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晒国内外旅游照的贫困生,活成了普通学生都高攀不起的样子

千浔观点 2024-11-23 02:03:21

最近,浙江大学一位贫困男生的朋友圈,在网上激起千层浪。

这位姓方的男同学,2021级本科生,是一位拿着学生资助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但他所发的带定位的朋友圈旅游照片却包括昆明、丽江、西藏、三亚、苏州、重庆、四川、厦门、泉州、新疆、上海、青岛、烟台、大连、韩国、日本等等地方。

旅行足迹不仅遍布国内,还涉及韩国与日本。

发帖曝光方同学的网友愤而怒怼:“让这种一年去20多个地方旅游的人拿助学金,对得起每一个纳税人的钱吗?”

方同学所旅游过的城市,很多网友必然都曾去过,我自己也去过其中部分地区旅游,每次回来后最大的感慨就是旅游太烧钱,花钱如流水,哪怕是刻意节省,开支也不会太少。

至于奔赴国外旅游的开销,我从未去过国外,也不了解具体花销,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到国外旅游的花销,一定是要远远大于在国内旅游的。

而方同学的那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行程,哪怕是全程“穷游”,叠加起来的花销也依然令人难以估量,怎么看也不像是贫困到吃不起饭需要领助学金的受助者。

被推至舆论风口浪尖处的方同学,在校园论坛上发帖回应说,他父母多年前离异且均未负责他的学费与生活费,家里还有一个年仅八岁的弟弟,他自己还要负担爷爷的生活费。

父亲因为生意失败欠债超过300万,目前在工厂做小时工。母亲在鞋厂务工,名下也有数十万元的债务,他也曾多次转账给母亲帮她偿还信用卡。

除此以外,还列出了他部分行程的具体花费明细,表示所有花销,除了学校发放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外,全都由他自己勤工俭学、做家教所得,“旅行用的是自己的存款。”

还解释说,朋友圈里去的那些地方,部分是因为出任务和社会实践去的,并不是旅游,部分则是因私出行,包括朋友生日、看望母亲等。

还有一段特别耐人寻味的话:

“本人家庭条件差,但因自己如今依靠勤工助学和奖学金获得了一定的报酬,有能力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此外还有一定结余的钱,于是我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我以为我可以依靠这笔结余的钱去充实自我,去看看以前我没有能力、我家庭不能支撑我去到的地方看看。”

将意思简单概括一下就是:

朋友圈发的那些地方他确实去了,但用的不是助学金的钱,而是自己的存款。

学校疑似在校园论坛回应说,方同学入校时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被认定为资助对象,后来经过其自己努力,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最近学院了解到其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消费。

经查,属实,学校决定取消方同学的受助资格,停止困难资助。

当地民政局回应说,经过镇村两级调查,方同学2021年的家庭情况与其所出示的证明一致。

也就是说,方同学自述的家庭状况大概率是基本属实的,入学的时候家庭条件也大概率是真困难,后来他通过勤工俭学以及做家教获取了相对丰厚的报酬,但却一直没有放弃被资助。

哪有手里结余颇丰,助学金依然照领不误。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无论初中、高中、大学,奖学金与助学金都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评选的,一年一评选,不存在同一人在后续不用进行重新评选的情况下还每年都能获选的情况。

哪怕是“建档立卡”的学生,每年重新评选的时候,辅导员也要依照惯例将其公示出来。

可方同学为何在后续两年境遇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还能以贫困生的身份领到补助金?

如果是方同学在重新评比的时候,依然以2021年的家庭情况为由进行评比,夸大了自己的贫困程度,那么学校除了取消他的贫困生资格外,还应该追回后续所发放的助学金。

毕竟,他个人的经济状况,已经胜过太多学生。

网友们的质疑同样如漫天飘雪,“负债超过300万的家庭会是什么普通家庭”、“真正口渴的人不会舍得拿水浇花”、“朋友圈第一条是大阪环球影城,正常家庭的学生都没他那么能玩。”

还有网友发现,在学校的公开推文里,这位方同学已经被推免至清华大学传播学攻读硕士,是已被被保研到清华的,于是纷纷将方同学的行为直接举报到了清华。

清华的工作人员回应媒体,他们已接到相关举报,对于方同学的行为是否影响到其保研资格,“还在调查当中,不予置评”。

事实上,贫困生高消费的现象,在舆论场上早已饱受诟病。

此前,中山大学的一位贫困生,被同学曝出用昂贵的苹果四件套,看门票1500元的演唱会,逢假期出去旅游,还时不时发朋友圈炫富,领到的还是“特别困难”级别的助学金。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的一位贫困生,被辅导员婉转提醒删掉其去看演唱会的朋友圈,一句“520元也不贵啊,我自己赚钱买的”怼得辅导员哑口无言,惊得网友连连咂舌。

天津某大学的一位贫困生,在网上哭诉助学金分配不公后,又被同学曝出其平时消费也不低,花3000元租房,用8000多元的高配游戏笔记本电脑、穿着上千元的鞋子……

明明是领着助学金的贫困生,却硬生生活成了普通学生都高攀不起的样子。

我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助学金不是“助玩金”。

能满世界跑着旅游、看演唱会、买苹果套装等等没有必要的消费,都说明生活还有余力,不该成为被资助的对象,真正穷苦出身的孩子,是不会也不舍得拿着助学金去高消费的。

那么,如何保证助学金的公平性?

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我记得我上学时,贫困生名额需自己写情况说明进行申请,辅导员再从班级里随机挑选数十位学生组成评审团,从申请名单里确定下来超出规定名额的人选。

辅导员再私下向班里其他同学了解各个入选者消费情况,同学最了解同学,如此几番下来就能大概了解一个人是不是真的贫困,从而确定最终的入选者。

名单确定后还要发在班级群里公示,班里所有同学都能看到,如有质疑可私下找辅导员告知情况,收到反馈的辅导员则再次核实被质疑者的情况,直至所有人对名单人选都无异议。

或许无法保证绝对的公平,但也能尽量保证相对的公平,让班里所有的学生都能认可。

有些高校做得也很好,给贫困生发的补助,不直接给现金,而是按比例冲进校园卡里,既不影响贫困生正常的生活消费,也防止贫困生在得到“巨款”后进行不符合常理的高消费。

最后只想强调,助学金虽不是道德枷锁,但每个人都该对它保持一份敬畏,它也只能用于雪中送炭的“助学”,而非锦上添花的“助玩”。

0 阅读:4
千浔观点

千浔观点

解析热点事件,做一股清流,写天写地写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