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荧屏上的坚强母亲,生活中的贤妻良母,儿子是她一生的骄傲

萌神木妍 2025-01-21 13:38:00

在黑龙江鹤岗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里,1960年出生的刘佳从小就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包围。

她的父亲是一名严谨认真的工程师,母亲则是一位热爱阅读的知识女性。

家里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母亲常常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受父母的影响,刘佳从小就对知识充满渴望,学习成绩优异,同时身上流淌着艺术的血液。

每当当地有演出活动时,父母总会带着刘佳去观看。

五彩斑斓的灯光、精美的舞台布景和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了她。

从那时起,一颗表演的种子在她心中悄然种下。

上学后的刘佳迅速成为学校的文艺骨干,校园的舞台上经常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

她可爱的模样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年纪轻轻便成了宣传队的积极分子。

父母察觉到刘佳的表演天赋后,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与鼓励。

他们送刘佳去学习京剧,还为她购置了小提琴,请专业老师教她学习。

每天清晨,刘佳早早起床练习基本功,压腿、下腰、吊嗓子,每一个动作都认真对待。

学习小提琴时,她专注地聆听老师的指导,反复练习指法和曲目,手指被琴弦勒得发红也不喊累。

就这样,年少的刘佳逐渐成长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学生。

1976年,16岁的刘佳凭借多年积累的舞台经验,考入了黑龙江艺校(如今的黑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

进入艺校后,她接受了专业且系统的培养与训练。

表演课堂上,老师细致讲解表演理论知识,通过经典案例分析和现场示范,让刘佳对表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践课程中,她积极参与各种小品、话剧的排练,不断磨练自己的演技。

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她的演技有了显著提升。

1977年,电影《黑三角》筹备选角工作。

剧组副导演来到黑龙江艺校选拔演员。

消息在学校传开后,同学们纷纷希望能被选中。

然而,刘佳对此并不在意,依旧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训练。

同学劝说她试试,刘佳满不在乎地回应:“这和我有啥关系,我没兴趣。”

同学紧接着又说:“老师推荐了好几位同学去面试呢!”

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刘佳的好胜心,她气呼呼地跑到面试教室,猛地推开门。

教室里的人都被吓了一跳,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

刘佳径直走到副导演面前,小脸涨得通红,气鼓鼓的。

副导演见此情景,并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说:“你给我们唱首歌吧。”

刘佳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不会。”

此时的她,气还没消,依旧一副倔强的模样。

副导演看着她,耐心地问:“那你会什么啊?”

刘佳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小声说:“我会朗诵。”

于是,她即兴发挥来了一段朗诵。

朗诵结束后,刘佳走出教室,心里想着:这也没什么难的嘛。

没过多久,学校通知刘佳和另一位女生前往副导演的驻地参加进一步面试。

刘佳带着满心的疑惑来到了面试地点。

副导演微笑着说:“我请你们做个小品。”

刘佳一脸茫然地问道:“什么叫小品啊?”

屋子里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刘佳看着大家的反应,心里有些困惑,暗自琢磨:我就问个问题,他们笑啥呢,真是奇怪。

由于这次面试相对简单,要求也不高,很快就结束了。

刘佳回到学校后,很快就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阵子,她收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试镜通知。

刘佳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急忙赶往北京。

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她透过车窗好奇地看着外面陌生的风景,心中对北京充满了期待。

到达片场后,她真切感受到了拍戏的氛围。

在拍摄一个走路的戏份时,要求演员在走的过程中有两次抬头。

刘佳心想这太简单了,立刻开始表演。

但导演却连连摇头,表示不满意。

刘佳只好一遍又一遍地重拍,不知不觉竟走了20多遍,可导演还是没有点头。

刘佳终于忍不住了,大声说道:“最后走一遍,我实在受不了啦!”

多年后,刘佳回想起这段经历,不禁感慨万分:“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可真幼稚啊!”

《黑三角》上映后,刘佳瞬间声名鹊起,观众们被她的表演深深吸引,甚至有人说电影票一角五分,其中一角四分都是冲着刘佳去的,她也因此被观众亲切地称为“一角四”。

在剧组拍摄期间,刘佳有幸得到了许多著名老艺术家的指导。

这些老艺术家们像亲切的长辈一样,对刘佳关爱有加。

他们会在拍摄间隙,耐心地给刘佳讲解表演的技巧和细节,分享自己的演艺经验。

也是在这个时候,北京电影学院恢复招生。

在剧组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刘佳决定报考。

起初,她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在老演员们的热情鼓励和支持下,她还是勇敢地踏入了考场。

考试过程中,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和积累的经验,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表现,顺利通过了考试,成功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

《黑三角》的成功让刘佳备受导演们的青睐,许多导演纷纷前往北京电影学院邀请她出演作品。

在校期间,她先后出演了《黑面人》《子夜》等电影,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演技。

1982年,刘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了天津电视台。

在天津电视台工作期间,她也参与了不少影视作品的拍摄,但这些作品的反响都不如《黑三角》那般热烈,这让刘佳的心中产生了一定的落差。

渐渐地,她对表演失去了一些热情,于是选择转到幕后工作。

然而,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幕后工作,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前往国外留学,继续深造表演专业。

留学归来后,刘佳满怀期待地准备重新投身演艺事业。

可就在这时,命运给了她沉重的一击,父亲被查出患有癌症,而且已经是晚期。

这个噩耗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刘佳悲痛欲绝。

她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带着父亲四处寻医问药。

她跑遍了各大医院,每到一家医院,她都会焦急地向医生询问治疗方案,眼神中充满了希望和无助。

但医生们都无奈地表示,让她好好陪伴父亲度过最后的时光。

刘佳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她继续寻找可能的治疗方法,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残酷的现实。

在父亲患病的日子里,刘佳全心全意地照顾着他。

每天清晨,她会早早地起床,为父亲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将食物精心切成小块,方便父亲进食。

然后,她会细心地为父亲清洗身体,用温暖的毛巾轻轻擦拭父亲的脸庞和身体,动作轻柔而娴熟。

在父亲休息时,她会坐在床边,为父亲按摩身体,缓解他的病痛。

尽管刘佳付出了所有的努力,但还是没能挽留住父亲。

父亲的离世让刘佳陷入了巨大的悲伤之中,她整日以泪洗面,沉浸在痛苦的回忆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刘佳终于慢慢走出了悲伤的阴影,重新回到了演艺事业的舞台。

她接连出演了《昆仑女神》《奔腾向海洋》《任长霞》等影视作品。

在拍摄《任长霞》时,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她深入了解任长霞的生平事迹,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与任长霞的同事和家人交流,努力捕捉角色的灵魂。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这些作品,她获得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表演艺术学会奖、德艺双馨奖等多项殊荣,再次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荧幕上,刘佳塑造了许多坚强母亲的形象,这些角色深入人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被问及为何能如此出色地塑造母亲角色时,刘佳深情地说:“任长霞首先是个女人,然后是个警察,最后才是个女公安局长。”

她善于从角色的多面性去理解和诠释人物,让角色更加立体丰满。

在生活中,刘佳也是一位贤妻良母。

在一次聚会上,她结识了编剧李培森。

刘佳青春靓丽,充满活力,两人一见钟情,很快便相恋了。

不久后,他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刘佳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的生活温馨而幸福。

虽然刘佳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她也深知家庭的重要性。

丈夫李培森十分理解和支持她的事业,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大部分责任。

而刘佳只要有时间,也会尽力陪伴家人。

她会亲自下厨,为家人烹饪美味的饭菜。

在厨房里,她熟练地切菜、炒菜,厨房里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她还会打扫房间,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儿子放学回家后,她会坐在儿子身边,耐心地辅导他写作业,遇到难题时,她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儿子讲解。

假期里,她会带着儿子去旅行,让儿子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

刘佳还注重培养儿子的身体素质,经常带着儿子一起运动。

他们会一起去公园跑步,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母子俩并肩奔跑,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他们也会一起打篮球,在球场上,刘佳和儿子互相传球、投篮,享受运动的乐趣。

在父母的精心培养和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儿子茁壮成长,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十分懂事孝顺。

他明白父母的成就属于他们自己,自己要用双手去创造未来,凭借着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名校。

儿子上大学后,刘佳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演艺事业中。

她继续在影视剧中塑造经典的人物形象,先后出演了《天才基本法》《中国医生》《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乘风踏浪》等影视作品。

如今,刘佳和丈夫李培森结婚多年,感情依旧甜蜜恩爱,儿子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

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过得红红火火,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刘佳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的成长历程,更是一个母亲、妻子和女儿的真实写照。

她在荧幕上塑造的角色让人们感受到坚韧与温暖,而在生活中,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庭责任和爱。

无论是面对演艺事业的高峰低谷,还是家庭中的喜怒哀乐,刘佳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态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敬佩。

0 阅读:0
萌神木妍

萌神木妍

郑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