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开除的"作弊网红",仍然靠作弊获利
2023年,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生Roy Lee,因为开发AI面试作弊工具Interview Coder,而被学校开除。
这款工具可以帮助面试者通过镜头外面的AI工具,进行实时解题,将面试者包装成一个编程天才。
更为讽刺的是,Roy Lee被学校开除以后,仅仅用了两年就逆袭成美国硅谷的新贵,他的公司在第二个月的营收达到22.85万美元 ,利润率高达98%。

最为夸张的是,他本人曾用这个工具获得Meta、TikTok等大厂的offer。现在却成为利用这些公司的漏洞,帮助应聘者获取工作岗位的利器。
二、AI如何让小白秒变"大神"?
Interview Coder 的运作更像是一场精密的"数字木偶戏"。
面试者面试时,通过AI扫描获取试题内容,并在0.1秒内生成最优代码,用户只需抄袭即可。
由于很多面试是在线面试,因此就连输入代码都可以让AI代劳。这个工具可以模拟真人打字的节奏、停顿思考的节奏,甚至是伪造手写代码等。
此外,通过分析过往面试时的历史考题,借助AI分析,可以提前锁定80%的面试题目。
这对于硅谷的面试官来讲,他们招聘的不是人,而是一个AI工具。
但是求职者却愿意买单,每月60元的订阅费,让Roy Lee的公司估值暴涨。
三、为什么这种偏门的黑色产业能够爆火?
都是焦虑惹的祸!
有很多开发者承认,自己在面试时,大脑一片空白。而传统的刷题平台LeetCode,需要用户花费几百个小时进行苦练。
而Interview Coder却提供了一个作弊捷径,小白只要付费,就能够变身大神。只需要支付很少的钱,就能够冲击薪水更高的岗位。
大厂面试时的招聘漏洞,也为这种作弊提供了机会。
很多大厂远程面试时,依赖摄像头,但是AI工具可以在屏幕之外运行。而且技术题库的重复率非常高,甚至在Meta等公司出现了员工入职后不会写代码的案例。
而Roy Lee的工具,却戳中了硅谷招聘的痛处。
四、这是颠覆还是诈骗?
某个大厂的CTO吐槽道,用AI作弊入职的程序员,就像是购买了假驾照上路开车的司机。
为了避免出现入职后不会写代码的尴尬,谷歌重新启动了线下面试的环节。
而支持者却表示,面试本身就是一种表演,AI不过是更加高效的提词器。
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Roy Lee的团队,开始对系统进行迭代升级,开发出反检测系统,开始继续与大厂展开"猫鼠游戏"。
五、未来:AI将毁掉面试,还是重塑规则?
为了应对这种作弊形势,面试的形式发生改变,白板手写,实时协作编程的面试题,将会使AI工具难以发挥效能。
但是也有很多山寨版的AI作弊工具开始出现,预计市场规模可达5亿美元。
我们应当发挥AI工具的正向价值,而不是用它来作弊。
可以借助AI工具,进行面试培训,例如让AI工具模拟面试官,改进面试者面试时的心态问题。或者借助AI工具,诊断自己的工作能力。
而企业也需要转变观念,重点考察面试者的思维逻辑过程,而非解题速度,甚至可以借助AI去评估候选人。
技术没有原罪,但人性有选择!
Roy Lee的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当招聘变成"解题军备竞赛"时,AI既是作弊工具,也是打破僵化规则的武器。
就像Roy Lee在社交媒体面写的那样:“我不是鼓励作弊,只是证明——你们的规则,早该升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