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全球5次6级以上!日本警告:南海海沟或有致30万人死特大地震

阿离言 2025-04-08 18:04:00

2025年3月31日,日本官方公布有关“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相关信息,或致30万人死造成292万亿日元损失,网友:一周全球5次6级以上,让不让人活了!

日本官方公布的地震消息,让不少人陷入恐慌当中。数据显示,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接连出现的地震消息,让民众警惕起来,发现1周之内全球竟发生了5次6级以上的地震。

难道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南海海槽大地震

3月31日,日本政府公布关于“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的相关数据。它或将造成近30万人的死亡,导致超过292万亿日元的损失。换一句话来说,它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日本已知消息表明,以日本部分太平洋沿岸为震源的巨大地震反复发生,是一个极大的隐患。不过最后一次发生在上世纪,近些年来还算是相安无事。但日本的太平日子没有多少了,可能发生的“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成为隐患。

有人却说,有可能地震不会发生。这样乐观的心态,在确切的数据面前,没有任何用。从2024年2月开始,日本气象厅就接连发布数据,预测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他们的数据显示,10年内发生的概率将在30%,50年的概率将会在90%甚至更高。

这些数据就足以说明,南海海槽大地震或许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也是因为大地震的出现,让日本民众出现恐慌。在地震消息公布后不久,日本民众开始囤物,希望能够有备无患。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2025年3月31日发布文章《日本再发南海海槽特大地震风险评估:或致近30万人遇难、300万亿损失》

直接导致日本粮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日本新闻,那就是大米慌。谁能想到在科技进步的新世纪,竟还会出现发达国家粮食不够的情况。即便官方多次安抚,可还是难以稳住米价。

时至今日,南海海槽大地震的相关信息被时间冲淡,甚至有的人已经忘记了它,那么它为何又被捞出来说事。实际上,日本或将大地震的消息横出江湖的原因在于其他地方的地震。

3月28日,缅甸发生了7.9级大地震,引起民众恐慌。谁也没有想到,缅甸竟还会出现地震,一震就是如此大的震级。原本他国地震和中国民众没任何关系,但是缅甸和中国太近,导致地震影响到中国某些地区。

因为这次7.9级的地震,导致我国云南多地震感强烈。不光是中国云南,还有泰国也受到波及。正是因为如此,缅甸这一次的地震在亚洲地区如此受到关注。这边缅甸地震还没有过两天,30日汤加群岛就发生了7.3级的地震。

还有新西兰南岛、中大西洋海岭中部都发生了六级以上的地震。缅甸一震震两次,加上这些地区,一周之内竟发生了5次六级以上的大地震。它们的频繁出现,让国内民众开始怀疑,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动活跃期?

专家如何解释频繁地震的现象?是地震活跃期,还是另有原因?

活跃期

接连发生的6级大地震,让无数民众受到伤害。再加上还未发生的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让部分国内民众也陷入疑虑中。他们都在猜测,难道是地球进入活跃期。

要知道地震主要是因为板壳运动,导致板块碰撞,形成地震。中国有地震带,如果真是进入活跃期如此,那么中国也无可幸免。面对民众的疑问,记者找到专家为我们答疑解惑。

专家首先对地震进行解释,他表示缅甸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部的一次典型浅源地震。虽然在一周之内发生5次6级以上地震,2025年开年以来发生了19次6级以上地震,但专家认为地球并未进入活跃期。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2025年3月31日发布文章《缅甸地震、汤加地震接连发生,专家称地球未进入地震活跃期》

他还指出,每一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6级以上的地震都在140次左右。今年近3个月,发生了19次,算在正常范围内。这样的数据并不能说明全球进入地震活动活跃期。

关于民众的惶恐,专家也相当理解。缅甸出现的大地震是所有人没有料到的,云南等地受到波及。于是就有人猜测缅甸地震是否预示着中国西南地区出现地震风险上升。

专家表示,缅甸地震是否会导致风险上升,他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他们并没有进行一个系统性的研究,不能随意下定论。但是专家依靠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指出,地中海区域好像存在一些地震活跃迹象。

而这个地中海地区,就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带。此次缅甸7.9级地震就是在这块区域上,年初的定日县地震也是如此。如此巧合的局面,让人很难不怀疑,其中出现了问题。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2025年3月29日发布文章《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专家:今年地震活动总体比往年低》

因此在地中海区域的川滇地区,需要重视地震活跃情况。缅甸的地震,让人不禁回忆起曾经的汶川大地震,那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有人将两者进行对比,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面对地震,我们又需要怎样的防范意识?

自救常识

专家表示,缅甸的此次地震相较于汶川地震,单从地震破坏程度来看,缅甸的震感更强。但是汶川地震周围的城市多,人口更加密集,这是缅甸不可比的。地震是天灾,人力是无法抗衡的,唯一能够做到的只有预警和演练。

因为汶川地震的存在,让相关部门极其重视地震。只要是经历过这一场大灾难的人们,都对它记忆犹新。2025年年初定日县发生的地震,相关部门的迅速反应处理,让损害尽量做到最低化。

这就是血与泪堆积出来的经验和速度,是无数中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痕。如今的防震也是做得十分普遍,学校隔三岔五就要组织学生进行演练。在云南这一次的波及当中,面对地震国人有条不紊进行避灾,彰显大国民众的素质。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2025年3月29日发布文章《地震进入活跃期?震后如何自救?专家详解》

那么有着什么自救小常识呢?地震是瞬间发生的,破坏性极强且次生灾害严重。即便有着预警提醒,但有时候还是不够。所以在地震时,需要做到就近躲避,并且在震后及时撤退。

如果是在室内,就需要快速判断自己的位置,尽量在卫生间等小房间内。还需要遵循近水不近火的原则。因为地震发生后,谁也没有办法预料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所以靠近水源防范于未然。

在确认停止晃动后,保护住头颈立即离开房屋,到户外开阔地方。即便到达户外也不能掉以轻心,要远离高大的建筑、避开楼房、立交桥等建筑物。因为在地震来临时,它们或许会成为极其危险的存在。

同时我们还需要警惕一些误区,第一就是在发生地震后,不能不顾实际跑到户外。如今城市都是高楼建筑颇多。所以人们想要跑出建筑物就需要谨慎,如果一个不小心就会导致跑出时被砸伤的风险。

其次一点则是不要躲进衣柜等家具,一旦衣柜出现倾倒门口被堵,将会出现困死风险,还会阻挡自身视野。如今民众大多了解避震和自救常识,能够极大概率减少伤亡。

虽说专家表示如今的地震次数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我们还是需要警惕,毕竟天灾可不会留情!

0 阅读:5
阿离言

阿离言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