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街时评丨弹性休假如何构建峰谷相济的消费生态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5-04-02 00:40:53

当休假时间从刚性转向弹性,消费行为就能从“脉冲式爆发”转向“细水长流”。

休假制度的一次调整,或许能撬动消费市场的几何级增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保障休息休假权益,实现弹性错峰休假。

较为集中的休假模式,既降低了消费体验,也抑制了消费潜力。当休假安排从千篇一律转向灵活多元,假期的变革可以打开劳动者的新消费图景。

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的保障,与提高效率和促进企业发展并不相悖。比如,制造业工厂可以通过轮休制度,实现生产线“人休机不休”,既保障员工权益,又维持产能稳定。又如互联网公司可以推出自主调休,进而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当“休养生息”不再被等同于“懈怠摸鱼”,当张弛有度成为新的效率哲学,休假制度就能真正落地生根。

从“黄金周”到“自主假”,从“集中式旅游”到“持续性体验”,“休假安排创新”的本质,是把休假权从生产逻辑中解放出来,复归到人的全面发展本位。这种多方共赢的格局,可以打破“休假影响生产”的传统认知,创造出“休息创造价值”的新范式。

破解困局需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更重要的是构建休假文化新生态。弹性错峰休假制度的推进,实质是构建峰谷相济的消费生态。对劳动者而言,弹性休假带来的不是依靠“拼假攻略”增强假期的集中度,而是生活质量的重构。当“说走就走”不再受制于公共假期,研学旅行、康养度假等深度消费就有了生长空间。当休假时间从刚性转向弹性,消费行为就能从“脉冲式爆发”转向“细水长流”。

在宏观经济层面,弹性休假发挥着“消费调节阀”的作用。据统计,错峰休假带来的消费增量中,文化体验、健康医疗等升级类消费占比较高。这种时空再配置,不仅平抑了消费市场的大起大落,更能催生出冰雪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

休假制度安排既是民生考题,更是发展命题。随着弹性休假的落地,休假选择从“单选题”变为“多选题”。休假与消费的无缝衔接,将创造全新的消费增长空间。

作者丨胡新波

编辑丨邱 曼

0 阅读:1
中国劳动保障报

中国劳动保障报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主办,人社部主管,提供人社新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