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一号在轨示意图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少年星一号”、NewSat-4/5等六颗国内外的微小卫星。“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张衡一号”是我国全新研制的国家民用航天科研试验卫星,也是我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该星利用覆盖范围广、电磁环境好、动态信息强、无地域限制等优势,开展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现象的监测,为地震机理研究、空间环境监测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统计结果表明,空间电磁扰动与地震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构建空间电磁监测体系对研究地震机理与空间电磁扰动的耦合关系,提高地震孕育发生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探索地震预测新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该星探测数据也能为空间物理和地球物理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张衡一号”设计寿命5年,具有多载荷集成、高精度定标等特点,装载有高精度磁强计、等离子体分析仪、高能粒子探测器等8种有效载荷。此外,卫星上还装载了意大利高能粒子探测器,将与中方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测器互为补充,联合开展探测。中国国家航天局会同中国地震局等有关部门组建国际科学委员会,开展探测数据的研发和应用。
“张衡一号”创造了我国卫星研制领域的多项首次,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星在国内首次实现低地球轨道卫星高精度电磁洁净度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弥补了我国天基科学探测领域发展的一大短板,对后续空间探测任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首次实现在轨精确磁场探测,卫星装载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载荷,有望使我国第一次获取十分宝贵的全球地磁场数据。此外,该星还在国内首次实现高精度电离层电子、离子原位探测。
以“张衡一号”命名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主要是为纪念中国古代科技代表人物张衡在地震观测方面的杰出贡献,传承张衡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群体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内质。
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66次发射。
研制团队合影
张衡一号卫星每5天实现对地球同一地点的重访,观测区域可覆盖地球南北纬65度内的区域,重点观测区域覆盖我国陆地全境和陆地周边约1000千米区域以及全球两个主要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跳出地球观测地震,张衡一号身肩三大重任
一是将建造全球电磁场和电离层监测平台,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开展电离层多种物理量动态准实时监测;
二是开展全球7级、中国6级以上地震电磁信息分析研究,探索地震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为地震观测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是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它相关圈层相互作用及其效应,向航空航天、导航通信等相关领域提供空间电磁环境监测数据应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