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打开惠东的方式是什么?是生猛海鲜还是各种街头巷尾那一口地道的小吃?
在吃这件事上,惠东人从不马虎。依山傍海的优势,给了这个地方丰富的天然食材库。粤、闽、客三系文化的交融,又赋予了这里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无论是想游山玩水,还是寻觅美食,惠东都是不容错过的一站。美食,自然也成为“我要去惠东”全媒体品牌宣传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惠东沿海乡镇虽进入休渔期,但这里的海鲜美食仍然是绝对诱惑。在惠东人的食用法则里,原汁原味的鲜才不辜负这片大海的馈赠。白灼或清蒸,简单的做法,却保持了食物的原味。当然,如果要香煎、盐焗、红烧、爆炒……也完全难不倒连排海鲜饭店里老练的大厨们。
被靠海吃海的惠东人端上餐桌的,除了各种鱼虾蟹贝、鱿鱼筒等生猛海鲜,当然也少不了各种海鲜原料衍生出的美食手作,比如应节而生的海鲜粽子,在巽寮湾的受欢迎程度不容小觑。鲍鱼、虾仁、咸鸭蛋等原材料融合了米的糯香、一口下去各种食材特有的香味就串入齿尖,味道足够丰富。
鱼饼和鱼丸,带着滨海的淡淡的鲜香,一口下去,鲜而不腥,口感细嫩,Q弹筋道,不用挑刺,也无需剔骨,简单配一小碟大蒜醋蘸着吃即可。
中秋前后,是生蚝最为肥美的时候。一千多年前苏东坡曾在儋州发现美味的生蚝后,还特意跟小儿子写信叮嘱他不要让朝廷的官员知道那里美味的生蚝,以免他们过来抢生蚝吃。当然,苏东坡是以开阔旷达的心态在发现生活的美好。他可能想象不到,千年之后,生蚝这种藏不住的美味,在惠东美食圈占据了多么重要的地位。位于考洲洋畔的铁涌镇赤岸村村民世代养蚝,这里的全蚝宴几乎承包了您对生蚝鲜香脆嫩口感的所有想象。
海鲜生猛,白盆珠的水库大头鱼,也不逊色。绝佳的水质成就了这里肥弹美妙的鱼头。还有连鱼鳞都是精华的石坚鱼、山坑里的野生小鱼,都是采猎山涧水库的馈赠。
美食里总有味觉的慰藉,它传递着幸福,也传承着当地人的勤劳与智慧。
一个陶制的擂钵,一根擂棍、一个捞瓢,是惠东很多家庭的标配,这是制作擂茶的工具。擂茶可以说是至今保存的最具原始形态的饮茶方式,无论是婚嫁喜庆、好友来访、家人团聚或是邻里串门,都少不了一场擂茶席。一张张桌子排开来,男女老少围坐一圈,女主人手持擂杖,在擂钵里有节奏地擂动,辅料根据喜好添加,少不了新鲜的茶树叶,也会根据四季不同而加入薄荷叶、鱼腥草、陈皮、藿香、甘草等草药和黑白芝麻、花生米、炒米、爆米花、鲜虾仁、瘦肉等佐料。
客家人过去大多居住在风湿瘴气较重的山林地区,长年翻山越岭劳作,不免日晒雨淋,而擂茶兼具药食的保健效果,生津止渴、清凉解暑、消痰化气。但所处地域的不同,擂茶的制作方法有差异,叫法也不同。在惠东,擂茶常被称为咸茶,但到了平海叫菜茶、到了白盆珠叫豆仔茶、到了高潭叫红军茶……擂茶的包容性很强,一如惠东人的性格。
说到客家,就不得不提到冬令时节的腊味和鸡文化。“秋风起,食腊味”是岭南地区的传统饮食文化,腊味不仅是一种可一饱口福的腊制佳品,更是能传递一种传统、一份感情的美味食品。比如多祝腊味,传承了五代人依然在风味、口感上坚持着初心。不同于广式腊味的香甜,多祝腊味九成瘦肉,一成肥肉,咸香有嚼劲,更符合客家人的口味。
在广东,“无鸡不成宴”。在惠东,鸡的做法也被发挥到了极致。但万变不离其宗,保持鸡的原味才是对它最大的尊重。所以,有了白切鸡、咸鸡、盐焗鸡、窑鸡、吊烧鸡……只要鸡的品质够好,惠东人就可以让它变出十八般菜肴。
应时而食的时刻,也是味觉觉醒的时刻。刚过完的端午节,粽子的盛宴就足以令人回味很久。沿海有海鲜粽子加持,山区的粽子也是花样百出,红豆的、咸蛋黄的、叉烧的……高潭的灰水粽,看似简单无奇的纯,其实内里滋味另有乾坤,蘸点红糖,轻轻砸上一口,酥软的粽子像果冻般入口即化,像空气一样轻盈。
中秋前,吉隆的月饼又会如期出圈。郑师傅、郭师傅等月饼品牌已经响当当地传到了海外。它是本地人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是外地人来旅游必买的手信,更是游子对故乡的温情惦念。
街边小吃,有时候就是打开尘封于心底的一把钥匙。
民间小吃,少不了粄、粿、糍、粉、饼几大类。粄是客家语,传统米制品统称,也就是糕点。人们总爱用糕点,标记家乡和味蕾记忆。这一口“小时候的味道”,是很多人回家的理由。各种萝卜粄、艾粄、印粄、擦粄、甜粄、钵仔粄……层出不穷,却又各有风味千秋。
多祝冷粉,几十年保持着朴实无华的姿态,薄透爽滑里,是对手工艺的坚守和传承,它的秘方,还在于这一口刚淋上去就闻到扑鼻香的酱油。
平海薄饼数得上是平海古城最受欢迎的小吃了,在明朝时就相当盛行,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古城薄饼饼皮薄,薄如蝉翼的面皮,包着各式的馅料,香脆可口,吃起来带有韧劲,更有口感。古城薄饼馅料丰富、选择多样、有甜有咸,每一口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老味道。
让人垂涎的美食,不仅承载着惠东的文化特性,也是惠东人生活最真实的映像、最安稳的日常。如果要用什么来承载我的乡愁,那一定是家乡味。唇齿间席卷而来的记忆中的味道,走到哪里都不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