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力阳新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30亿元……”2月15日,来自阳新县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阳新县GDP 530亿元,增长9.4%。
而在2021年,阳新县GDP 335.75亿元(含两镇地区),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跃升至530亿元,综合排名跻身全省前15强,并以9.4%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这一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阳新县以“工业强县”为核心、链式发展为路径、城乡融合为支撑的强县工程战略的成功实践。
链式发展:
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协同”
“十四五”以来,阳新县以“链式思维”重构产业生态,通过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融合多要素、区域协同联动等策略,成功将地方特色产业转化为经济增长引擎,并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大循环。

富池远大医药工业园
通过强链补链,该县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引入远大医药等武汉都市圈龙头企业,形成“研发-生产-物流”一体化链条。
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武汉都市圈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于2023年在阳新县投资70亿元建设富池工业园,规划建设9条新产品生产线。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7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聚焦核药抗肿瘤诊疗、心脑血管介入等高端领域,研发投入占比达13.7%(2023年研发支出14.4亿港元),拥有138个在研项目,其中创新项目46个,覆盖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

湖北远大生命科学技术责任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展示新产品
麻城石材产业链的“金石链”模式(整合开采、加工、贸易全链条)在阳新县“上演”。如今,阳新县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机制砂生产线,年产能超2000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实现从矿石开采到成品运输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成本降低12%,能耗下降5.3%。
2024年,阳新县原材料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产值贡献率达县域工业总产值的30%。
数据显示,2024年,阳新县生物医药产业链主企业达5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5家,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大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此外,通过跨域协同,依托武汉都市圈资源,阳新滨江工业园与黄石新港联动,打造“港口+产业”模式。2024年,棋盘洲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带动进出口额增长483.6%,外向型经济成为新增长极。
来自阳新县经信部门的数据显示,2024年,阳新县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稳居全市前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达2150万元,产业链附加值提升显著。
城乡融合:
从“县域短板”到“全域振兴”
阳新县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为抓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2024年,阳新县城镇化率提升至47.2%,城乡收入差距缩小0.07,形成“县域短板突围、城乡协同振兴”的典型样本。
武阳高速通车基本实现县域内“镇区15分钟上高速”。近年来,阳新县新建智慧停车场9个充电桩,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兴国镇老城区街道、社区面貌,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白沙等镇区。

武阳高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省“双集中”试点县之一,近年来,阳新县城东新区与城北工业园形成“产城融合带”,吸引10余万人口集聚。2024年,县城常住人口增至33万人,城镇化率大大提升。
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实践上,该县以发展“五个一”特色农业(一壶油、一片茶、一只屯鸟、一条鱼、一篮果)为指引,推动阳新柑橘、网湖鳙鱼进入盒马鲜生,农村寄递物流实现327个行政村全覆盖。从仙岛湖畔到鄂赣边陲,和美乡村建设在富川大地遍地开花。
在产业升级上,阳新县实现了从“单一农业”到“三产融合”。以阳新屯鸟产业链延伸为例,阳新县以“屯鸟”(番鸭)、网湖鳙鱼等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构建“种养—加工—文旅”全链条。
“屯鸟”产业通过保种选育、规模化养殖和精深加工,开发罐装汤品、卤制品等30余种产品,年加工产值达2.2亿元,覆盖52家养殖基地,带动就业3000余人。网湖鳙鱼则通过“净水养殖+预制菜开发+文旅IP”模式,年产值突破2.2亿元。
在工业集群化发展上,阳新经济开发区聚焦生物医药、绿色建材等产业,吸引返乡企业家与武汉都市圈龙头企业入驻。
在公共服务方面,阳新县吸引投资14亿元建设教育城,新增1万个学位。通过“富川英才”计划引进高学历人才107人,吸引4.3万名“阳新鞋匠”返乡创业,带动制鞋产业形成“五位一体”体系,年产值超50亿元。
该县还发行8亿元县城建设专项债券,实施30亿元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推动污水处理厂、冷链物流园等200余个补短板项目落地。
创新驱动:
从“要素依赖”到“科技赋能”
以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约束,培育新质生产力。近些年,阳新县通过创新驱动,逐步摆脱了“要素依赖”发展老路。
平台建设多点开花。2023年8月,阳新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率洲管理区挂牌成立,标志着该县在提升农业基础科研能力、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方面有了新的“智囊团”。该研究院将以湖北师范大学为技术支撑,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农业为宗旨,致力于推进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农业发展现代化,推动阳新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阳新县已实现镇区科技特派员全覆盖,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20%。
绿色转型稳步推进。阳新县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筑垃圾处置中心投用,空气优良率居黄石首位;工业园通过省级绿色复核,万元GDP能耗下降5.3%。

阳新经济开发区返乡创业园
重大项目亮点频出。2023年8月8日,远大医药(阳新)投资100亿元的制剂项目落地阳新经济开发区,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延伸。
在不久前,省经信厅公布2024年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名单,落户阳新经济开发区的湖北腾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荣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称号,标志着我们在提升企业软实力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这有助于我们吸引优秀人才、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湖北腾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华说,数字化转型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目前,公司已成功实现了8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涵盖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
2024年,阳新县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3家,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居全省前列。
工业强县:
锚定“百强县”,启动“第三个倍增计划”
近年来,阳新县将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通过两轮“工业倍增计划”实现产业能级跃迁。
2023年,阳新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80亿元,同比增长102%,首次实现产值翻番。生物医药、绿色建材、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贡献显著,其中远大医药富池工业园、弘盛铜业等重大项目投产,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52.1%。这是阳新县首次实现首轮工业倍增。2024年,阳新开启“工业二次倍增”工程,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60亿元。

弘盛铜业
2025年,阳新启动“第三个倍增计划”,推动工业含金量(高技术占比)、含新量(数字化)、含绿量(低碳化)同步提升;加快高铁片区建设,打造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规划50个和美乡村示范点,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深化与武汉都市圈产业协作,力争2025年进出口额突破200亿元,巩固中部开放门户地位。
“阳新将坚定不移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实施工业千亿强县行动,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创强县工程考核先进县。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上奋发有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阳新县委主要负责人说,以县域为突破口,通过“产业升级激活内生动力、城乡融合畅通要素循环、政策创新破除制度壁垒”,阳新县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全域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从“长期落后”到“强势突围”,富川大地,未来可期。
LRJ
阳新这几年很猛,大冶已经萎靡了。黄石GDP增长基本靠阳新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