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4月28日讯(记者 郭一鹏 通讯员 孙笑然) 4月26日,江苏常州。“春光且徐徐”游唱南山后——溧阳上黄镇乡村游唱集正式开启,解锁美丽乡村与音乐的跨界玩法。这场以“边游边唱”为特色的活动一经公布,就收到首批约30多名音乐爱好者的报名信息。蓝调、民谣、诗词、新民乐……风格各异的音乐旋律,为美丽乡村注入不一样的魅力。

本次活动由经过前期招募,6组音乐人脱颖而出,千亩茶园、非遗工坊、特色民宿等场景同步开唱,让整个南山后村宛如一台流动的“LiveHouse”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游唱南山后”乡村游唱集所在的南山后村,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农文旅资源。由音乐吸引而来的游客,在这里体验到不一样的中国特色现代化美丽乡村面貌。
网红小院里,艺术家魏海静、严一行轻扫古筝和键盘,一古一今两种乐器的碰撞,演绎出悠扬的旋律;茶园舞台上,艺术家赵元的尺八格外引人注目,这种非遗乐器的音色送来“穿越时空的思念”;民宿屋顶舞台,歌手张硕在吉他、手鼓、长笛的乐声中,唱出音乐与乡村的精彩碰撞。

“我们过去逛美丽乡村,不会注意的角落,这次都有了更多停留的时间和空间,音乐与乡村的结合,真的是一种全新体验,让我眼前一亮!” 溧阳市民胡京阳当天与她的波兰老公带孩子们来南山后游玩,在树下小院的游唱结束,她还主动登台演唱了两首。
美丽乡村和原创音乐的结合,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深植于南山后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土壤。这座面积1.1平方公里的村庄位于上黄镇最南端,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茶叶种植、水产养殖两大特色产业,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

淳朴的自然、独特的文化,是孕育艺术的土壤。一批“新村民”——也就是艺术家,接踵而至,掐丝珐琅非遗传承人徐华就是其中之一。南山后村是她最终选择的、作为非遗文化项目落脚的地方,通过徐华的“朋友圈”,雕塑家、陶艺师、插画师纷纷来到南山后,让这座自然村庄有了更多的艺术底色。“就像我做‘柿染’一样,原料取自乡野,经过时光酿造,最后固色出彩。我觉得,村庄与艺术家是相互滋养,互相成就,出色出彩。”而现在,音乐家也来了。
“非遗不是光有手工的部分,吟唱也好、口口相传也好,其实它们也是非遗的一部分。音乐是最能打动人的,而且音乐又能融入乡村,我觉得游唱集的成功举办,一定是能给乡村带来生命力的一件事情。今后,我们也希望通过游唱集的形式,让更多人注意到南山后村,也注意到厚植于南山后村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在活动现场,徐华也将她的非遗技艺带到游客面前,能看到的非遗、能听到的非遗……游客们驻足南山后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文化碰撞。

此次“游唱南山后”活动,是上黄镇农文旅融合的一次创新实践。将乡村旅游、音乐演出和特色产业、非遗项目相融合,让游客体验“人在画中游,歌从景中生”的新奇魅力。从正午到日落,游唱集人头攒动,不时传来鼓掌和叫好声,这让现场的音乐人也为之振奋。
溧阳是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的创作地,因此,乡愁也是溧阳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的一张名片,音乐+乡愁,绝配。此次落地的“游唱南山后”活动,是江苏首个以音乐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农文旅部融合项目,将传统文化与音乐表演相结合,既守护了乡土文脉,又激活了文旅消费新场景,为全国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提供了可借鉴的 “上黄方案”。

以此为引,今后,南山后村还计划打造音乐人驻村演唱模式,招募更多原创乐手、乐队来到村庄,驻场演出、发布单曲、传承非遗音乐,丰富南山后文旅品牌,积极打造更具特色、更有代表的“乡村+音乐”项目。据悉,上黄镇还将继续用好《游子吟》的文化符号、“游唱南山后”的独家资源,力争打造中国的“吟游歌手之乡”,打造非遗音乐、现代音乐交融发展的特色土壤。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