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导语:
有人说,公婆偏心在男人眼里是正常,只有真正动了男人的核心利益,他才能感同身受。
深以为然!以往年前老伴早早地催着提前回家,帮公婆准备年货,做年夜饭。
今年,老伴居然说不回家过年,要我们一家三口在自己家里过个团圆年。
去年,我年前做了一个手术,不能跟老伴提前回婆家过年,他自己独自回家。
谁知,大年初三他这个大孝子就跑回来,满脸不悦,沉默寡言很久,才告知我真相。
今年,不论婆婆打多少个电话,老伴都坚持在自己家里过年,给婆婆转了2000过年费。
来自沈颖的自述,现实而又无奈,公婆的偏心,只有让老伴切身感受一次,才肯承认。
我叫沈颖,今年52岁,退休2年,每月4200退休金,独生女儿还未成家。
老伴比我小三岁,还有很多年才能退休,这让我很无奈,觉得还是两个人一起退休好。
以往年前老伴都会催促我早点回婆家,帮着婆婆置办年货,打扫卫生,陪伴婆婆。
然而,今年老伴居然跟我说,不回婆家了,我们一家三口在家里自己过年。
我笑而不语,明白老伴的心思,不是他不孝顺公婆,而是去年他独自回去过年,亲身体会到婆婆的偏心,终于承认自己是不被偏爱的儿子。
婆家兄弟两个人,大哥家是双胞胎儿子,而我家是独生女,为此婆婆总想让我们要二胎。
有时,我就想不明白,老人到底是咋想的,有孙子还盼望着更多些,可她又带不了。
为此,我还跟婆婆闹过气,产生冲突,就差当面打一架了。
按照老话说,皇帝爱长子,贫民爱老幺,公婆应该疼爱我家老伴多些。
可结婚这么多年,除去我家是女儿,我早就发现,公婆对大哥家偏心不是一点半点。
每次我跟老伴说起这件事,老伴都是我“心眼脏”,公婆根本不会那样做。
人啊,什么时候鞭子不落在自己身上,从来都感觉不到疼。
去年,女儿说忙,年三十晚上才能赶回家,而我又刚做完一个小手术。
我就建议老伴一个人回婆家过年,免得被公婆揪着这点事唠叨一年。
老伴非常大度地跟我说,不会,他也不回家了留下来照顾我,给我做美食。
婆婆早早地电话催促,老伴给婆婆转了3000过年费,把我们这里的情况说了一遍。
不知是婆婆不明白,还是太想念我家老伴,每天打好多次电话,还落泪了。
没办法,我只能劝说老伴,还是回老家过年吧,也让我安静地养身体。
老伴想着已经给了婆婆过年费,啥也没买,开着空车回老家了。
刚到家,婆婆欢喜地跑出来直接去开后备箱,以为还跟以前一样,满满的礼物。
婆婆一看啥也没有,就问老伴咋啥也没买呀,说他们还等着老伴带东西回家过年。
老伴说自己已经给婆婆转了钱,就没有想着去超市买东西。
婆婆不愿意了,让老伴开车去县城超市去买,还指定要些什么,说是准备给大哥带回去。
老伴这才想起我以前跟他说,我们回家买的礼物,转脸都被婆婆给了大哥家。
这次婆婆是明目张胆地要,老伴让婆婆把3000块钱转给他,他好开车去超市购物。
这次婆婆更加生气了,骂老伴不孝,给的钱还有要回去的。
老伴无奈地给我打电话,让我给他转点钱,说这些东西最少一两千。
我调侃老伴这次是“陪老人夫人又折兵”,给了钱也要去购物。
年夜饭还是要张罗,婆婆习惯我做的,这次我没有回去,她唠叨没完。
我知道,婆婆年岁大了,经不起这样的劳累,她又舍不得使唤大嫂,只能喊我家老伴。
老伴一直被婆婆使唤着,终于可以坐下来吃年夜饭了,婆婆却说我病的不是时候。
在老伴心里,我做手术这件事,最起码婆婆要关心几句,询问身体恢复的如何?
让他没有想到,婆婆只关心我们回家带的礼物,以及年夜饭没人做。
老伴真的心寒了,还有更让他寒心的是,吃完年夜饭,大哥大嫂要走了。
婆婆背着老伴把一沓钱往大哥手里塞,说是老二(我家老伴)给的,让大哥赶紧收好。
老伴看得真,也听得清楚,原来,婆婆是真的偏心大哥,认为我们一切都是应该的。
大年初一,大哥家两个侄子带着媳妇孩子来拜年,婆婆又让老伴给红包。
老伴走的着急,没有准备,婆婆却很新潮,直接让老伴给侄子们手机转账。
三四天的时间,老伴几千块钱就被婆婆左一句右一句的话语给转出去了。
婆婆还跟老伴说,你家就有一个女儿,既不用买房,又不需要给彩礼,多帮帮你哥。
老伴才相信公婆对大哥确实偏心,不仅仅是因他家是孙子,还因大哥在公婆心中位置重。
父母不爱一个孩子,才不会关心他的感受,只想从这个孩子身上多捞些自己需要的。
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遇到偏心的父母,大家都怎么选择?
结语:每个孩子从出生就认为父母是爱自己的,并愿意为让父母开心付出努力。
然而,当孩子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做,母亲都觉得你做的不够好,挑剔抱怨,对你各种要求,当着你的面偏心另一个孩子;
使出“杀富济贫”父母权威,真是一种肝肠寸断的悲凉,甚至都能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
没有经历过同样的事情,根本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只会认为是说的人矫情。
鞭子真正落在自己身上,才会感同身受,接受父母真的不爱自己的现实。
遇到偏心的父母,我除了接受别无选择,改变不了别人,唯有改变自己的心境。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