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发表外交政策告别演讲:中国永远不会超越美国,句号

张姐聊社会啊 2025-01-15 13:40:40

1月14日,一个寒冷的冬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任期倒数之际,选择走进美国国务院,为自己的外交政策画下句点。站在聚光灯下的他,说了不少可能让中国皱眉、让美国掌声雷动的话。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句:“中国永远不会超越美国,句号。”

这是一个大言不惭的声明,也是一个满是情绪化表达的总结。拜登的讲话围绕美国与全球竞争对手的较量展开,他提到俄罗斯、伊朗,当然还有他多次点名批评的中国。

当谈及北京时,他语气笃定地表示美国已经在“战略竞争”中占据上风,并依托盟友、“高科技围剿”和“经济制裁”,让中国变得“更弱”。

但他没有提供任何数据来支撑这一番豪言,倒是留下了许多争议和疑问。

对熟悉国际关系的人来说,这种看似底气十足的表态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卸任前的胜利宣言——无论这“胜利”是否真的存在。

拜登认为中国经济“2030年超越美国”的所谓预测被成功“逆转”,并以此作为他的政绩。

然而,仅靠语言攻击和简化的逻辑就能抵挡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吗?

至少从现实来看,这还很难令人信服。

就在拜登发出这番言论的同时,中国最新的贸易数据却在给不同的答案。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9%,总额达到令人瞠目的3.58万亿美元,而进口同比增长1.1%。

更重要的是,中国实现创纪录的贸易顺差,高达9922亿美元。

不仅如此,中国芯片产业在全球“脱钩打压”后的逆势猛增,出口额超过手机,达到1595亿美元,成为新一代经济增长引擎。

而电动车行业更是直接助中国稳定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位置。

这些冷冰冰的数据似乎凝聚成一句话:管你怎么看,中国自有它的节奏,谁也别低估它。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中美关系一直充满着火药味。

从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开始,到拜登延续的“小院高墙”策略,美方踩油门的不依不饶,也让中国经济在压力与挑战中被迫升级结构,试图摆脱低附加值制造业的桎梏,反向走向高端产业链。

这些历程虽然险峻,但也促使中国经济逐步脱胎换骨。

某种程度上,美国强硬的政策意外推了中国一把。

值得注意的是,对超级大国地位的焦虑从未在西方消散过。放眼过去几十年,每当有国家展现出赶超苗头,华盛顿就如临大敌。

无论是日本、欧盟,还是现在的中国,其底层逻辑都不是简单的技术封锁或市场竞争,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体制自信危机。

一旦世界另一个政治体系取得明显领先,其所引发的后果将直击西方人民对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的信仰。

而对于执政精英来说,这是一道不容妥协的红线。

然而,如何适应世界权力格局的变化,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国都需要回答的问题。

事实已经证明,全球化背景下,牵制对手或许能取得一时的优势,但从长远看,对抗没有赢家,合作才可能带来双赢。

当拜登在演讲中用“句号”为美国盖棺定论时,中国却依然埋头于数字增长和技术创新。

如果说“句号”真有意义,那它更多是对美国自身心态的一种终结,而不是中国发展的尾声。

透过那场演讲,拜登显示出他对国际形势的最后一次掌控企图。

然而,当他用情绪覆盖理智,用傲慢取代事实,受矛盾驱使的言辞更多像是一副遮羞布,而不是胜者的勋章。

在他留给白宫的外交遗产中,无论中国最终是否超越美国,有一点可以确定:世界正在改变,拜登的排他式调子改变不了这一趋势。

0 阅读:1
张姐聊社会啊

张姐聊社会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