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大逆转!销售开始溢价成交,采购直逼1.28元/斤!

银杏说国际 2025-02-09 20:14:48

自从玉米飘红以后,小麦也不示弱,一改之前的颓势,开启了逆袭之路。

具体表现是,小麦又涨起来了,而且这回是中储粮投放溢价成交。

要知道上半年的小麦是最危险的时候,余粮不少,又面临春耕,有变现需求,再加上小麦投放,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而目前的表现是,中储粮小麦采购频次增加,虽然流拍较多,但也不乏高价,其中最高采购成交价达到1.28元/斤。

而销售方面不仅成交率走高,并且还出现了溢价成交。

这些现象都表明,抢购小麦的人开始增多了,小麦市场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涨价当然是好事,也确实让小麦市场温暖不少,但咱们还是得理性看待。

比如,仔细推敲,这波小麦的上涨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抢购增加也好,溢价成交也好,麦价上涨也好,并非是因为需求,而更多是因为情绪。

什么情绪呢?

第一是玉米涨了,小麦看涨情绪也跟着增加了。

玉米和小麦一直被看作是互为顶底,尤其是在前两年,这一关系表现得十分明显。

而自从玉米掉下神坛以后,把小麦等一众替代挤出了饲料市场,没了饲用需求,小麦自然也就没了上涨的底气。

但是年后玉米开始发飙了,不仅政策给力,深加工也频频提价,玉米市场的看涨情绪也越来越高。

这种情绪不可避免地会传导到小麦市场,所以随着玉米水涨船高,小麦的看涨情绪也就跟着增加了。

第二是豆粕开涨,麸皮跟涨。

如果说玉米上涨对小麦来说还只是一种期望,但是豆粕的上涨却直接拉涨了麸皮。

年后豆粕十分给力,短短两三天内,涨幅就超过了百元,而且短时间来看,豆粕的这种涨势仍在持续。

豆粕一涨,饲料企业肯定慌,于是为了平衡成本,对麸皮的需求也开始增加,麸皮也就跟着涨了起来。

而我们都知道,麸皮是面粉加工的副产品,麸皮涨价也变相给了小麦支撑,所以也助推了小麦的看涨情绪。

第三,进口小麦到港推迟或转卖。

最近有个消息更是令小麦市场炸锅,据说为稳定国内市场,中国已推迟了近60万吨进口小麦到港,同时还转卖了部分进口小麦给东南亚国家。

去年我国进口小麦约1118万吨,虽然仍然是超过了配额限制,但是大部分的进口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而从下半年以后,进口小麦直线下滑。

再到今年的推迟和转卖,意味着进口小麦数量将持续下降,甚至在今年有望回降到配额以内。

这也大大减轻了小麦市场的压力,同时也助长了小麦的看涨情绪。

但是我们曾分析过,小麦真正的问题不在外部,而是内部,即国内的供需。

尽管进口小麦明显下降,但是国内小麦供应依然不低。

一方面是去年小麦增产丰收,再加上小麦退出替代以后需求有限,所以结转以及余粮较多,增加了年后小麦市场的供应压力。

另一方面,需求有待验证。

主要是饲用需求。

面粉需求是刚需,所以涨跌变化都不大,目前小麦的争议就在饲用需求上。短期看,玉米重心有上移的趋势,这对小麦来说是潜在的利好。

但长期来看,小麦也并非是替代的首选,且小麦作为主粮主要作用还是在食用上,所以长期来看,支撑有限。

此外,别看现在小麦销售成交积极,但各级轮换小麦已经蓄势待发了,而且量级并不少,所以后续小麦市场的压力依然不低。

而至于说到采购小麦成交价走高,直逼1.28元/斤,观观认为看看就好,因为必然与地域以及小麦质量有直接关系,所以并不具备代表性。

还是那句话,小麦最大的风险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知历史,可知兴替,懂市场,方能把握行情。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0 阅读:1
银杏说国际

银杏说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