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央视主持人大赛的选手,从选秀选手到央视一姐的进阶之路

文翰说情感 2024-12-05 14:18:33

还记得2023年春晚那个站在主持人C位的清秀面孔吗?王嘉宁,这个当年在央视主持人大赛上只拿下新闻类第二名的"普通女孩",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登上了春晚舞台。

说实话,这个结果着实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回想2019年比赛时的王嘉宁,说她是最不起眼的选手也不为过。既没有惊艳的外形,也没有出众的台风,就是那种走在街上都不会多看一眼的邻家女孩。

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凭着年轻和潜力,在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下银奖。

有意思的是,央视好像特别偏爱这种"潜力股"。看看文艺类的尹颂就知道了,这位当年的"唯一男丁"在拿下亚军后简直开挂。

2020年就主持春晚,2021年正式入职央视,现在更是成了央视的宠儿,各大频道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说到央视的偏爱,就不得不提张舒越了。还记得当年她可是实打实的"颜值担当",争议声一直没断过。观众都说她就是个花瓶,主持水平配不上她的颜值。

结果呢?央视不仅给她开了后门,还在2020年就让她上春晚。虽然后来被马凡舒"抢了风头",但人家现在好歹也是央视网络晚会的常驻主持人,这发展轨迹,说实话比很多人强多了。

从这三位选手的发展轨迹来看,央视的用人标准确实有点意思。他们更愿意选那些有潜力、可塑性强的年轻人,而不是已经"定型"的成品。

就拿王嘉宁来说,虽然不少观众吐槽她气质太普通,缺乏大台风范,但央视就是坚定地捧她,让她主持《今日说法》这样的王牌节目,最后还给了春晚主持的机会。

这不禁让人思考,在央视这个平台上,真正重要的或许不是你现在有多亮眼,而是你未来能走多远。五年时间,足以让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华丽转身,也足以让一个争议不断的"花瓶"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不就是央视选人的独特眼光吗?与其找一个光芒四射但已经定型的成品,不如找一个可以慢慢打磨的璞玉。毕竟在这个全民追求速成的时代,能沉得住气慢慢来的平台和个人,才更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金牌亮晶晶,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被它的光芒迷住双眼。2019年央视主持人大赛的两位金牌得主,就给我们展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

要说最出人意料的,莫过于文艺类冠军蔡紫的选择了。本以为她会是下一个董卿,结果人家压根儿就没这想法。比赛结束后,蔡紫选择继续当她的自由主持人,活得特别"佛系"。

想接活就接,不想干就歇着,活成了不少打工人羡慕的样子。

有人说她不懂得抓住机会,但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聪明的选择?在央视这样的大平台,机遇与压力总是并存。

蔡紫保持自由身,反而让她能够在事业和生活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点。现在的她,依旧美丽依旧优雅,看起来还挺享受这种生活状态的。

再看看新闻类的金牌得主邹韵,可以说是那届比赛最出圈的选手了。当时她以实力碾压的姿态拿下冠军,让所有人都觉得她未来可期。

但真实的发展却和大家的预期有点不一样 - 既没有主持过春晚,也没能进入《新闻联播》主持团队。比赛前后的事业发展,说实话没有太大的进步。

这两位金牌得主的选择和际遇,不禁让人感慨:在央视这个平台上,实力固然重要,但找准自己的定位可能更加关键。

蔡紫选择了自由,在体制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邹韵选择了体制内,虽然发展不及预期,但依然在新闻岗位上默默耕耘。

说到底,没有谁的选择是对是错。在央视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人生。有人选择追逐聚光灯,有人偏爱自由自在;有人争当头部主持,有人甘做幕后配角。

这些选择的背后,都是他们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深思熟虑。

五年时间,足以让人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许这就是成长的真谛:不是所有金牌都通向同一个终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说起2019年这届主持人大赛最让人感动的故事,非田靖华和他的"校园爱情"莫属了。这对相识于大学校园,做了四年同学、六年同事的恋人,在比赛后做出了一个浪漫又勇敢的决定 - 双双辞去广东电视台的工作,携手北上加入央视大家庭。

如今的田靖华在央视国际频道(CCTV4)主持《今日环球》,虽然不是最闪耀的位置,但这种稳扎稳打的发展态势,恰恰是新闻类选手的共同特点。

再看看当年新闻组的另外三位选手,冯硕、白影和姚轶滨,都走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长曲线。冯硕从当年以0。001分之差惜败的遗憾中走出来,现在是《今日说法》的主持人;白影这个被质疑"只有颜值"的财经频道主持人,如今扛起了《正点财经》《第一时间》两档重磅节目;姚轶滨更是一步一个脚印,从《24小时》到《新闻1+1》,一路走得虽然不快,但特别扎实。

为什么新闻类选手的发展会如此稳健?这或许和新闻人骨子里的那种执着和严谨有关。他们不追求一夜成名,而是把每一次播报都当作一次历练,把每一个节目都做到极致。

这种"宁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的发展理念,恰恰成就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在六位新闻类选手中,几乎个个都在央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且都在持续发力、稳步上升。

这种整体性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新闻这个领域,踏实肯干永远不会错,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这不正是"新闻人精神"最好的写照吗?不追求一时风光,只求无愧于心。五年时光,足以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对的。

要说这届主持人大赛最戏剧性的发展,非文艺类选手们莫属了。谁能想到,当年呼声最高的大热门李七月,现在的发展却让人直呼"真是人生无常啊"。

李七月可是央视四套《远方的家》的老记者了,参赛前谁不觉得她稳得很?结果这位大热选手在晋级赛上突然失常,只拿了个第六名。

更没想到的是,比赛之后她非但没能留在央视四套,反而被分到了农业农村频道。这落差,说实话让人唏嘘不已。

但反转的故事还在后头呢!再看看当年被网友们集体"嫌弃"的李莎旻子。当时大家都在吐槽:"一股子湖南卫视的娱乐腔,这能行吗?"结果人家在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拿下第五名。

更厉害的是,回到湖南卫视后,这姑娘直接起飞!现在各种晚会都有她的身影,稳稳接过了谢娜的班,这波"打脸"来得太漂亮了。

还记得那个比赛时的"黑马"小米(依利米努尔·艾麦尔江)吗?从无人看好到拿下第四名,本以为会是个励志故事的开始。

可惜现实总是充满意外,比赛后她没能获得央视的签约机会,反而转型去给《三生三世枕上书》《清平乐》当起了配音演员。

现在的她,似乎已经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从这些文艺类选手的发展轨迹来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说白了,可能还是因为文艺类主持人的竞争太激烈了。

在这个圈子里,不仅要拼实力,还要拼运气,有时候甚至要拼人设。李莎旻子成功是因为她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小米的转型虽然出人意料,但至少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而李七月的经历则告诉我们,在央视这样的平台,机会有时候就是这么稍纵即逝。

五年过去,文艺类选手们的发展差异这么大,或许就是娱乐圈残酷现实的一个缩影吧。但话说回来,每个人走出自己的路,或许比追求所谓的"完美人设"更重要。

五年时间,足以让我们看清一个平台的选人逻辑。回看这12位选手的发展轨迹,央视的破圈效应显而易见。

来细数一下这些数据:12位选手中,新闻类6人几乎全部在央视站稳了脚跟。王嘉宁从默默无闻到春晚主持,冯硕成为《今日说法》主持人,白影扛起财经频道大旗,姚轶滨升级到《新闻1+1》,田靖华在国际频道稳扎稳打。

就连实力最强的金牌得主邹韵,虽然没有惊艳发展,但也在央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反观文艺类选手,命运可谓大不相同。尹颂一飞冲天,成了央视的新宠;张舒越虽有起伏但好歹在网络晚会站稳了脚跟;蔡紫选择了自由主持人的道路;而李七月、依利米努尔的发展则不尽如人意。

这种巨大的反差,恰恰反映出央视在人才培养上的特点。

从选拔到培养,央视的这套体系看似严苛,实则暗藏玄机。新闻类选手发展平稳,是因为这个岗位更注重专业性和踏实度;文艺类选手冰火两重天,则说明在更具娱乐性的领域,央视也在尝试多元化的人才策略。

展望未来,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主持人的发展道路只会越来越多元。但不变的是,像央视这样的传统媒体平台,依然是年轻主持人最重要的成长沃土。

在这里,有人选择当一颗闪耀的明星,有人甘愿做一粒默默生长的种子。但不管选择如何,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就总能开出属于自己的那朵花。

五年之约已过,但故事还在继续。这些主持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央视这个平台上,机遇和努力缺一不可,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坚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0 阅读:36

文翰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