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七年三月,在清宫里出了一件大事儿。就在这年三月初十那天,东宫太后慈安钮祜禄氏突然在自己的寝宫去世了。
慈安死得可太奇怪了,她去世的时候才四十五岁呢。她的身体一直都不错,特别健康,这在宫里宫外大家都是公认的。
就在慈安去世的前一天,也就是三月初九,东太后只是感觉身体稍微有点不得劲,经过皇宫里太医的检查,就是得了点轻微的感冒,没别的特殊病状。
第二天,慈安太后还去上了早朝呢。那些见到她的官员们后来回想说,东太后脸色挺平和的,根本不像生病的样子。
可就在当天下午,慈安太后就突然去世了。
就那么轻微的感冒,咋可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后就要了人命呢,这是最平常的医学道理。
慈安太后生病之后看病治疗的过程,也跟平常不一样,可疑的地方太多了。
按照清朝的规矩,要是皇帝或者皇后生病了,在叫太医来诊治之前,一定得先告诉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让他们知道这个事儿,提前做好安排。御医开出来的药方,也得先拿给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看一看。
按照清廷一直以来的做法,像太后这么重要的皇室成员,应该按照药方来治病,这样才谨慎。
但是,慈安从初九生病开始,接连请了五个太医来看,都没有按照惯例事先告诉任何一个军机大臣或者御前大臣。
开出来的药方,也都是在慈安死了以后,才公布出来的。
初十中午,也就是慈安快死之前的一张处方,只说了病的情况,却没把给病人吃的啥药写出来。给慈安太后治病的太医们,谁也说不清楚钮祜禄氏到底是因为啥病死的。
慈安死后的处理,也显得特别简单和神秘。
在清代,皇后去世了,按照惯例,应该在把遗体装进棺材的时候,派翰林院的官员轮流看着。
但是慈安入殓的时候,没有通知翰林院,只是让内务府和有关的亲属到慈安的寝宫,稍微看了看,就急忙把人装进棺材了。
慈安太后死后的样子,也只有特别少的几个人见到过。
这些疑点给慈安的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当时社会上确实有各种各样关于慈禧害死慈安的说法,其中好多明显是人们瞎编出来的。
不过慈安这一死,在清廷里面外面,就对慈禧一个人最有好处。
末代皇帝的溥仪,在《我的前半生》这本书里是这么写的:“咸丰死之前就担心懿贵妃以后仗着儿子当了皇帝,自己做了太后就会嚣张跋扈。那时候皇后(也就是慈安太后)肯定斗不过她,所以特意留了一道朱谕,准许皇后在必要的时候收拾她。”
出身侯门但是一点社会经验都没有的慈安,有一回不小心把这事儿跟慈禧说了。
打那以后,慈禧可使劲儿地讨好慈安。
慈安太后居然被她哄得当着她的面把咸丰的遗诏给烧了。
没过多久,慈安太后就在宫里突然死了。有人说是吃了慈禧送过去的点心,有人说是喝了慈禧亲手做的啥汤。
从上面溥仪说的这段话里也能很明白地看出来,慈安在呢,对慈禧一个人把持朝政,一直都有着特别大的牵制和阻碍作用。
虽说东太后和西太后一起垂帘听政,但是朝廷里的大事多数都是慈禧说了算。在后宫的控制和管理方面,情况也差不多是这样。
慈安娘家姓钮祜禄,她是广西右江道道员穆扬阿的闺女,很小的时候就进了宫。慈安比慈禧小两岁,咸丰还是皇子的时候,她被封为侧福晋。
没多久咸丰当了皇帝,嫡福晋去世了。
咸丰二年二月,因为慈安温柔贤惠被封为贞妃,五月升为贞贵妃,六月就被立为皇后,管理六宫,主持内廷的事儿,那时候她才十六岁。
慈安虽然年纪小,但是为人稳重端庄,脾气又好,很有长辈的风范。
这年十月,文宗咸丰皇帝特地让大学士裕成当正使,礼部尚书奕湘当副使,拿着节杖和册封的文书、宝物举行了特别隆重的册封典礼。
慈安长得漂亮又贤惠,咸丰活着的时候特别敬重她。
咸丰虽说喜欢玩乐享受,曾经夜里设宴玩乐,皇后大多会委婉地劝他,皇帝“从来没有不听的”。
要是外省的军报以及朝廷大臣的奏疏皇上有放着不管的时候,只要皇后劝上一句,皇帝“从来没有不马上查看的”。
要是有妃嫔因为失礼被责罚的时候,也大多靠皇后从中调解,然后“很快就得到皇上的恩宠”。
慈安被册立为皇后的时候,慈禧还仅仅只是个贵妃。
一直到咸丰去世,慈禧的儿子载淳登上皇位,她才因为儿子尊贵了起来,被册封为皇太后。
在等级分明、规矩严格的封建社会,慈禧和慈安在名分、地位上的这种差别,会一直存在。
因为封建的礼法和规定,慈禧的行动得被慈安管着,重要的问题,都得向慈安请示。不知不觉中,慈安给慈禧带来了精神上和政局上特别大的压力。
实际上,这两人之间的争斗,从来就没停过。
咸丰皇帝刚死,这两人就在咸丰的灵柩前因为礼节的事儿争起来了。慈禧想以“太后”的身份主持大礼,排在前面。
慈安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坚决不同意。最后礼部按照清朝的老规矩,慈禧没办法,只好退让。到了光绪六年,在东陵祭祖的时候,又因为礼仪的事儿吵起来了。
礼仪之争,其实就是争地位、争权力。东太后慈安使劲儿维护自己比慈禧地位高的正宫地位,想借此掌控清王朝的大权。
西太后慈禧则找各种机会,打破慈安的这种优势地位,自己独掌朝政大权。
给同治选皇后的时候,因为慈安坚持,慈禧的想法没达成。
她不喜欢的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被封为皇后,而慈禧选的凤秀的女儿,只封了个贵妃。
在年幼的光绪眼里,慈安也要亲切得多。
有两个外国人写的《慈禧外记》这本书,也记录了这个情况:“光绪帝慢慢长大了,跟慈安太后很亲近,当时宫里人人都这么传。
因为慈安性格温和愉快,不像慈禧那么严厉,所以得到小皇帝的喜爱。
皇帝年纪还小,凭着天性行动,经常去东宫,跟慈禧就疏远了。慈禧特别不高兴,觉得小皇帝的心向着东宫,实在忍不了。
而且还有人说坏话,说东宫暗中让皇帝反对慈禧。因为这个,两宫的矛盾更深了。”光绪进宫以后,虽然慈禧经常陪着,甚至亲手照顾。但是时间长了,慈安太后的影响也到这了。
小皇帝跟慈安的感情越来越近,甚至超过了他自己的姨母慈禧。
所以,从人品和性格方面来说,慈安对待别人比较和气谦虚,不像慈禧那么阴险狠毒。在权力欲望和耍阴谋诡计这方面,慈安也远远比不上慈禧。
两位太后一起垂帘听政的时候,每次碰到朝廷里的重大事情,西太后总是说个不停,自己就做决定了。
而东太后大多忍着不说话,很少发表意见,不会公开跟慈禧起争执。
咸丰快不行的时候,给了他的两枚印章,一枚给了皇子载淳,就是“同道堂”,另一枚“御赏”章给了皇后钮祜禄氏慈安,还嘱咐肃顺等八个顾命大臣要尊重皇后。
向来是丈夫最了解妻子,咸丰很清楚皇后为人忠厚老实,跟那拉氏慈禧不一样。
所以,他除了舍不得慈安皇后,心里也有着深深的担忧。因为他对那拉氏也是很了解的。他曾经宠爱过这个女人,特别是她生了皇子以后,再加上自己身体越来越差,经常懒得管政事,有时候就让她帮忙“批阅各省的奏章”。
这样一来,一方面给了那拉氏熟悉政务、参与讨论国事、增长本事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也让她专权的野心越来越大。
咸丰皇帝慢慢看清了这个懿贵妃,她跟皇后不一样,她不把“三从四德”当回事,也不想好好遵守妇道,她权力欲望特别大,是个“一心想掌权,还很有个性”的女人。
咸丰发现以后,心里开始为自己死后大清的未来长远考虑。
据《清宫遗闻·文宗秘谕》记载:文宗在热河,快死的时候,偷偷给了慈安一张纸条,说要是某人仗着儿子当了皇帝,骄横放纵不守法,你就按照祖宗家法处置她。
等到文宗死了,慈安把这个给慈禧看,大概是警告她。而慈禧特别害怕,处处顺着慈安,照顾慈安,简直是无微不至,这样过了好几年。
慈安觉得她没什么坏心思了。有一天,慈安得了点小病,好几天了,太医开的方子不太管用,就不吃药了,结果自己好了。
忽然看到慈禧左臂缠着布,很惊讶。慈禧说:“前些天熬参汤的时候我割了一片手臂上的肉一起熬,就想表表心意。”
慈安特别感动,哭着说:“我没想到你居然是这么好的人,先皇帝为啥还怀疑你呀。”于是就拿出秘密谕旨当着慈禧的面烧了。
从这以后,慈禧越来越放肆,说话经常很不客气,什么事都自己专权,也不跟慈安商量,慈安这才特别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这种说法咱们宁可相信是真的,也别不信。咸丰对自己死后的安排,确实是费了不少心思。比如说他既安排了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等八位“顾命大臣”,“帮助处理所有政务”,又赏了两枚印章来代替朱笔。
凡是辅政大臣拟好的谕旨,开头和结尾都得盖上这两个章才能生效,很明显这是对辅政大臣的一种约束。所以呢,能推断出也得给皇后一定的权力,这样才能管住那拉氏。
慈禧心里很明白,在满洲的皇亲贵族里,慈安的威望特别高。
朝廷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话,“东宫品德好”,“西宫有才能”。就连她自己的亲儿子同治,也跟东宫亲近,跟西宫疏远。
慈安做的一些重大决定,比如提拔曾国藩当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任命太常寺卿吴棠阶为军机大臣,因为丢失疆土的罪名杀了两江总督何桂清,把骄横凶悍、贪婪的胜保赐死等等,很受朝廷内外大臣的称赞和认同。
要是说这些成果让慈禧眼红嫉妒的话,那诛杀安德海这件事就深深刺激到了慈禧怨恨的那根神经。
安德海是慈禧特别宠爱的太监,当年在清除肃顺等八个大臣的时候立了大功,成了慈禧身边最红的人,打那以后安德海就牛得不行,越来越嚣张,他的蛮横让慈安很不满。
同治八年,安德海奉了慈禧的私下命令,去江南一带买龙衣,一路上到处显摆惹事,敲诈勒索。到了山东境内,被巡抚丁宝祯以假传圣旨的罪名给抓了,还上奏给朝廷。按照清朝的法律,为了防止太监专权,规定太监不能出京城的城门,更没有出去办事的权力。
慈禧知道后,慌得不行,不知道怎么才能保住安德海,还不损害自己。这时候东宫太后慈安让军机大臣一起商量怎么处理,大家都赞成按照法律杀了他,慈安就下令把慈禧最得力的亲信给杀了。
慈安在那,对慈禧权力的限制明摆着能看出来,所以她很有可能找个合适的机会把自己这个厉害的对手除掉。
慈安生病的时候,还对外朝大臣保密,后宫所有的事,还有慈安太后病情的治疗和处理,都在慈禧一个人手里,她想干啥就能干啥。
在慈安生病之前,慈禧公开说自己身体不好,甚至朝政都让慈安一个人处理,给外面造成她就在宫里专心养病,外面的啥事都不管的样子。
这就是想掩盖反而更明显的手段。
因为慈安死得很突然,又正当壮年,再加上慈禧一辈子奸诈,心思坏得很,还有上面这些让人怀疑的地方,难怪当时还有后来的人都普遍觉得,这事儿是慈禧干的。
不过,从两宫皇太后活着的时候做事的各种情况来看,因为慈安这个人比较老实,而且认字不多,心里也没什么谋略,“性格温和很少思考”,“见到大臣就笨嘴拙舌好像不知道说啥”。
所以,每次有大臣汇报,大多是慈禧讲给她听。至于批阅奏章,决定政务,大多是慈禧一个人说了算,慈安也就点点头同意罢了。
所谓两宫皇太后“一起管理朝政”,其实就是慈禧一个人掌握着朝廷大权。这么一看,慈禧倒不一定非得把慈安害死,但也不能排除她害慈安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说法是慈安自己寻了短见。
两宫第二次一起管理朝政之后,慈禧的野心越来越大,啥都她说了算,可慈安却老是待在宫里,对政事也没啥兴趣。
慈禧自己一个人处理朝政,有啥事也不跟慈安说了。光绪七年的时候,慈禧得了血崩的病,请了好多名医也没啥好效果。
所以,慈安就自己处理朝政,做得还算中规中矩,这让慈禧心里特别生气。慈禧就特别恶毒地污蔑慈安辜负了她的托付,插手朝政,居心不良。慈安性格软弱,嘴也笨,哪能说得过能说会道的慈禧?又气又恼,就吞了鼻烟壶自杀了。
慈禧怕自己做的坏事被发现,赶紧把慈安装殓了,可还是留下了不少线索,让人看出了她的阴谋。
慈安到底是因为啥突然死了?是得了急病,是被慈禧下了毒,还是自己自杀的?这恐怕是历史不想让后人弄明白的谜团。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如果觉得文章写得还不错,可以点击关注,每天分享有趣的历史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