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编辑:爆爆
当梦想脱离了现实,执着到底是对是错?
曾经被称为“天才”的刘汉青,拥有着超高的数学天赋。
在大学生最稀缺的80年代,他11岁时,就能够独自研究高数,16岁就顺利地考上哈工大。
对所有人来说,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一家人的命运也即将要迎来巨大的改变。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极具希望的天之骄子,不仅没拿到毕业证,还在未来的30多年里,成为一个低保户。
一直到50多岁的年纪,刘汉青不工作、不结婚,甚至连村口都未曾踏出去过。
而他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仅仅是为了一个“数学梦”。
如今多年过去了,他到底过得怎样了?选择这条脱离现实的梦,可曾后悔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大学生最稀缺的那个年代,只要谁家出了个大学生,那都是全家改命的程度,尤其是这种天之骄子还出现在农村。
当时,刘汉青就是其中的一员,16岁的年纪以398.5分的成绩,顺利地拿到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
那一天,几乎全村都沸腾了,虽然一路走来,刘汉青的优秀都被大家看在眼里,但真的收到通知书的时候,大家还是被震撼到了。
父母更是因为儿子,在村里抬起了头,从江苏到哈尔滨的路费,大家一分我一分地凑齐了。
人人都巴不得给刘汉青出一份钱,指望着将来他飞黄腾达了,能记着点他们的好。
只是谁也没想到,看似已经成功的刘汉青,却在未来过得连他们都不如。
而刘汉青那个引以为傲的数学天赋,也在不久后成为他人生中的“绊脚石”,让他彻底地沦陷在其中踏步。
当时,还没找到自己未来方向的刘汉青,在老师的建议下,选择了建筑材料专业。
对比起数学,这个专业对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毕业后也能够分配到很好的工作。
刚踏入大学,刘汉青即便对建筑学的兴趣不如数学,但在学习上有绝对天赋的他,依旧能够在那么多金子中脱颖而出。
前两年,刘汉青的专业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老师对他的期望很大,同专业的同学也将他视为追赶的对象。
如果刘汉青按照已经铺好的路线走下去,他的人生会十分的精彩,甚至成为一个“人生赢家”。
或许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无奈组成,刘汉青埋藏在心底的数学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被疯狂地浇灌生根发芽。
大三那年,一篇叫《哥德巴赫猜想》的文学作品出现在刘汉青的视线。
当他将这篇作品一览无余后,刘汉青的心态就发生了改变。
当“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哥德巴赫猜想)被提出时,就有大量的数学家投身其中去证明它。
不仅提出者无法证明,连赫赫有名的数学家欧拉,以及数学家陈景润都无法证明这个猜想。
也正是这个原因,瞬间勾起了刘汉青的兴趣,似乎在一夜之间,他的人生就有了目标。
自那之后,刘汉青彻底地放下了当下所学的建筑学,全身心地投入了数学研究之中。
短短几日,他就确定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质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
起初,谁也没意识到,这个看似宏观的梦想,会给刘汉青的人生带来巨大的改变。
辅导员也认为他是拥有数学天赋的,在掌握建筑学的同时,将数论当作一个兴趣,也未曾是一件坏事。
直到,刘汉青的专业成绩开始急速下滑,辅导员才反应过来,兴趣的代价太过大。
那段时间,刘汉青一次又一次地被约谈,辅导员总是苦口婆心地建议他适度地追求爱好。
在眼下的情况来看,拿到毕业证顺利分配工作,才是他该重视的问题,对于所谓的爱好,可以往后再去研究。
可早已经“走火入魔”的刘汉青,根本无法听进去这些劝说,对他来说自己已经找到了方向,再回头去做不喜欢的事,才是真正的浪费人生。
后来的两年里,刘汉青的专业成绩一落千丈,曾经被同学追捧的对象,一下子从天坛跌落。
在大家的唏嘘声之中,刘汉青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投入在“数论”上。
“数论真的有魔力,越深入越发现其中的奥妙无穷、趣味无穷,投身进去你就能感受到一种大美”
这是当时的刘汉青不止一次重复过的话语,每当有人来劝他,他都会摆摆手让他们离开。
对于数学研究,他曾立志要做得比陈景润更好,也下定决心做出一番成就,证实那个无数数学家都无法证实的猜想。
宏大的理想面前,刘汉青早已经忘我地脱离了现实世界,沉浸在那个只有他架构的一个数学海洋世界之中。
那时,刘汉青好几次都沉浸到废寝忘食,甚至他还会觉得睡觉吃饭是浪费时间的事。
很多时候一天才睡两个小时左右,其余的时间全都放在数学研究之中。
而刘汉青多门功课“挂科”,很有可能因此拿不到毕业证。
校方因为赏识刘汉青一次次地给他机会,希望他能够在这些破例的机会中,重新振作起来。
可刘汉青似乎已经铁了心放弃眼前的这条路,毕业证书他不在意了,大学生分配工作他也放弃了。
1985年,刘汉青拿着肄业证书离开了哈工大。
回家那天,刘汉青没有一丝眷恋,父母脸上的愁容也同样被他忽略。
作为农民的他们,不明白肄业是什么意思,只知道五年时间,一晃眼就过了,没有期待中的生活,也没有包分配的工作。
命运兜兜转转回到了原点,父亲肩上挑着刘汉青的书籍,低着头走进了村子,大家投递过来的眼光,多年过去了再回想起来,依旧刺眼。
那一担子书,是刘汉青的梦想,却也是父亲的压力,这是刘汉青一直都未曾意识到的。
回到家里后,父母总觉得儿子还有希望,毕竟可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所以每次看着刘汉青蜗居在家里看书,他们都觉得他要翻身。
可一晃多年过去,刘汉青依旧维持着原样,他废寝忘食地将全部精力投身在数学上。
他总想证明些什么,也想象陈景润一样,做出属于自己的成就,他将数学当做自己的生活,好像浪费多一秒,就会影响着他的研究。
将近三十岁的年纪,那些跟刘汉青同龄的人,都已经成家立业,尤其是那些从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同学,他们在事业上已经有所成就。
但他从来都不焦心自己的状态,因为他总觉得自己还差一步就成功了,对他来说,这样的状态是有规划的人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执着时,刘汉青总是充满着自信地说:“未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后来,刘汉青的研究有了“突破”,这是他打心底自认为的成果。
为了将这些研究成果发布出去,他第一次四处托关系,将自己的论文发布到网上。
不过这个让刘汉青引以为傲的成果,却一次次地石沉大海,有个朋友为了帮他一把,特地将他的论文投递给国内顶尖的数学权威做鉴定。
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潘承彪教授给出的回答是他其中有一个论点无法证实,所以接下来所有的论证都没有了意义。
这也意味着他所有的成果都被推翻了,多次的打击让刘汉青难以接受。
那些年,他就像个“巨婴”一样,将自己关在塞满数学书籍的小屋子内,不问世事,不与人交流,也拒绝结婚生子。
父母痛心、失望、无奈,却也只能为他兜底,年过半百的年纪,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更无法为家里带来任何的收入。
满头白发的父母,到了本该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却依旧要照顾这个五十多岁的“巨婴”。
而村里的指指点点,始终无法推动刘汉青离开这间屋子,那里好像承载着他的所有,一旦脱离他的世界似乎就崩塌了。
后来,刘汉青因为没有工作,父母年迈无法劳作,他只能拿个一个月四百元的低保过日子。
其实,这些年刘汉青好几次都动摇过放弃的想法,可往回看他自己都震惊了,原来已经过来了这么多年。
如果就这样放弃,甘心吗?明显是不甘心的,坚持了大半辈子的事,到头来才要去承认自己错了,这总是让人难以面对。
2017年,刘汉青的经历被无数人报道,前来采访的他的人也很多,面对记者一个接一个地提问,他明显是被问倒了。
尤其是记者问他,对于走过的路思考过吗?后悔过吗?
刘汉青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没有思考过,现在也不想思考,等过两年再好好想想吧”。
如今,已经8年过去了,刘汉青已经没有父母兜底了,他也已经将近60岁的年纪。
数学他始终没能放下,对于过去后不后悔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了,但坚持了这么多年的东西,他已经很难说放弃了。
对于每个人选择的人生,都没有对错之说,到底值不值得只有自己最清楚。
而数学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种坚持何尝不是一种令人敬佩的精神。
参考资料:新华网:《迷“数学研究”成低保户,该褒还是贬》
http://m.news.cn/comments/2017-06/14/c_1121138460.htm
扬子晚报:《男子痴迷数论研究20年没人认可 如今靠低保度日》
https://news.jstv.com/a/20170603/1496450215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