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功绩是一蹴而就的吗?要知道历史是流动的

民间传奇人物 2024-11-18 14:26:26

在一些历史爱好者的眼中历史是静止的、是孤立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这些历史爱好者的眼中,一种制度或者一个壮举,都只和这个制度或者壮举诞生的朝代有关,和之前的朝代没关系;举个例子,秦始皇在全国推广了郡县制度,并修建了万里长城

因此在这部分历史爱好者的眼中,郡县制的推广就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说和其他人有关都是在碰瓷秦始皇;还有万里长城,他们也认为是秦始皇时期缔造了这一壮举,之前的时期仿佛和长城没有任何关系,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动画中的秦始皇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时间是流动的,而历史就是记载某个时间发生的某件事,显然也是流动的。一种伟大制度的诞生和完善,一个波澜壮阔之壮举的开始与完成,往往不是某一个人脑袋一拍就决定了的;而是由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不断尝试、去接力,最终由某一代人或者某一个人去落实

我们还是以秦始皇为例,他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制国家,因此静止地看待历史的人,会认为这都是秦始皇的功劳。但其实秦朝能完成大一统,《过秦论》就说得很清楚,秦始皇是奋六世之余烈,是加上他在内,七代大秦统治者接力完成的

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为秦国打下了强盛的基础,惠文王攻灭古蜀国,将关中和巴蜀连城一片,为秦国不断东出奠定经济基础,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不断蚕食其余诸侯,直到始皇帝一统天下。而支持秦朝统一的大一统观念,也早在春秋就已经出现,战国时期不断由儒家和法家来阐述,最终在秦始皇时期具象化

影视剧中的秦军

长城

我们再来说说长城和郡县制,在秦始皇之前各国都有修长城的历史,《史记·楚世家》就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而最出名的是秦国、赵国和燕国修建来抵御匈奴的长城,在秦国统一天下后,始皇帝将这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这才有了万里长城

这里说个冷知识,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长城并不是秦始皇修的,而是明朝修建来抵御蒙古的。郡县制同样如此,早在西周时就出现了郡和县,只不过当时县要大于郡;《逸周书作雒》这样记载,“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左传》也记载在鲁哀公二年,立功的上大夫去县里任职,立功的下大夫去郡里任职,且不得世袭

后来又逐渐发展成了郡管县,而秦国最初设立郡县制是秦穆公时期,是秦始皇将郡县制彻底普及全国。除了秦始皇还有隋炀帝,在静止地看待历史的爱好者眼中,京杭大运河是隋炀帝一个人的功劳,其实京杭大运河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手中就开始修建了,只不过当时只修了其中一段,目的是将军队从吴国运送到齐国

京杭大运河

影视剧中的隋炀帝

之后的朝代或是用于灌溉,或是发展水运,都对京杭大运河的主线或者支线有所建设,到隋炀帝时,隋炀帝将历朝历代建设的运河线路连成一片,这就是最初的京杭大运河。而后来隋炀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断流了,我们看到的京杭大运河,是元明清三朝重新连接并不断疏通扩建而来的

汉朝的削藩,也不是汉武帝一纸推恩令就能搞定的,而是刘邦平定异姓诸侯、吕后打压刘姓诸侯、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不断蚕食他们的力量,到汉武帝时他们已经无力抗衡朝廷,推恩令才能顺利实行。科举制度也是南北朝开始有了萌芽,南朝齐明确制定了秀才科的考试,梁武帝设立五经馆,考试及格就给官做

隋朝是继承了南北朝的考试制度,并加以发展有了科举制,但当时的科举制也只是雏形,唐代加大发展的力度,一直到宋朝科举制才完善起来。三省六部、门阀消亡、以文御武、分封藩王等等,都是历朝历代不断探索和测试才最终形成的,它们都有雏形、发展和完善的历程,不是某个人某天一拍脑袋就搞出来的制度

科举

要搞懂隋唐就必须先了解南北朝,不然把隋唐历史都看了,也始终是一知半解;要搞懂宋朝就必须先了解五代十国,不知道节度使的危害就无法理解宋朝为什么重视文臣限制武将;要搞懂明朝就要了解蒙元,不然就会认为朱元璋分封藩王、宫妃殉葬是开历史倒退车,而不知道其实受蒙古的影响......

最典型的就是不了解秦末乱世,就不理解为什么刘邦有了郡县制还要分封诸侯。因为历史是流动的,前人会影响后人,后人也会影响他之后的人,不能一刀切。无论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不可能凭空搞出一个壮举或者一套制度,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大成,或者开创一个新思路由后人完成

小编说那么多,不是在否认这些历史伟人的功绩,他们能接住前人递上来的任务,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是非常伟大的,而很多人是接都接不住。但不能因为某人完成了关键的一步,就把所有功劳都算给他,比如你吃了三碗饭、吃饱了之后你说是最后一碗饭起了作用,其他的都没有;或者在进球之后,你说得分全靠射门的那个球员,帮忙传球和吸引对手火力的球员没有功劳,显然是不行的

0 阅读:0

民间传奇人物

简介:分享民间故事,讲述名人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