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晚婚晚育的人越来越多,不孕不育的发生率也逐渐提高,由原来的8~10%上升到15~20%左右。
“试管婴儿”作为不孕不育的一种治疗手段,也逐渐地走进大众视野。
很多人可能对“试管婴儿”的认识有一些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试管婴儿”这个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它、利用它。
1、带你走进试管婴儿
有人一听说“试管婴儿”就联想到我们中学上化学课做实验时用的试管,会问这“是在试管里长大的婴儿吗?是小怪物儿吗”?
其实“试管婴儿”是我们老百姓的俗称,它的学名叫“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
自然情况下,男女结合,精、卵在女性输卵管内相遇结合完成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并进一步分裂发育成胚胎,然后回到子宫中着床,继续生长至分娩。
“试管婴儿”只是将受精过程移到了体外来完成,是将精子和卵子分别取出到体外以后,放到培养液中完成接下来的过程。
这种培养液是科学家模拟人类女性输卵管中的环境配制出来的,里面的成分类似于输卵管液。待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后,再将它放回到女性的子宫腔内等待着床。
由此可见,“试管婴儿”其实也是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是由承载着爸爸的遗传基因的精子,和承载了妈妈的遗传基因的卵子相结合的产物,而不是化学实验室里的化工产物,也不是什么小怪物儿。
而且,胚胎移植回妈妈的子宫后,一旦着床继续发育,妈妈也是怀胎10月一朝分娩。
因此,试管婴儿也是自己亲生的,这一点是没错儿的。
2、试管宝宝和自怀宝宝有没有区别?
有些人会担心,试管婴儿出生的孩子会不会和自己怀的不一样?会不会智力有问题?是不是体弱多病呀?
从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到现在,已经44年了,44岁的路易斯.布朗也生育了下一代,有了自己的孩子。
就目前现有的资料来看,试管婴儿出生的孩子和自然受孕出生的孩子,在智力、身体素质等各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试管婴儿”只是帮助哪些难以通过自然受孕的方式怀孕的夫妇能怀上孩子,胚胎还要在母体内生长9个月,整个孕期的宫内环境仍然很重要。
孕期要注意营养和锻炼,远离射线、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适当晒太阳保持心情愉悦。
3、试管婴儿是人人都能做吗?
年龄是影响受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些年来不孕症发生率升高,和现代人们推迟生育的年龄相关。
《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北京常住人口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8岁,平均初育年龄为30.7岁,较2015年分别推迟0.9岁和0.7岁。
女性的黄金生育年龄为25~28岁。这意味着,女性的生育力在这一时期达到巅峰期,过后,尤其是30岁以后,生育力将不断下降,也就是说怀孕将逐渐变得越来越困难。
还有个误区,就是认为“没关系等我想要孩子了做试管就可以怀上”。
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上这样的患者,她们事业有成经济宽裕,40多岁了想要孩子要不上,于是到门诊求助希望通过试管婴儿受孕。
殊不知,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从35岁前取一次卵累积妊娠率80%以上,到40岁后取一次卵的累积妊娠率不到30%,43岁以后更低不到5%。
因此,如果确实因为某些原因需要通过试管婴儿怀孕,越早做越好。
对于已婚女性来说,如果已经出现了受孕困难,就是正常试孕1年了还没怀上,就要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如果年龄超过35岁,试孕半年怀不上就应该积极就医。
兜妈
建行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