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小长假临近,不曾想各地民宿“奇葩事”却在游客身上接踵而至。
4月24日,#五一民宿现涨价毁约潮、#提前三个月订五一酒店遭毁约等旅游相关词条反复冲上热搜榜前十。
据各家媒体采访,有大量游客吐槽商家“理由奇葩”:民宿着火、突然装修、老板换人、亲戚入住等等。但无论是谁,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商家的目的只有一个:涨价、涨价、还是涨价。
以成都青城山为例,随意在美团上搜索民宿,发现往常只需600左右的房间,却在五一期间飙升至2000左右,即使是60左右的低价房,彼时都需近300元才能抢到。
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4月25日,近30日内涉及“民宿”的相关投诉累计超500条,美团、携程、飞猪以及小众民宿平台均在此列。而平台上消费者投诉理由不外乎几种:商家表示没有收到这个订单;商家称没房/房间设施故障,要求取消订单;商家欲让用户弥补差价后方可入住。
而后,多家平台也同时发声:
美团民宿客服表示,将对“五一”期间的民宿订单毁约、房东坐地起价等违约行为罚款,并对用户进行赔付;
携程表示,平台会与酒店协调为客人安排原标准或以上级别的房间入住,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差价,差价金额上限为原订单首晚房费的3倍,若无法安排客人入住原酒店任何房型,携程会帮助客人预订附近同等酒店,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差价,差价金额上限为原订单首晚房费的3倍;
飞猪、小猪民宿与携程说法除了“赔付3呗”外,其余回应别无二致。
不过,有消费者表示,4月24日在被商家以“着火”为由毁约后,曾要求过美团平台退一赔三却被拒绝,平台称只能给出400元赔偿的方案,且拒绝继续沟通,最终被迫只能选择1:1赔付,选择其余房源。
另外,在处罚上面,不少消费者也称“处罚力度太小”,并说到“平台虽然对该民宿做出处罚:1.5倍罚金、降流处理,但比之五一总盈利,商家还会欣然接受平台该处罚”。
由此得知,商家其实对于“罚金处罚”和“流量处罚”并不放在心上,前者能轻松赚回,后者等“风头”过去,再多向平台“购买”流量,自然能有曾经的推广力度。难怪人民日报都会忍不住下场“痛批”无良商家们“吃相难看”。
或许各地可以学学山东淄博官方行为,曾在4月17日市监局便发布过“告诫书”,要求各酒店“不得随意涨价,严禁收取未标明的费用欺诈消费者”。只要官方有意识地介入其中,目前民宿市场乱象势必可以得到相应缓解。
但同理可得,整个市场“总指挥”的市监局既然能从法律层面令商家有所畏惧,那么属于“直辖”,并掌管着商家价格命脉的住宿平台为什么不能先一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却让商家“选择性忽略”了呢?
而这种现象的发生,或许果真有部分网友猜测“平台默许”的可能性存在,毕竟疫情三年,各大旅游平台收益属实太低。
以携程为例,据2022年全年财报披露,净利润仅14亿元人民币。可要知道2022年作为国内在线旅游龙头的携程才堪堪转亏为盈,在2021年携程都还处于亏损5.5亿人民币、2020年亏损32亿的状态,2022年的收益只是杯水车薪。更别谈美团、飞猪、小猪等平台收益,显然同样处于连年亏损的情况。
但要说平台推动可能性很低,至少在各大平台刚刚重新起步时,正处于相互争夺用户阶段,损害消费者权益、竭泽而渔的事情做不到这么彻底。
可既然事情已经发酵,平台便不能再坐视不管,虽然向外界回应会“补偿”与惩戒,但就目前而言,惩戒力度并不够,与涨价带来的利润相差甚远,导致一些商家有恃无恐,随意毁约。平台只需对存在违规的行为的“典型”商家加大惩戒力度,先“官方”之忧而忧,对严重破坏经营行为的商家可以采取下架闭店整顿、拉入黑名单等措施,绷紧经营守规这根弦,方为上策。
旅游是长期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游客虽然理解商家三年收益甚微的困境,但商家也应当将心比心,理解“囊中羞涩”但想在疫情后带家人外出旅游的心情。
毕竟五一作为“打工人们”疫情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旅游节日,显得如此来之不易,商家更应该帮助景点“留下”游客心,自然游客也会“带走”景点名,实现每一个景点真正“万年青”,生意才会连绵不绝。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