定会变得更加温暖而美好。

一千年前,范仲淹用他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大国之士;一千年后,我们用什么,来书写民族的复兴?

答案,或许就在每一个人心中。

英雄不问出处,伟大源于平凡。

范仲淹走过的道路,我们还在走;范仲淹追寻的梦想,我们还在追。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范仲淹一样,心怀天下,志存高远,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出不平凡的精彩。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