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将姜太公称为名臣典范,毛主席:马周可比他强多了!

钧儒说古代 2023-09-20 21:50:07

毛主席一生酷爱阅读历史类书籍,他对于其中古人发表的政治意见尤为关注,还将贾谊的《论治安策》誉为最高杰作。

而唐代名臣马周给唐太宗的政治建议,则被他视作贾谊之后的第一奇文,远超苏轼等人的作品。

那么马周究竟给了唐太宗哪些建议,毛主席为何又对他推崇备至呢?

马周出生于隋末乱世,幼年时便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但马周依然在这种条件下坚持学习,精通各类典籍,并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成为了当地的一名小吏。

但马周觉得让自己做这种初级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此他在工作时很不专心,天天饮酒作乐。

这让他的上级官员很不满,批评他不是当官的材料,马周听后怒不可遏,当即辞官不做。

▲马周塑像

辞官后马周本想在山东一带游山玩水,但旅途中他又被一名县令羞辱,这让马周深受刺激,决定前往长安施展自己的才华。

初到长安时马周没有太多钱财,只能寄宿在城中的一个小酒店中,马周还经常拖欠房费,这让店主对他总是冷眼相待。

直到一天马周在店里没有饭菜佐酒的条件下,豪饮一斗八升酒,这才让店主感觉到此人非凡,从此对马周也是精心照顾。

▲马周画像

一段时间后,马周托人找到了一份差使,给李世民的亲信中郎将常何做幕僚,这位常将军虽然军功赫赫,但在政治上算得上是一窍不通,因此他才需要马周这样的人为自己出谋划策。

贞观三年时,全国多地出现了严重旱情,李世民对此忧心忡忡,他觉得一定是自己政治上的错误才招致上天的惩罚。

于是他要求文武官员都要提交一份建议书,指出当时政策的不足。

李世民的这个要求彻底难住了常何,无奈之下他只得请马周代笔为自己完成了这份“作业”。

次日当李世民读到常何递交的文书之后,感到眼前一亮,他发现里面的几点建议全部切中时弊,而且还给出了妥当的处理方法。

▲常何剧照

在发现这份文书是常何所作后,李世民知道他肯定没有这个水平,便询问他这份文书的作者是谁。

常何倒也诚实,当即告诉李世民这是自己的门客马周所作,还简单地向李世民介绍了马周是个有着出众政治才华的人。

李世民听后对马周非常感兴趣,当即派出一名内侍到常何的府上请马周到宫中问话,但后来这名侍从却是自己回来的,他告诉李世民马周并不想入宫面圣。

▲李世民和马周

李世民知道后并不恼火,反而认定马周是个真正的才子,于是他又接连派出三批人到常何府上邀请马周,马周这才答应与李世民会面。

在和李世民见面后,马周的谈吐和观点迅速令李世民折服,他也被安排到门下省任职。

不出一年,马周便升迁为监察御史,常何也因为帮助朝廷发现人才获得重赏。

从马周发迹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出他和封建时期典型的士大夫阶级并不同,出身社会底层的他还保留了一些江湖习气。

而毛主席认为这种人往往比贵族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而且没有顾虑,才敢说敢想敢干,这也是他对马周格外推崇的原因之一。

而马周和唐太宗见面后的交流内容,便是毛主席所说的贾谊之后第一奇文了,当时马周给唐太宗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是马周提醒唐太宗要保持生活的节俭,不能因为一己私欲给百姓造成太大的困扰。

他在唐太宗面前直陈时弊,提出徭役过重的问题,还说各地百姓对于皇室贵族们奢侈的生活已经心生不满了,希望唐太宗能够稍稍收敛自己的欲望。

▲《新唐书》书影

除此之外,马周还提出唐太宗年少时还在民间生活过一段时间,但登基后尚且如此,那些深居皇宫之内的皇子,未来一定比唐太宗更加穷奢极欲。

因此他提出了“节俭于身,恩加于人”的建议,毛主席在这句话的旁边画了几个圆圈,表示对这一观点的肯定。

马周的第二个建议是希望唐太宗不要盲目效仿隋朝统治者建立粮仓,一定要在百姓富足的时候再囤积粮食,不然会给百姓造成严重的负担。

他随后举了隋炀帝的例子,说他在洛口仓囤积了粮食,在洛阳城囤积了布匹,但这让他失去了百姓的支持。

最终前者为李密所有,后者为王世充所占,最终都是一场空。

因此提出应“要当人有余力而后收之,岂人劳而强敛之”的建议,毛主席在这句话的每一个字上都画了圈,足以说明其对马周观点的认可。

▲隋炀帝剧照

马周的第三个建议是希望唐太宗吸取此前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的教训,管理好自己的子孙,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节制,避免出现手足相侵的问题。

虽然这个建议在现代政治中已没有用武之地,但毛主席还是在这个段落中发现了“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这一警句,并作出了重点标记。

马周的最后一个建议最为毛主席所看重,在古代封建时期,君主们往往只重视上层官员的选拔,对于地方行政人员的任命并不用心,很多地方长官都是武人或者那些不称职的京官。

这些人不但能力有限,工作态度也不积极,这导致历朝历代的地方行政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动摇的王朝的基础。

▲唐代官员戏曲形象

马周也知道想要为每个县挑选好的县令是非常困难的,但他建议唐太宗至少应该为每个州挑选一个合格的刺史。

这样一旦县令们出现了问题,各地的刺史也能及时予以纠正,而且也能扭转百姓对于朝廷的印象,唐太宗听后深以为然。

而毛主席从始至终一直都把基层政治建设看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他对于马周的这一建议是最为认同的。

而且马周对于地方行政的重视,已经突破了时代的桎梏,这才是毛主席对马周的政论如此称道的根本原因。

在毛主席阅读过的《新唐书》上,人们发现在《马周传》中有两句话,他不但逐字画圈,更在旁边的空白处另画圆圈表示强调。

这两句话也是马周政治理论的核心,更是毛主席政治理念的体现。

其一是马周在劝诫唐太宗不要着急建粮仓的时候,提出“国之兴亡,不由积蓄多少,唯在百姓苦乐”。

这是马周人本政治理念的直接体现,也符合毛主席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宗旨,这让他在阅读到这段话时深受触动。

▲古代百姓

而另一段话出现在马周建议唐太宗审慎选择刺史人选的段落中,内容为“臣闻天下者,以人为本。必也使百姓安乐”,这段话和上一段主旨相似,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

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他深刻地知道只有将人民放在首位的人,才能提出中肯可行的建议,而马周显然就是这样一位为百姓着想的政治家。

虽然在我国先秦时期,孟子就提出了“民贵君轻”的理论,但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士大夫阶级逐渐演变成封建统治者管理百姓的工具。

在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下,他们将帮助君主实现政治理想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不少人开始将百姓当做管理的对象,逐渐脱离了他们。

▲正在阅读的毛主席

这导致后来许多政客的政论都是空中楼阁,对于社会现状的分析并不准确。

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把百姓的感受放在首位,所以他们说的漂亮话就成了毛主席口中的“纸上空谈”。

而相对于这些人,出身寒微的马周对于百姓的关注令其政论脱颖而出。

直到其去世之前,一直都是唐太宗最为倚仗的臣子之一。

在他去世的时候唐太宗还特地为他作了“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的题词。

▲唐太宗

在《新唐书·马周传》的末尾,作者欧阳修对马周虽然评价很高,但欧阳修觉得由于他的功绩比不上当年协助武丁中兴的傅说和帮助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这才导致其名声不显。

欧阳修此举本意是希望让人们不要看不起马周的贡献,但毛主席在旁边却做了“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的批注。

在他看来,心系人民的马周显然是更加优秀的政治家,从这个评语中我们也能窥见毛主席对马周的赞誉。

▲毛主席阅读批注过的书籍

毛主席如此看重马周的背后,体现了他胸怀人民,一切以人民为先的伟大情怀。

在伟人的读书笔记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类似的细节,这都让我们对他的高尚人格愈发敬仰,也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他的伟大与高尚。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中册)》,卢志丹著作,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0 阅读:0
钧儒说古代

钧儒说古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