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几乎全面崩溃,朝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大幅下滑、工业萎靡、粮食产量急剧缩减。数据显示:1990年至1998年间,朝鲜人均GDP下降近一半。
1993年,朝鲜谷物产量达到910万吨,这是以前从未达到过的纪录。此后,这个纪录也从未达到过。仅两年时间,朝鲜的谷物产量就减少了70%以上,而且这场粮食危机持续了多年,造成全国范围内的营养不良和饥饿。
直到本世纪初,朝鲜才开始部分恢复粮食产量。注意是“部分恢复”,尽管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朝鲜仍未从这场冲击中恢复过来——过去二十年来的谷物产量,仅达到1993年峰值水平的一半左右。
那朝鲜的农业和整体经济,究竟发生什么了呢?
美国知名左派杂志《每月评论》在近期发布了一篇研究文章,作者是美国人,知名经济学者——Zhun Xu,纽约城市大学约翰杰伊学院和研究生中心的副教授。南生编译后分享给大家:
在朝鲜战争期间以及上世纪50年代剩余时间里,朝鲜几乎只与苏联、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朝鲜开始实现贸易伙伴多元化发展战略。
到1970年代,朝鲜30%的出口和13.7%的进口是与非社会主义集团国家进行交换的,而且保持较快的增长率。与中国这样的大国不同,朝鲜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无法形成全产业链。
再加上朝鲜领导人希望进行工业化,大量进口机器设备,出口商品核心是原材料,逆差大涨。《每月评论》杂志表示: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朝鲜的逆差大多是温和的。
但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朝鲜扩大贸易伙伴后——也就是增加同西方经济体的广泛接触后,朝鲜的贸易逆差愈加严重。短短几年时间内,朝鲜累计欠西方约10亿美元债务,而且都是短期债务。
朝鲜自身的外汇储备很少,贸易逆差急剧增加,债务又是短期的,出现了违约事件。除其他政治因素外,这种不良记录实际上已切断了朝鲜获得西方信贷的机会。
《每月评论》杂志强调:朝鲜经济特别脆弱的原因是,希望工业现代化导致该国越来越依赖此类贸易来维持国内社会和经济的基本运转。
朝鲜工业化水平,曾达到较高位置
20世纪50年代,朝鲜主要出口矿产品、进口机械设备。之后几十年实施了快速工业化战略,至20世纪70年代,朝鲜几乎一半的出口是制成品,而第一大进口是矿物燃料(主要是原油),之后是机器设备。
同样是在20世纪70年代,朝鲜在苏联和中国的技术支持下,建成了多个石化和炼油厂。随后原油进口量大幅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朝鲜从苏联进口的商品中,石油占比超过20%以上。
随着中国石油产量的扩大,1976年两国之间修建了一条管道。之后,中国逐渐取代苏联成为朝鲜的主要石油供应国。数据显示:1980年朝鲜从中国进口200万吨石油,从苏联和中东国家进口150万吨石油。
上世纪80年代初,朝鲜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80%以上都是矿物燃料。尽管这一比例后来有所下降,但直到1987年仍有超过60%的比例。国家工业化战略,包括农业工业化,导致朝鲜急需能源。
换句话说,朝鲜在以石油进口为基础来建设高度工业化的国民经济——包括农业的工业化。由于长期的贸易逆差和外债,这一战略越来越依赖外部支持。当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前进时,这种做法发挥了作用。
根据格罗宁根大学麦迪逊项目的研究成果:1980年朝鲜实际人均GDP达到 2315 美元(以2011年美元计算)。这远高于当时包括中国、印度、越南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水平。
朝鲜还提供免费的医疗保健、教育与福利,以及高质量、高额补贴的住房、供暖和交通。根据Gavan McCormack的记录,1980年左右,朝鲜每万人拥有23名医生,而日本大约有12名,韩国不到6名。
1950年至1980年间,朝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大约是美国增长率的两倍。朝鲜战争三十年后,朝鲜实现了高水平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一半以上的劳动力从事工业,这一比例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就连他的对手——韩国著名专家李西基 (Seogki Lee) 也承认,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一开始运行的良好,到20世纪70年代时该国已达到相当高的工业化水平。
朝鲜的农业工业化也很成功,1961年至1980年间,谷物产量年均增长4.8%。朝鲜大约80%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只有大约14%的领土是耕地。朝鲜并不具备非常有利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为了实现粮食的自给,朝鲜试图通过增加农业生产中化学品的使用量,实现农业的“灌溉、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来克服此类自然挑战。灌溉和农村电气化项目于1970年代中期完成。
7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农用拖拉机的数量在1963年至1976年间增加了八倍,这对于任何经济体来说都是巨大的成就。在20世纪70至80年代,朝鲜的平均化肥施用量远高于中国、印度和美国。
看似成功的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努力,确实使朝鲜实现了数十年的农作物高产和粮食自给自足。但这个前提是朝鲜能从国际市场从容地购买到充足的石油以及机械产品的零部件。
朝鲜资源短缺,人力相对不足,无法做到全产业链。对这种偏小型经济体而言,离开了国际贸易,上述取得的各种成绩很快就会化为泡影。
苏联解体后,朝鲜进入到危机阶段
毫不奇怪的是,当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以各种方式经历市场转型时,朝鲜也进入了危机阶段。
随着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接受市场经济和利润原则,对朝鲜的援助和信贷,已成为不必要的支出。苏联和中国虽然没有真正迫使朝鲜偿还旧贷款,但却可以轻松取消很多新贷款和援助。
其中,苏联从1987年开始削减对朝鲜的援助和支持。中国在1992年与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这一年开始,中朝之间的协议中“货物交换”一词被“贸易”取代,而这种“贸易”由贸易公司管理。
1993年,中国也开始要求用硬现金进行贸易支付,由于美国制裁收紧,朝鲜的对外贸易变得“越来越困难”。
社会主义贸易体系的解体,对朝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该国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并不是为国际市场竞争环节而设计的。
苏联(很快成为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和中国迅速变化的政治经济环境,意味着朝鲜必须积极参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获得美元来购买所需商品,发展金融。金正日在1992年底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必须大胆地进入资本主义市场,发展对外贸易”。
尽管朝鲜努力增加出口量以建立良好的贸易平衡,但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并不具有竞争力。而没有足够的国际货币——也就是美元,朝鲜就无法维持从国外进口原油和粮食等重要物资。
但此时,朝鲜不得不独自应对美国长期敌对、禁运和制裁的加剧。仅1990年至1995年间,朝鲜就损失了约58%的出口和46%的进口。同期,朝鲜石油进口量下降了一半以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又永久摧毁了约19%的农田。
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个高度城市化、工业化的经济体来说,切断原油供应是毁灭性的。因为该经济体已发展到依赖化学品和机械化的程度。机械化农业,需要燃料来驱动拖拉机、卡车以及抽水进行灌溉等设备。
同样重要的是,石油短缺也意味着化学品短缺。金正恩从未放弃农业工业化的理念,在石油短缺的情况下,他仍然强调“化肥就是大米”、“大米就是社会主义”。
朝鲜的农业工业化在1990年之前是成功的,当时在增加化肥施用的基础上提高了谷物产量。1990年以后,化肥施用量迅速下降——1995年的水平仅为1990年的12%。石油进口下降是谷物产量下降70%的最直接原因。
《每月评论》杂志认为,与休克疗法不同,粮食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大幅下降使整个朝鲜社会陷入瘫痪。
《每月评论》杂志强调:朝鲜在20 世纪90年代以来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多是与“农业工业化”有关,而不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有关。即社会主义贸易体系的消失,石油进口的减少是造成困难的直接原因。
从根本上讲,朝鲜面临的挑战是过度依赖化石燃料,这是在自然条件太少、帝国主义侵略太多的狭小领土上努力建设独立的工业化社会的矛盾。
20世纪90年代危机之后,朝鲜一直都在努力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这些措施包括在自由市场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更多的私人激励措施、更多的自留地以及减少监管和补贴的食品分配系统。
虽然目前谷物产量总体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由于化肥施用量仍然较低,导致粮食产量仍大大低于19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水平。
《每月评论》杂志表示:朝鲜目前无法获得充足化肥和燃料,不仅仅是因为国际收支问题,还因为美国和联合国的无情制裁。联合国安理会2017年实施的制裁是“迄今为止最严厉的”。
文章认为:对燃料、机械和设备零配件进口的限制正在损害朝鲜的农业,因为这些资源的短缺限制了灌溉能力,降低了产量,并使农作物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
朝鲜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衰退,之前进入工业化的人口的“粮食种植技能退化”。换言之,在高度机械化时代过去几十年后,农业工业化的一些最重要的遗产正在分崩离析。
幸运的是,作为社会主义遗产一部分的公共分配制度仍然存在。国家计划系统每月两次以低价向所有登记家庭提供口粮。在粮食不足背景下,即便是美国国际开发署前署长纳齐奥斯也承认:
一些救援人员实际上很欣赏平等的公共分配制度。但平均分配制度本身并不能解决粮食整体短期问题。他认为朝鲜仍需要克服许多挑战,并建立新的发展道路,以增加粮食供应等目标。
《每月评论》杂志最后表示,作为幅员辽阔的邻国,中国在改革时基本上能够保持高度的自给自足。但朝鲜不行,缺乏化石燃料和化肥是粮食短缺的关键原因。之前的农业工业化战略看似富有成效,甚至是“科学的”。
但却是不可靠和不可持续的,因为:这种发展战略会导致经济发展对外国市场的更多依赖,一旦失去了原有的贸易体系,朝鲜的粮食危机及其他产业发展危机就来了。本文由南生编译自《每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