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发展,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有话语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些“反华”的举动,不过对于中美之间的交锋在很多的领域当中都是可以看到的。
不过在这样的队伍当中,北约也出现在其中,北约的军事委员会主席罗布·鲍尔就撂下狠话,让企业界做好准备,不惜一切手段,提供相关的货物供给,矛头更是直指中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中美经贸关系与全球供应链重构
俄乌冲突的爆发无疑是撕开全球稳定面纱的一道口子,其影响远超地区冲突的范畴,深刻地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美国和其盟友抓住机会对俄罗斯进行全面制裁,想把俄罗斯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然而,制裁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能源紧张、食品短缺、物价上涨……全球经济如同多米诺骨牌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与此同时,美国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不断加大对华遏制力度,试图在经济、科技等领域与中国“脱钩”。
这种强硬的对华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迫使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其全球布局和风险管理策略。凛冬将至,全球供应链的寒意,正从地缘政治的中心,向世界蔓延。
北约视角:脱钩迷思与“战时经济”的幻象
“战时状态”——这个词,带着浓烈的火药味,在和平年代显得格外刺耳。不过,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荷兰海军上将罗布·鲍尔,却在公开场合提到了这个让人不安的词。他建议西方企业做好应对紧张局势的准备,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甚至对俄罗斯也是如此。
鲍尔将军的逻辑很简单:依赖意味着被“勒索”,摆脱依赖才能确保安全。他以稀土、医药等关键物资为例,强调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垄断地位,暗示西方国家在关键时刻可能受制于人。鲍尔将军的这番言论,与其说是对现实的冷静分析,不如说是对“脱钩”论的政治站队。
他的观点,与美国的对华脱钩战略高度契合,反映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实力崛起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日益增长的焦虑。这种焦虑,部分源于对“修昔底德陷阱”的担忧,部分源于对自身霸权地位丧失的恐惧。然而,鲍尔将军的“战时经济”论调,却充满了逻辑漏洞。
他夸大了中国对西方供应链的影响,中国确实在稀土、医药等领域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等同于垄断。全球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掌控所有环节。
忽略了经济脱钩的巨大成本和风险,强行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将导致西方国家面临物价上涨、供应链中断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损害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后,“战时经济”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经济和安全已经紧密结合,息息相关。把经济问题当成政治和安全问题来看待,只会增加对立,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好处。“战时经济”的幻象,掩盖不了脱钩论的荒谬。
美国视角:脱钩阵痛与企业的无奈挣扎
让制造业回归美国!这句曾经在美国政坛广为流传的口号,现在听起来却充满了讽刺。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贸易战的硝烟弥漫,关税大棒挥舞,试图通过经济施压迫使中国就范。然而,事与愿违,贸易战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通货膨胀飙升,物价飞涨,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不断攀升。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美国企业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脱钩带来的冲击。
一些企业选择囤积中国商品,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关税上涨;一些企业则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墨西哥等国家,试图绕过关税壁垒;还有一些企业则无奈地提高产品价格,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这些应对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压力,但也暴露出美国对华脱钩政策的困境。“中国加一”战略,是美国企业应对脱钩风险的另一种尝试。企业在保持中国供应链的同时,也在其他地方找新的供应商,以分散风险。
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务实精神,但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然而,所有这些努力,都无法掩盖一个残酷的事实:美国对华脱钩政策,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中国的市场份额虽然有所下降,但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总体贸易逆差并未减少,反而持续扩大。
关税的成本最终还是落到了美国消费者的头上。美国的脱钩政策,不仅损害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也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最终成为一场损人不利己的闹剧。企业的努力挣扎,正好说明了美国对华脱钩政策的不成功。
中国视角:稳中有进,全球布局的韧性
中国在全球布局中显得非常稳健,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稳如泰山的存在。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能保持自身的节奏,稳步推进。在全球市场中,中国不仅扩大了贸易伙伴,还在科技、投资等多个领域积极布局,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和韧性。
面对来自西方世界的压力,中国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在全球供应链中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制造这张名片在世界上各个角落,不管是生活用具还是工业制造,可以说遍布人们的衣食住行,在链博会上,各国企业齐聚一堂,一起讨论全球供应链的未来发展。
链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中国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决心。美国企业也纷纷加入,这说明即使政治上有摩擦,经济合作的纽带依然很牢固。
面对美国“脱钩”的压力,中国并未被动应对,而是积极布局,在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建立新的供应链网络。这种“在第三国重建供应链”的策略,被一些专家戏称为“打地鼠游戏”。
美国打压一个,中国就在另一个地方冒出来,灵活应对,化解单一市场依赖的风险。就像英国经济学人智库的中国经济高级分析师徐天辰说的,中美供应链表面上好像在脱钩,但实际上只是变得更长了。
中国的商品可能不会直接卖给美国,而是先卖到其他国家,再从那里进入美国市场。这种“迂回战术”,增加了交易成本,但同时也提升了中国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中国,稳如泰山,以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和灵活的市场策略,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占据主动。
中美经贸关系的变化,让全球供应链变得更加不稳定。地缘政治风险就像一把悬在世界经济头上的利剑,让人时刻担心。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企业必须未雨绸缪,积极调整战略,才能在乱云飞渡的时代中找到破局之道。
企业需要加强供应链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全球化与去全球化趋势交织的背景下,开放合作才能共赢未来。
全球供应链的调整,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变革。企业只有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灵活的适应性,以及坚定的执行力,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抓住机遇,赢得未来。
主要信源
观察者网——学者谈特朗普关税威胁:中美不可能脱钩,供应链只会拉长
观察者网2024-11-26——北约军委会主席:做好准备,别被中俄“卡脖子”
财联社2024-11-26——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警告:企业界应做好战时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