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生活大城市的她,却扎根秦岭六十年,把致富的希望带给深山里的乡亲。她就是被商南百姓称为“茶奶奶”的张淑珍。
尽管已年过八旬,张淑珍最喜欢做的事,还是到茶园里走走看看。这里不仅有让她痴迷的茶香,还见证了她奋斗了一个甲子的时光。一生只做一件事,她仿佛为茶而生,像一粒茶种“种”在了商洛山,从此,商洛有了商南茶。
商南县位于北纬33度,理论上来说,茶叶是不能在北纬30度以北种植成功的。张淑珍奶奶在经过十几年的实验和努力,成功种出了茶叶,让商南茶叶成为北纬33度上的奇迹!
商南历史上并不产茶,教科书也载明我国北纬30°以上不能种植茶叶。张淑珍这个刚离校门,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刚到商南就提出在这里试种茶树,从此之后,数十年在反复栽培试种中吃尽了苦头,最后才得出了茶叶在此地确实能种,但只可直播不可移栽的结论。接着又遇到了茶树大面积死亡的打击,她经过痛苦思索、外出拜师,才提出了宜茶则茶、宜林则林、林茶相伴的思路。1970年春,1.9公斤商南本地茶叶的收获,标志着张淑珍成功地将我国茶叶的适生范围从北纬30°向北移到33°,宣告在中国将茶树的种植成功向北推进了300公里。此后她在研制名茶、打造新品种的道路上,更是付出了无数个春秋。及至后来,茶叶在商洛的商南、山阳、镇安等县大面积种植成功,创出了一系列名牌茶叶产品,改写了早成定论的“教科书”。
近年来,商南县已开发研制出绿茶、青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等6大系列、30多个茶产品,先后被中国茶叶学会评定为“全国名茶百强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示范县”“中国茶叶之乡”和“中国名茶之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60年间,张淑珍跌倒一次爬起一次,硬是凭着“还山以绿、致民以福”的决心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成功。
如今,84岁的张淑珍依然在忙碌,上茶山、进茶场,研究茶叶新技术。而她的奋斗不息的人生,也如这茶香,久久回味醇厚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