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岁,本是无忧无虑的年纪,郭麒麟却告别了校园,一头扎进德云社的后台。
彼时的德云社,远没有如今的辉煌,天桥小剧场常常门可罗雀。
当同龄人还在讨论新款球鞋时,他的文具盒里塞满了《报菜名》《八扇屏》的手抄本。
这背后,究竟是子承父业的顺理成章,还是另有隐情?
未来的德云社,又将走向何方?
郭麒麟的相声之路,起始于德云社的低谷时期。
彼时,他放弃了学业,在一个坐不满人的小剧场里,开始了自己的学艺生涯。
这份选择,对于一个成绩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牺牲。
他把对知识的渴望,转化为对相声的钻研,在戏词和段子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郭麒麟的相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在节目中坦言,初中辍学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可见他对学业的放弃并非毫无遗憾。
而他的父亲郭德纲,对他的教育方式更是备受争议。
食不果腹的规矩,简陋的住宿环境,都让这段经历显得格外艰辛。
2015年,弟弟郭汾阳的出生,让郭麒麟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处境。
父亲对弟弟的宠爱,与对自己的严苛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他意识到,与其被动等待继承,不如主动出击,开辟新的天地。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娱乐圈。
初入娱乐圈的郭麒麟,也曾经历过迷茫和挫折。
面对镜头,他显得拘谨,台词也说得磕磕绊绊。
娱乐圈的人情冷暖,他也逐渐有所体会。
在一次节目中,演员朱亚文调侃他:“说相声的都来了,怎么不敢来?”
紧接着又补了一句:“你先别张嘴,你们家的门道太吓人了”。
郭麒麟则毫不示弱地回击:“这样的演员能演好角色吗”。
这番言语交锋,让他被贴上了“星二代”的标签,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撕掉这个标签的决心。
为了证明自己,郭麒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拍摄《庆余年》时,他用三个月的时间减掉了六十斤,这种毅力让剧组人员都为之动容。
他曾说:“演员的好坏永远是由观众决定的,归根结底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
正是这份对表演的执着,让他成功塑造了范思辙这个角色,也让他在娱乐圈站稳了脚跟。
《赘婿》《边水往事》等作品的成功,让郭麒麟彻底摆脱了“星二代”的光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演员。
他的成功,也让郭德纲对他刮目相看。
在一次直播中,面对网友关于是否怨恨父亲的提问,他轻描淡写地回答:“没有那些苦,哪来今天的甜?”
这句话背后,隐藏了多少辛酸与无奈,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今的郭麒麟,在娱乐圈风生水起,事业甚至超越了在德云社的成就。
而郭德纲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德云社的继承人问题,更是在《德云斗笑社》的收官节目中再次强调郭麒麟是唯一的继承人。
郭麒麟的反应却耐人寻味,他总是巧妙地避开这个话题,以至于被网友戏称为“开年最尴尬现场”。
一年前,郭德纲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想把法人的位置给郭麒麟,但他不接受。
众所周知,法人意味着责任和风险。
而德云社99%的股份却登记在郭麒麟的后妈王慧名下。
王慧在采访中曾表示,郭麒麟的大小事都和她商量,而郭德纲却说自己很少参与郭麒麟的家长会。
这种前后矛盾的说辞,让人不禁对郭麒麟的继承之路产生疑问。
王慧会将德云社交给前妻的儿子,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郭汾阳?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
有人将郭汾阳就读国际学校的照片与郭麒麟当年挤公交求学的旧照进行对比,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这也不禁让人想起古代帝王的权术,先稳住太子,待心仪的皇子长大后再废黜。
郭德纲的真实意图,究竟是想让郭麒麟继承德云社,还是仅仅让他为弟弟打工?
郭麒麟是否真的会接手德云社,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这些年来,他在父亲的“严厉”教育下经历了太多。
如今的他,已经功成名就,为何还要卷入这家族纷争?
他会选择继续在娱乐圈发展,还是回到德云社承担起继承人的责任?
这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