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为什么有些镜头会偏黄?

科技影像新势力 2024-08-23 15:32:31

我相信玩过很多年摄影的朋友都会或多或少听说过“xx品牌的镜头发色偏黄”的说法,或者说是一些老镜头由于玻璃老化导致偏黄现象发生。最近网上有人拿光谱仪对不少日系/国产镜头进行了光谱检测和色温的变化测试,证明了确实有不少镜头存在这一问题并且与生产的品牌并不强关联。那么为什么有些镜头会发色偏黄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

老镜头偏黄的原因——胶合层老化

对于熟悉镜头结构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不少镜组采用了2-3片光学玻璃胶合的做法,用于一定程度的消除色差。现代胶合材料多为Vitralit 1505之类的光固化树脂,但在此类技术成熟前,胶合材料只能在自然界找答案。比较常用的胶合材料是冷杉树的树脂材料,折射率约为1.55,和标准冕镜 (K)的折射率区间一样。这类材料随着时间流逝老化后会明显的变黄,除非拆开溶解后重新胶合,否则无解。

现代镜头为何还会偏黄?

熟悉特殊镜片/眼镜片的朋友应该知道,镜头除了低色散(ED)镜片外,还会有一类高折射率(HR)镜片。一般来说,镜片的折射率越高,对短波长光线的透过率越差,玻璃看起来就越发黄。有效的利用高折射率镜片在镜头中运用可以显著的将镜头的光学结构小型化,目前有不少品牌在官方光学结构图上并不会标注出HR玻璃,但其成本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镜片。

光学玻璃厂商在这方面也做过一定的努力,就以豪雅的高折射率玻璃为例,如FD60、E-FDS1、FDS-18都有后缀带-w的无色版本销售,售价会比发黄的玻璃贵20%。如果镜头本身售价较低,那么在这方面就得咬咬牙,苦一苦用户。但其他一些新型的超高折射率的玻璃材料,目前没有无色版本可选,想要高性能自然只能接受发色偏黄这一结果。

由于在微单相机时代镜头的纠正文件内可以调节基准白平衡参数,即使镜头实际发色偏黄,在拍摄出的照片中也被调节成了正常色彩。这次发现这一问题的网友为珠宝摄影师,发现有些镜头的部分色彩发色与实际肉眼观察存在比较大的出入,才专门使用光谱仪对手上的镜头进行测量才发现的问题。就测试结果看来,使用了大量HR镜片的小型化大光圈镜头是发黄的重灾区,色温偏差超过300K的镜头相当的多。

轻便小巧重要还是色彩精准重要?

在这位网友的测试中还发现,同样是大光圈镜头,蔡司的OTUS 55/1.4的发色堪称完美。但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一支镜头轻便小巧重要还是色彩精准重要?

比如蔡司OTUS 55/1.4、尼克尔 Z 50mm f/1.2 S这种对高折射率镜片克制使用的镜头,体积重量都会相当爆炸,被冠以“健身”之名。又比如某些使用了大量新型高折射率镜片的轻量化大光圈镜头,得到了大量爱好者的追捧。实际上在如今确实大家只要拍出来不偏色,实际光线透过时吃掉了一部分蓝紫色光谱也真的察觉不出来。我认为这件事情消费者已经拿脚投过票了,确实牺牲体积去保证发色准确这件事情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总而言之,在低端大光圈镜头领域存在考虑成本因素导致的发色偏黄发生,但这实际上同时也是该镜头品牌没有吃透镜头内置的纠正文件导致的结果。而在高端轻便大光圈镜头领域,确实也存在为了体积牺牲发色的情况,但消费者确实更喜欢轻便镜头。

0 阅读:1

科技影像新势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