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从识形到寄情的美妙历程

艺术新资讯 2024-05-24 11:20:50

书法欣赏可以说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不能简单统一而论,但书法欣赏其实也有基本的规律,并不是什么玄乎的东西。在我看来,欣赏书法就像是书法在人脑子里“再次创作”的过程,所以首先得“识形”,接着“赏质 ”,最后“寄情”,一步步来,就能逐渐进入美妙的境界。

第一境 识形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书法作品的直观印象,比如字形是否优美、笔画是否流畅、整体布局是否和谐等。欣赏者会被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吸引,可能会因为某个字写得特别漂亮、或者一种独特的章法而产生兴趣。例如,看到一幅楷书作品,会赞叹其字体的规整和秀丽。

第二境 赏质

书法和普通写字可不一样。书法要讲究“规则”,符合“规则”才能有“美好质地”。这里有“四个方法”。能理解这“四法”就进入第二境界了。

一是字法。字是书法的根本呀。把点画组合起来就成字了,点画之间得“平衡对称,对比和谐,主次合适,疏密适度,多样统一”。像王羲之的《兰亭序》,每个字的结构都独具匠心,或欹或正,疏密得当,通过不同的字法展现出丰富的变化和美感。

二是笔法。用笔要根据字体而变化,要稳定丰富;中锋和侧锋要交替使用,有根源;笔力要强劲,能透到纸背面。比如王铎的草书作品,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丰富多样,通过墨法的运用营造出层次感和节奏感。

三是章法。章法就是整幅书法作品的“布局”。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笔势连贯,气息畅通、节奏分明,就像“行云流水”那样。就是说“稀疏的地方可以跑马,紧密的地方风都透不过,计算空白就像黑色一样,奇特趣味就出来了”。例如怀素的《自叙帖》在章法上气势连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疏密有致,形成整体的和谐统一。

四是墨法。墨有六种色彩的说法,就是“浓、淡,枯、湿,燥、润”。比如王铎的草书作品,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丰富多样,通过墨法的运用营造出层次感和节奏感。

第三境 寄情

这是较高的境界,欣赏者不再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是能与书法艺术背后的文化、历史以及书法家的人格精神产生共鸣。能从不同书法家的风格中领略到时代的气息、文化的传承,感受到书法艺术对人性、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表达。比如,通过欣赏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古人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境界。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语)。书法的目的是“畅寄幽情”。书法的目的是“畅快地寄托幽深的情感”。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表现和流露。欣赏者不再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是能与书法艺术背后的文化、历史以及书法家的人格精神产生共鸣。能从不同书法家的风格中领略到时代的气息、文化的传承,感受到书法艺术对人性、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表达。比如,通过欣赏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古人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境界。

一、超出规则。

厉害的书法家总是能在严格的规则里自由发挥并施展他们的创造才能。所以他们往往能放任性情,随意挥笔,让人看出他们的“无拘无束”,但又不会变得“荒诞奇怪”;既有“先代圣人”的风格,又有自己的“独特地方”,就是所谓的“在规则之中创造新意,在豪放之外寄托奇妙道理”。

二、意境。

书法的意境是指在书法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精神内涵,就是生动的气韵、飞扬的神采以及空间空白所构成的幽深而旷远的意象。

比如,有的像行军布阵,旗帜飘扬,士兵和马匹都很精神;有的像小幅的画,稀疏的树林远处的山丘,错落有致;有的像江河大川,奔腾汹涌,一泻千里;这就是书法充满韵味,并且和生命节奏交织在一起的意境。

三、气质。

常说“字是心里画出来的”,“字就像这个人”。书法是书法家表达情感的特别语言。所以,有独立性、有创造精神的人,他的书法往往风格独特;依赖性强、唯唯诺诺的人,他的书法往往依靠别人、缺乏个性。性情豪爽豪迈的人,他的书法往往气势宏大。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