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这位华为的标志性人物,他的身份标签又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董事长,他将更多精力聚焦于终端BG业务。
这一变动,也牵引出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全新布局。
余承东的微博、抖音以及华为官网的个人介绍页面,都悄然更新,去掉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的头衔,现在的认证信息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
这一变化并非孤立事件,它与华为车BU主体——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股权变更紧密相关。
今年3月31日,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徐直军接替郑丽英成为法定代表人,并担任董事长。
余承东和朱华荣则担任副董事长。
公司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华为的持股比例从100%调整为80%,阿维塔科技和赛力斯分别持有10%的股份。
这意味着,引望科技不再是华为完全控股的子公司,而成为一家拥有更多合作伙伴的独立实体。
回顾华为车BU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与赛力斯等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不断演进。
最初,华为以提供技术支持为主,逐步深入到产品定义、设计、销售等环节。
2024年1月,华为车BU业务正式装入引望科技,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效率。
此次股权变更和人事调整,标志着华为车BU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引望科技的股权结构中,阿维塔科技和赛力斯的加入尤为引人注目。
这两家公司都是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合作伙伴,分别专注于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
它们的加入,不仅为引望科技注入了新的资本和资源,也为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事实上,阿维塔科技和赛力斯在2024年分别投资115亿元注资引望,彰显了对引望科技未来发展的信心。
徐直军,这位华为的轮值董事长,如今也肩负起了引望科技董事长的重任。
他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将为引望科技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引望科技的管理层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领导团队。
华为在2024年的财报中披露,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达到263.53亿元,同比增长474.4%,并且首次实现盈利。
这组数据充分展现了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巨大潜力。
余承东卸任车BU董事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终端BG业务,或许也与华为的整体战略布局有关。
终端业务作为华为的核心业务之一,需要持续创新和突破,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引望科技的未来发展,值得我们关注。
这家新公司将如何整合华为、阿维塔、赛力斯的资源和优势?
“INWO”商标的注册,预示着怎样的产品布局?
它又将在智能汽车行业掀起怎样的波澜?
今年3月份,天眼查显示,深圳引望注册了多个类目的“INWO”商标,这或许暗示着引望科技将推出自主品牌的产品或服务。
此前,赛力斯在2023年8月份的公告中披露,华为计划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核心业务装载至引望科技,并承诺保留原有员工的福利待遇,包括股票和分红。
这也体现了华为对引望科技的重视和支持。
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16日,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这为引望科技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智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
引望科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它与华为、阿维塔、赛力斯的合作模式将如何演变?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