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乌西克与泰森·富里的重量级四大组织统一战引发全世界热议,两位拳王联手瓜分了1.5亿美金的出场费,赚得盆满钵满,而中国拳迷和拳击从业者只能是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玩的风生水起,除了蹭下热度,这场比赛其实和中国职业拳击没一毛钱关系。而回望中国职业拳击的发展历程,我们其实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可发展到今天,中国职业拳击并没有迎来质的改变,一切模式与20多年前没太大变化。
平心而论,职业拳击是世界上最赚钱、最具影响力的运动之一,也是吸金效率最高的商业化运动,可是在中国,拳击的存在感反而不如自由搏击和MMA,要知道自由搏击在这三个项目里的世界地位最差,但中国观众却看得乐此不疲,而以UFC品牌为代表的MMA,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低于职业拳击,可在中国的热度也比拳击高出一大截,这些都是极度反常的现象。
究其原因,笔者邢威作为全网平台唯一的国内官方认证的资深拳击搏击媒体人,觉得职业拳击在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拳击在中国并未真正形成文化土壤。
尽管贾玲的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在国内掀起了一波“拳击热”,但热度这个东西来的快,去的也快,上映期间确实有很多市民拿着电影票根到当地拳馆体验练拳,但体验过后,真正续费的少之又少,归根到底还是我国缺乏拳击文化土壤。
反观邻国日本,日本的大街小巷有着很多拳馆,想找到一家适合自己的拳馆并不难,日本老百姓也愿意练拳,这就是文化差异。而群众基础的差距也直接体现在职业化运动的发展水平,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1.3倍,但日本的现役职业拳击手数量却是我国的3.6倍。
没有大众的参与,潜在的运动员基数就少,没有充足的运动员基数做保证,优秀的好苗子就更难挖掘,这对中国拳击整体水平的提升带来了诸多阻力。
二、拳击圈缺乏足够的团结和信任,内部相互撕咬严重。
尽管欧美拳击圈的从业者也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但他们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该坐下来联合办赛,他们还会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有钱大家一起赚。
可是国内的职业拳击圈氛围很不好,经常会出现相互撕咬的现象,有些拳馆和拳馆之间各自为战,老死不相往来,有些拳手也是眼高手低,缺乏契约精神,最终导致中国职业拳击整体还是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惦记自己的那一堆一块不被他人动了,行业格局并未打开,市场也就很难打开,久而久之就造成国内职业拳击行业死气沉沉,经营理念和20年前没有任何改变。
三、赛事方不懂宣传的重要性,办赛影响力太差。
本文开头提到了自由搏击和MMA,也提到了重量级四大组织统一战和MMA运动的代表品牌UFC,它们之所以能在国内外形成巨大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宣传包装做得好,而中国职业拳击在宣传方面做得实在太low,太差劲了!
国内职业拳击的主办方其实绝大部分都压根不了解宣传,以为找几家官媒在赛前发发比赛通稿就能让全国百姓皆知,这实在太可笑了。主办方误以为官媒记者给他们提供的报道网页上显示的几十万、上百万阅读量都是真实的,可他们没有发现,那些数据从刚一发布第一秒后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阅读,手指动一动把网页关闭再打开进入,阅读量一下增长了好几千,评论区的留言量却为0……这种玩法在职业媒体人眼中都是小儿科,可比赛主办方们压根也不知道这里浅显易懂的操作,令人遗憾。
等比赛结束后,主办方花了上百万办的比赛其实根本没几个人知道,纯粹是自娱自乐,而那些流血流汗的拳手们也毫无知名度,只有在圈子内小有名气,并未被百姓所熟知。
更令人沮丧的是,个别赛事方和著名拳手明知道官媒的数据是假的,但他们也找官媒发稿、发视频,还在朋友圈沾沾自喜地转发,目的就是为了给投资人看的,因为官媒发出去的东西“有面子”,可他们没有认真反思,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最终是害了他们自己。
此外,国内赛事还有一个通病,即是比赛海报做的太low,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比赛档次不高,像草班台子似的,而国外拳赛的海报做的个个都像好莱坞大片,差距一目了然。
作为中国拳击日均文字新闻流量最大的自媒体,没有之一,“拳击时空”发此文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国内拳击赛事方们都按照本文写的去办,只是想告诫你们,以后再做比赛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重视自媒体的流量,只有通过不掺假的高流量大数据支撑,你们办的比赛才能让外界所知晓,而官媒的记者们其实在拳击方面都不专业,做的报道笼统空泛,对比赛和拳手宣传起到的力度十分有限。
最后再说一句,大家都知道,眼下国内经济大环境并不理想,能办比赛的都是对拳击有情怀的人士与企业,但砸出去的钱,还是得打出点水花吧?衷心希望中国职业拳击能尽快扭转不温不火的局面,迎来质的蜕变!
因为缺少象雷雷,马保国,一龙这样的大师
中国人打毛的拳击啊,就一个出场仪式够中国人学 200 年
还有一点很重要没说,就是中国老百姓认为拳击不如搏击和MMA,说那玩意儿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