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梁林路,到山西大同五台县太原旅游,看山西古建筑。

张济很聪明 2024-08-14 03:32:31

中国古代木结构,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和重要特征。有一种古建,就叫做古建;还有一种古建,却可以响亮地叫做“山西古建”。山西古建,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山西古建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是全国唯一一个保存了从唐代到清代完整建筑体系的省份。

有幸到山西大同,五台县和太原旅游,重走梁林路,参观游览山西的古建筑。。

北魏(386年—534年)

五台县佛光寺祖师塔。

唐朝(618年-907年)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唐朝最精美的建筑。佛光寺有两座唐朝石经幢。

北宋(960年—1127年)

太原晋祠圣母殿,鱼沼飞梁。

辽代(907—1125年)

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

金代(1115年-1234年)

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

大同善化寺山门,三圣殿,普贤阁。

五台县佛光寺文殊殿

太原晋祠献殿。

元朝(1271年—1368年)

大同关帝庙大殿。

太原晋祠唐叔虞祠正殿。

明朝(1368年―1644年),

大同九龙壁。

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乘火车到大同。

大同梁思成纪念馆。

华严寺

华严寺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依旧址重修,面阔九间,单体建筑面积达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华严寺大雄宝殿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高度4.5米,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大的琉璃吻兽。

大雄宝殿内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均为泥塑。两侧塑二十诸天,均为明朝时期的文物遗存。

大雄宝殿内四周满绘壁画,为清朝时期作品。画面高6.4米,面积887.25平方米。

大雄宝殿外檐斗拱,梁架清代施以彩画。

薄伽教藏殿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佛坛上供奉有辽代塑像三十一尊。

薄伽教藏殿内环绕排列双重楼阁式木构壁藏三十八间,是中国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辽代壁藏。

薄伽教藏殿内梁架上的彩绘。

善化寺天王殿,现为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中国现存金代时期最大的山门。左右次间有明塑四大天王像。

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金代建筑,建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斗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法。三圣殿佛坛上的华严三圣为金代原塑,后人予以重装。

大雄宝殿乃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7间40.7米,进深5间25.5米,单檐五脊顶,作为辽代建筑,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殿内有金代塑像33尊,墙壁上保存有清康熙年间壁画190多平方米。

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西侧,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重檐九脊顶,金贞元二年(1154年)重建。善化寺的牌匾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亲笔所写,字体苍劲有力,笔法娴熟,非常值得一看。

梁思成、林徽因曾四次到山西考察古建筑,在《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盛赞善化寺:“其大殿、普贤阁、三圣殿、山门四处均为辽金二代遗构,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多珍贵文物,非始所料。”

大同关帝庙,俗称大庙,因专祀关羽而得名。始建于元代,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元代的大殿,是大同市古城内唯一一处元代建筑,弥足珍贵,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存关帝庙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殿前置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抱厦,为清代所增建。大殿没有台基,由平地立柱砌墙。

大同九龙壁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大同九龙壁坐南朝北,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第一层是麒麟、狮子、猛虎、梅鹿、飞马等,第二层是行龙。壁前影池一方,长34米、深0.8米,石勾栏围绕。池中清水如镜,九条巨龙倒映池中。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为高浮雕的多层花瓣、花朵以及行龙等,脊兽俱全,两侧是雕刻的龙吻。

大同九龙壁位与北京故宫皇极殿九龙壁、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合称“中国三大九龙壁”。大同九龙壁建于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间,是中国现存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一座。

从大同乘火车到太原。太原没有去五台县南禅寺佛光寺一日游的旅游团,也找不到相应的公共交通,在网上找了一个,一部小车,4名游客还有一名司机去五台县南禅寺佛光寺一日游,价格300元/人。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山南禅寺,创建年代不详,大殿平梁下存有墨书题记,足证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晚唐时武宗“会昌灭法”,佛寺大都被毁,南禅寺地处偏僻,幸免于难,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唐代木构建筑,也是国内唯一尚存的唐武宗“会昌灭法”之前的木构佛教殿宇建筑。

大殿内设有佛坛,宽8.4米,高0.7米,坛上布有唐建中年间重建时的彩塑17身,现存14身。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大殿平梁下(上面一根平梁)存有墨书题记,足证南禅寺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在20世纪50年代初,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进行古建筑普查时,对五台山地区的寺庙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这一时期的考察工作旨在寻找并保护古代建筑遗产,特别是那些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唐代建筑。在普查过程中,考古人员来到了五台山的一座寺庙——南禅寺。他们在这座寺庙的大殿内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寻找能够证明其建造年代的线索。在考察过程中,考古人员在大殿的平梁下发现了一行唐人墨书题字:“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因为它直接证明了南禅寺大殿的重建年代为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经过进一步的考证和比对,考古人员确认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比当时已知的最早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还要早75年。这一发现震惊了学术界,也让南禅寺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五台山南台西麓)。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

东大殿殿内佛坛横跨5间,雕塑35尊佛像。佛坛正中塑释迦牟尼佛,左塑弥勒佛,右塑阿弥陀佛;左梢间塑骑象普贤菩萨,右梢间塑骑狮文殊菩萨。释迦牟尼前站阿难、迦叶,三佛前各塑4位胁侍菩萨、两位供养菩萨,佛坛前塑两尊护法金刚。35尊佛像主次有序,尊卑有别,各具神态,各尽其职。佛光寺东大殿佛像雕塑,反映了独特的唐代风格。

佛殿主宁公遇坐像,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面目丰满,体型健壮,袖手趺坐,风韵高雅,情态虔诚。

佛光寺东大殿围绕佛坛的殿内墙壁前,排列着二百九十六尊罗汉,为明代塑造。

佛光寺东大殿佛座背面的一幅唐代壁画,画长80厘米,高30厘米,上画天王降伏妖魔鬼怪的故事。另有一幅绘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的壁画,可惜因为现在东大殿里面用铁栏杆挡住,不能进入到大殿佛座背面所以看不见。只能看见前面在两个梁之间的小壁画。

佛光寺东大殿大梁上墨迹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6月,中国当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亲赴山西五台县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同年7月5日,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和纪玉堂四位中国营造学社成员在大梁上发现题记墨迹,确证了佛光寺东大殿是一座唐代建筑,建造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佛光寺东大殿门内侧的题记。

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会昌五年(845年)灭佛,佛光寺被毁留存建筑物,也是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

佛光寺内有唐代石经幢两座,一座在文殊殿前,高4.9米,八角形,立于唐乾符四年(877年)。

佛光寺内有唐代石经幢两座,一座在东大殿前,高3.24米,八角形,立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佛光寺文殊殿于金代天会十五年(1137)建成。殿内佛坛上,有文殊菩萨和侍从像七尊。这些塑像装饰富丽,面目接近真人,具有金代塑像的风格。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摄的敦煌莫高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前修建,1937年6月,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雇了马车和毛驴,一行四人风尘仆仆来到五台山。辗转访问一些寺庙后,他们终于来到佛光寺。在这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塔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了架子,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到唐代墨书,和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于确凿无疑地证实: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国宝”。回到北京后,梁思成撰写了《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1961年,五台山佛光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五台山佛光寺作为五台山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的名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晋祠始建于北魏,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梁架用前后檐通梁,单檐歇山顶,两山构造简洁。明间前后设门,其余都装透空的栅栏,是四面开敞的小殿。

鱼沼飞梁位于晋祠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方形荷叶鱼沼的古桥建筑。与圣母殿同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这种十字形桥也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一级文物。

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剪边,殿高19米。晋祠的圣母殿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

圣母殿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是,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

唐叔虞祠,祭祀周初晋国开国诸侯、武王之子、成王胞弟叔虞而建。奉祀西周时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现祠堂是经元、明、清三代翻修扩建而来,殿内塑像均为明代作品。

中国的古建筑基本上都是佛教寺庙和道教道观保留下来的,他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0 阅读:0

张济很聪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