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放弃北大,没有军籍,父母是农民的航天员桂海潮,如今过得怎样

科技社学 2024-11-05 11:24:32

文| 科技社

编辑| 科技社

——【·引言·】——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航天。

从杨利伟的首次飞天,到如今“天宫”空间站的建成,中国航天员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历史。

在这些闪耀的群星中,他们大多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军人。

钢铁般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似乎成了航天员的标配,也构成了公众对他们的普遍印象。

然而,一位名叫桂海潮的航天员,却打破了这个“铁律”,他并非来自军营,而是一位大学教授,一位博导,一位戴着眼镜的书生。

他为了中国航天事业,放弃了北大,那么,如今他在干什么呢?

从云南小山村到浩瀚太空

桂海潮的故事,始于云南保山市施甸县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那里没有都市的繁华,只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和辛勤劳作的乡亲。

出生于1986年的桂海潮,家境并不富裕,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贫困的土壤却孕育出了他一颗渴望知识、追求梦想的种子。

在桂海潮还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学习天赋,在简陋的教室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学霸”的称号,伴随他走过了他的学生时期,当其他孩子在田间嬉戏时,他却常常在昏暗的灯光下埋头苦读。

发小赵银回忆,小学时老师就经常让大家向桂海潮学习,而如今,他自己也用桂海潮的故事激励自己的孩子。

2003年10月15日,是桂海潮人生轨迹的转折点,这一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带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一飞冲天。

当时正在读高二的桂海潮,从校园广播中听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那一刻,他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击中,内心深处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激动和向往。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太空,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意识到自己的梦想就在那里,在遥远的星空。

高考结束后,桂海潮的优异成绩足以让他进入北大深造,班主任也曾力劝他选择这所学府。

谁曾想,桂海潮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放弃北大,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他心中早已埋下了一颗航天的种子,他知道只有在北航,才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近。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他对航天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

然而,通往太空的道路并非坦途,这位书生又将如何跨越一道道难关,实现自己的飞天梦呢?

文弱书生变身航天骄子

进入北航,只是桂海潮追梦的第一步,他知道,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2020年,中国航天局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新增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个类别。

这对于桂海潮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载荷专家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极高,而这正是桂海潮的强项。

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然而,航天员的选拔是极其严苛的,除了专业知识,对身体素质也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这对于从未有过军旅生涯,更没有飞行经验的桂海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与那些来自空军、陆军的航天员相比,他们的差距显而易见。

许多空军出身的航天员,在部队时就经历过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对高G过载、失重等特殊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而桂海潮,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八大类、二百余项科目,每一个训练项目都对桂海潮的身心极限提出了挑战。

除了体能训练,桂海潮还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掌握各种航天器的操作技能。

超负荷的训练强度,虽让他身心俱疲,但他始终咬紧牙关坚持不懈,他知道,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追赶上那些经验丰富的航天员。

经过层层筛选和残酷的训练,桂海潮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中四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一位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他用自己的汗水和毅力,证明了即使没有军旅背景,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从一介书生到航天骄子,桂海潮完成了不可思议的蜕变。

2022年6月,桂海潮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这一刻,多年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首位载荷专家惊艳亮相

2023年5月3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剑划破天际,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载着三名宇航员奔向浩瀚的太空。

其中,戴着标志性眼镜的桂海潮,作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宇宙的有效载荷专家,将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史册。

这不仅标志着桂海潮个人的胜利,也是中国航天计划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展示了其在轨道上进行复杂科学研究的不断增长的能力。

进入太空,对桂海潮来说,既是梦想成真,也是全新挑战的开始。

作为载荷专家,他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

“天宫”空间站就像一个巨大的太空实验室,里面装载着各种各样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

桂海潮需要根据地面科研人员的指令,操作这些设备,进行各种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

这些实验涵盖了多个领域,从物理学到生物学,从材料科学到地球观测,每一项都意义重大,例如:

在流体物理实验柜里,桂海潮需要观察和记录微重力环境下流体的运动规律,这对于研究基础物理学,以及改进航天器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命生态实验柜里,他需要培育和观察各种动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情况,探索生命的奥秘,为人类未来长期太空探索提供宝贵的数据。

每一次操作,都容不得半点差错。在微重力环境下,即使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危及航天员的安全。

桂海潮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细致,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步骤。

值得一提的是,桂海潮还是中国首位戴眼镜执行航天任务的航天员,在执行任务前,很多网友都对这个问题表示了好奇和疑问。

毕竟,在高速飞行的火箭中,巨大的震动和加速度,很容易对眼镜造成损坏,甚至可能对航天员的眼睛造成伤害。

然而,经过专家团队的精心设计和反复测试,最终为桂海潮定制了一副特殊的航天眼镜,既能保证他的视力清晰,又能确保安全可靠。

在“天宫”空间站的五个多月里,桂海潮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展现了中国航天员的专业素养和过硬本领。

他与指令长景海鹏、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密切配合,共同维护空间站的正常运转,并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英雄归来

经历了五个多月的太空之旅,桂海潮平安回到地球,回到了他熟悉的校园。

褪去航天英雄的光环,他依然是那个温文尔雅的大学教授,那个悉心指导学生的博导。

回到北航后,桂海潮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自己的太空经历融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为培养新一代航天人才贡献力量。

他将自己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生们,激发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堂上,他不再只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解空间科学知识,让学生们对太空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他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致力于将太空实验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

在新华社的采访中,桂海潮表示,他将太空经历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力求让学生们对太空有更深的认识。

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经验的传承,精神的感召。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航天员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他还坦言,自己时刻准备着再次飞向太空。

这并非简单的豪言壮语,而是一位航天员对太空探索的执着追求,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无限忠诚。

对他而言,太空之旅并非一次性的冒险,而是一项毕生的事业,桂海潮的故事,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神五到神十七,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月,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驻留,中国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伟大飞跃。

这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像一颗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了中国航天的前进道路。

杨利伟的首次飞天,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景海鹏的三次飞天,展现了中国航天员的坚韧和毅力;王亚平的太空授课,激发了无数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中国航天的辉煌。

桂海潮,这位来自云南小山村的普通教师,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书写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传奇。

他不仅是中国首位非军人出身的航天员,更是中国航天精神的生动体现。

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朝着更加宏伟的目标迈进。

载人登月、深空探测、建立月球科研站……一个个充满挑战的任务,等待着中国航天人去完成。

参考资料:

【1】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云南籍航天员桂海潮:从小是“学霸”曾为航天梦弃报北大

【2】极目新闻——高中老师忆桂海潮:他适合考难一点的题那年高考太简单他不适应

【3】九派新闻——载荷专家桂海潮,首位戴眼镜的非军人航天员!

1 阅读:198

科技社学

简介:影如人生,人生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