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上映后,让观众对命运、成长和家庭有了更深的思考。这部电影不只是个奇幻动画,更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对原生家庭的复杂情感。导演饺子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原生家庭的爱,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关键。
在《哪吒2》里,哪吒和敖丙被天劫摧毁了身体,太乙真人打算用宝莲重塑他们的身体。与此同时,陈塘关遇到危机,申公豹和东海龙族来袭,大战即将爆发。哪吒为了救敖丙,去玉虚宫求玉液琼酿,而陈塘关陷入困境。李靖向申公豹求助,却发现申公豹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坏。随着剧情发展,更大的阴谋浮出水面:无量仙翁勾结部分龙族,欺骗了所有人。最终,哪吒和敖丙并肩作战,反抗不公的规则。
魔童的逆袭:原生家庭的爱,是改写命运的“金手指”
在《哪吒2》里,哪吒不再是那个和父亲李靖反叛的“小捣蛋”,而是一个被父母用命守护的“幸运儿”。妈妈殷十娘陪他踢毽子,就算被魔丸的力量伤到也毫无怨言;爸爸李靖为了救他,甚至用肉身换命符,还在天雷劫时和他并肩作战。这样的父母,让哪吒从“魔童”变成了“救世英雄”。
导演饺子说过:“哪吒一开始的困境,需要父母的爱来弥补。”现实中,饺子的经历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证明。他放弃医学去画画时,妈妈用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支持他三年,顶住了外界的嘲讽,最终让他成了百亿票房的导演。就像电影里殷十娘对哪吒说的:“你尽管闯,妈妈会陪着你。”
申公豹的困局:寒门卷王的挣扎与觉醒
如果说哪吒是被爱托举的幸运儿,那申公豹就是原生家庭缺憾的代言人。他出身妖族,爸爸申正道虽然正直,但族群偏见让他很难翻身,弟弟的死亡更是让他背负了沉重的压力。他拼命修炼,成绩远超同门,但因为出身低微,被元始天尊忽视,最终成了“职场黑手套”。
这一改编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痛点:寒门子弟再努力,也难敌“出身论”的隐形天花板。但导演并没有让他彻底黑化。申公豹在关键时刻救了李靖夫妇,说了一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既自嘲又觉醒——他终于明白,真正的逆袭不是迎合规则,而是打破规则。
原生家庭不好的人,如何逆天改命?
1. 接纳与和解:从“受害者”到“破局者”
老版哪吒以自刎对抗父权,本质是“用自毁证明清白”;而新版哪吒在父母的爱中学会与命运谈判。现实中,心理学认为,原生家庭的创伤需要被“看见”而非“沉溺”。就像申公豹最终选择和哪吒合作,与其纠结“为何我没有这样的父母”,不如主动寻找自己的“精神父母”——可能是良师、益友,甚至是书籍与信仰。
2. 自我赋能:将缺憾化为动力
导演饺子把医学背景融入动画创作,用解剖学知识设计打斗动作,用药理思维构建剧情逻辑。他说:“缺憾是创作者的养分。”原生家庭的不足,反而让他更懂观众对“被爱”的渴望。这印证了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3. 重建支持系统: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电影中,敖丙因父亲的包容成为正直的龙太子;现实中,许多“小镇做题家”通过师生互助、社群联结找到新出路。导演在豆瓣访谈中提到:“哪吒的成功,是全家开黑打怪的结果。”若原生家庭无法给予支持,不妨主动构建新的“情感共同体”。
写给所有“哪吒”与“申公豹”们
《哪吒2》最动人的,不是特效和票房,而是它传递的价值观:命运或许不公,但爱与被爱的能力,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哪吒用父母的“兜底式支持”逆天改命,申公豹用“不服输的韧性”撕开偏见,而导演饺子用母亲的退休金撬动百亿票房神话——这三条路径,恰恰是现实中的三种解法。
原生家庭不好的人,不必困在“为什么我没有”的怨念中。就像电影结尾,哪吒对敖丙说的那句:“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爱或许迟到,但只要你愿意,它终将以另一种形式抵达。
1000+人在读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国漫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全民共鸣。它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可以是起点,但绝不是终点。无论是被爱者还是缺爱者,生命的剧本,终究要由自己写下去。
你们觉得呢?#哪吒2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乙末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