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是很多学生眼中高大上的专业,所以向来都是高考志愿的大热门,但是很多学生走入医学队伍之后才知道,原来前辈说的“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不是闹着玩的。
不仅知识难、学习周期漫长,日后走入工作岗位之后,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有善解人意的,但也有十分“特别”的,谈话间就能让严肃的气氛变得有些不正经,一些医患的聊天记录流出后,才知道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还能这么幽默,看完人都要笑痲了。
“要不给我换个医生吧”,医患关系记录太幽默,看完人都要笑痲了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微妙的,有点类似于老师和学生那样,患者对于自己不懂得问题就总是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而自己又因为对医学知识不那么了解而听不懂。
所以医生常常会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话来“翻译”,而有一位医生就给“我为什么会的这个病”的问题,给出了一个硬核到无力反驳的答案:命不好。话说这回答确实很简单,但未免有些太随意了吧!
医学专业是一个“常学常新”的专业,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知识都是皮毛,进入工作之后学生才能学到一些真材实料,但是对于新手医生来说,遇到不懂得问题就会有些头痛,但凡表现出来就会让人觉得“心慌慌”。
有位患者就遇到了一个不“专业”的医生,边做检查还边用手机查资料,这可把一旁的患者吓够呛,内心直呼“要不给我换个医生吧”,就这样不靠谱的人,换了谁能不怕呀!不过看年龄也知道应该是刚入行的医学生,还是应该多学多看,否则就会被淘汰。
当然有些时候并非医学生不够专业,而是患者有些“不正经”,对着严肃认真的医生也能生出打趣调侃的念头来,因此就出现了“鸡同鸭讲”一般的搞笑对话。
比如医生告诉患者近期不要吃辣,对方却问可以喝奶茶吗?医生回答可以喝一点点,注意这里的一点点可不是奶茶名称,指的是喝的量,结果对方居然还调侃上了,对话就逐渐变得有些离谱了,得知真相的医生:服了你这个老六。
以前经常说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但实际上有时候很多矛盾都是由误会引起的,尤其是老人耳背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有名学生的爷爷去医院检查,回家后和孩子们说病因是短裤穿太高,学生不明所以就跑去问医生,结果把人笑出眼泪,原来医生说的是“胆固醇太高”,老人听岔了,这误会不就闹大了,幸亏问了一句,不然还以为医生拿患者开玩笑呢!
医生有幽默感是好事,但尺度要把握好,否则就容易惹麻烦
大多数患者见到的医生都是比较严肃的,但实际上也很多医学生是比较有幽默感的,尤其是那些年轻医学生,刚走入医生岗位,还没有掌握和患者沟通的正确尺度,所以就经常会和患者开玩笑,调节一下气氛。
虽说有幽默感能够拉近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但医生岗位性质比较特殊,严肃认真才能让患者信服,所以学生可以适当幽默,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万一没控制住很可能给自己添麻烦。
如果医生太幽默,会有一些人认为他们对待工作不认真,或者是没有同情心,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较敏感的人,就会挑出错处来,到时候闹矛盾、被投诉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医学生对待工作还是需要认真严肃一些,注意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方式,适当缓和一下紧张的气氛或者是调侃一下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懂得收敛,否则就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学医之路步步艰难,不能光凭兴趣去学习,学生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很多学生就是觉得医生这个职业非常有前途,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是非常高的,而且还是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所以就一门心思想要报考医学专业,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医生。
但实际上学医之路是步步艰难的,学习的知识难度系数大,用“年年赛高考”来形容以学生日常再恰当不过,同时医学逐渐走向精英化,想要进医院当医生就得有高学历,考研读博都是必经之路,学习周期之长就不是一般学生和家庭能够承受的。
更不用说日后工作强度大,基本上属于24小时待命的状态,还需要处理复杂的医患关系,稍有不慎就会断送前程,这些都是学生需要考虑的地方。
所以在报考医学专业之前,学生要多去了解一下岗位背后的心酸与苦楚,不能光凭着热情去报考,一旦踏上这条路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还要能够肩负起“救死扶伤”的职责,如果这些都无法做到的话,学生还是另谋出路比较好。
话题:你喜欢幽默的医生还是严肃的医生?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教育爆款制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