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学术之名,行打击中国反犹主义、干扰言论自由,我们坚决反对

路途遥远呀 2024-11-20 13:30:57

11月9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了“重绘记忆图景:犹太流亡历史与中国叙事”研讨会,会议的焦点是如何在中国讲述犹太历史。这一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涉及历史研究,更与当下的国际政治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当前“反犹主义”情绪逐渐抬头的背景下,这一讨论显得尤为重要。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指出,近年来,犹太历史的讲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阻力,但这一观点却没有得到广泛认同。事实上,会议的顺利举行以及中国高校和媒体的支持,恰恰表明所谓的“阻力”不过是空穴来风。

在这场研讨会中,参与者不仅讨论了犹太人在中国的历史和贡献,还强调了“反犹主义”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和种族灭绝行为之间的本质区别。正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所说,谴责以色列在加沙的行为,绝不等同于“反犹”,这是一种对侵略行为的正义反应,而非对犹太民族的敌视。这一观点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尤其是在当前中东局势愈加紧张的情况下,公众对于“反犹”的界定逐渐清晰,更多人认识到,支持正义与反对暴行并不应当与民族歧视画上等号。

值得注意的是,11月9日,恰巧也是以色列驻上海总领馆举办了另一场名为“打击反犹主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以色列方的措辞相比去年有了明显的温和,显现出以色列在中国推动“反犹”议题的意图。这一变化背后,或许可以看出其对于国际舆论环境的敏感反应,也反映出全球反犹情绪上升的复杂局势。正如此次上海的研讨会所揭示的,中国并非反犹主义的温床,而是一个致力于公正与和平的国家。中国民众的抗议与反对,更多的是出于对暴行的谴责和对人道主义的坚持,而非单纯的民族对立。

从学术角度来看,这场研讨会不仅仅是对犹太历史的探讨,更是一个关于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辩论。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西方国家,以色列的立场常常被当作“道德”标杆,而任何对其行为的批评常常被贴上“反犹”的标签。这种做法无疑对学术讨论和多元声音的存在构成了压制。在中国,这样的声音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表达,表明了中国学术界在全球性话题上的独立性与理性。正如某位学者所说:“学术不应当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它应该为人类历史和真理服务。”

对于中国来说,历史的真相和全球的和平应当是最为重要的价值观,而非单一国家或民族的政治利益。在此背景下,中国拒绝任何以学术名义干扰言论自由的行为,并且坚持用事实和理性来引导讨论。这种立场,无疑是对全球学术环境中某些不正之风的一种有力回应。

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这场研讨会,不仅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对当今世界学术与政治环境的一次深刻反思。中国在犹太历史的叙事中所展现出的理性与包容,提醒我们:历史的真实应当由各方共同书写,任何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压制学术自由的行为,都必须受到坚决反对。

0 阅读:0

路途遥远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