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一只含有6000条寄生虫?千万别吃了!

小寒说几句 2024-07-17 15:32:33

炎炎夏日,伴着冰爽的啤酒,嗦一口螺肉,是吃货们欲罢不能的享受。

然而近日,福寿螺被冒充成田螺肉流入市场,着实引起了不小恐慌。

有专家表示,吃了福寿螺,尤其是未加工成熟的福寿螺,未被杀死的寄生虫会在体内到处乱钻……

且有研究表明,一只福寿螺中寄生虫多达6000条。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如果不小心误食了福寿螺应该怎么办?别慌,看完还有救。

01

一只福寿螺6000条寄生虫?

吃货们热爱的夜市美食,其实是田螺,常见种类为中华圆田螺和中国圆田螺,大约中指第一节大小。

而螺蛳粉里熬汤用的是环棱螺,俗称石螺,包括梨形环棱螺、方形环棱螺和铜锈环棱螺。

田螺和石螺个头小、肉质紧,适合爆炒,加工成熟可以食用。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而假冒田螺的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则是外来物种,其又名大瓶螺、苹果螺,是两栖淡水螺软体动物,属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因个大肉多、繁殖快、投入小,20世纪80年代被当作可食用经济型螺类引入我国。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福寿螺是寄生虫大户,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等的中间宿主。研究发现,10%-20%的福寿螺携带广州管圆线虫,但一只福寿螺体内真的有6000条寄生虫那么多吗?其实6000条是特例,大多数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数量介于60-420条之间。但对食品而言,寄生虫/卵的存在就是风险,因此无论是田螺、石螺还是福寿螺,消费者都不能心存侥幸。

当然由于福寿螺体型较大且内脏所处的位置(尾巴)短小,无法像田螺和石螺那样剪去尾部,其寄生虫风险就更高。

02

爆炒能杀死螺中的寄生虫吗?

寄生虫/卵不耐热,也不耐冷,因此烧熟煮透或深冻(-18℃冻结24h)都可以杀死寄生虫。

但由于螺肺囊位于螺顶部,有坚实的螺壳保护,因此高温短时间内难以达到肺囊,加上福寿螺个体较大,因此短时间快炒只能杀死位于表面的寄生虫和细菌,要彻底杀死寄生虫,必须彻底煮熟。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但彻底煮熟后的螺肉质老柴、口感差,因此商家为了追求口感,往往采用急火快炒的烹调方式,导致福寿螺未能完全熟透,大大增加了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除了感染寄生虫的风险,福寿螺在生长和运输过程中本身还可能带有很多细菌和病毒,因此很多地方的食品安全部门都对福寿螺做出了“消费警示”。

03

食用福寿螺会有什么危害?

因食味不佳且携带广州管圆线虫,福寿螺被大量弃养而流入田野,逐渐成为危害当地农作物生产的入侵种。而福寿螺耐旱,其和本土螺对干旱胁迫适应的差异导致福寿螺种群占据优势,加上福寿螺价格便宜,这使得大量福寿螺“乔装改扮”流入市场。

如果福寿螺生食或未充分加热(如简单的爆炒或焯水),寄生虫/卵可能仍然存活,则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幼虫可穿过肠壁,随血液到达身体各器官,入侵人脑后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伴有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升高;轻则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直、皮肤异常感等症状,重者引起人类嗜酸性脑膜炎,甚至失明、瘫痪、痴呆、死亡。

2006年,北京市发生了因食用未煮熟福寿螺而引发160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食品安全事故;

2007年,广东肇庆广宁县也出现了因食用未煮熟福寿螺而发生寄生虫感染的问题。

04

如何辨别福寿螺与田螺?

福寿螺和田螺虽都属软体动物腹足纲动物,但外观可以进行分辨。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产卵方式

福寿螺是卵生动物,雌雄异体,产下的卵为粉红色;

田螺是卵胎生动物,雌雄同体,受精卵在体内发育成幼虫后排出体外。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外观

福寿螺的个头比田螺大,成螺壳高约4-8cm,壳径7cm,螺层4-5层;色泽偏黄,尾部短平,外壳薄脆,螺口较大;

而田螺个头较小(大多1-1.5cm),螺层6-7层,尾部长尖,外壳坚硬,螺口较小。

螺肉颜色

福寿螺肉呈泛黄褐色,螺肉上肉芽较多且杂乱;

田螺肉呈泛白色、青色和青灰色,且只有一对触角。

由于不法商家往往用不带壳的福寿螺肉冒充田螺肉,因此食用时要特别注意。

05

误食了福寿螺怎么办?

虽然各地疾控均建议不要食用福寿螺,但如果不小心吃到,也不用特别惊慌,福寿螺如果经过了充分的加热和煮制(如煮沸后保持5min以上),那么其寄生虫及其虫卵基本已被杀死,因此感染风险不高,但摄入“假冒”产品的心理伤害也值得消费者拨打一下投诉热线。

如果不确定福寿螺是否完全煮熟,或食螺后1-2天出现一些如“爆炸性”头痛、颈部僵直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保留样品,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并根据感染寄生虫或细菌的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螺虽美味,但并非所有螺都适合食用。

有些螺如织纹螺、食鱼鸡心螺等会携带毒素,福寿螺等淡水螺则是寄生虫大户,这些都极易发生食源性风险。即使是一些可食性螺类,无论淡水螺还是海水螺,煮熟都是第一要务,“生腌”、“醉螺”、“生螺或半生螺”等都不可取;此外,螺嘌呤含量较高,因此高尿血症和痛风患者也不宜多吃。

本文封面图及带水印图片均来自版权图库,不授权转载

0 阅读:0

小寒说几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