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读屏”时代到来,干眼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日渐低龄化。记者从日前举行的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主办的第二届角膜及眼表疾病国际论坛(2024·ICC)了解到,国内干眼症患者已经超过 3.6 亿。强脉冲光(IPL)联合热脉动治疗(LipiFlow)等新技术研究等,进一步推动了干眼的精准、规范和个性化的诊疗。

为推动全民重视干眼症、普及更多干眼知识,3月20日,广州爱尔眼科医院举行“眼干眼涩眼疲劳,分型诊疗才可靠”干眼科普讲座活动,为到场的市民安排了一系列干眼基础检查以及干眼雾化熏蒸体验。
在“超声雾化熏蒸”项目体验中,通过超声震动药物分子,直接、连续、多方面地作用于眼内组织,维持泪膜稳定,让体验者得以放松身心,充分舒缓眼部,具有缓解干眼的作用,此项体验得到市民朋友们的纷纷“点赞”。

干眼有几种类型?眼科专家科普
活动邀请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综合眼病科科室负责人何曼莎主任担任科普讲师。
何曼莎主任表示,常见的干眼有5种类型:脂质异常型、水液缺乏型、黏蛋白缺乏型、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和混合型,大部分是由于泪腺分泌的泪液较少,导致“缺水”;因脂质层分泌太少,锁不住眼睛表面的水分,从而“缺油”这两个原因组成。
她提到,在临床接诊中,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看眼睛,其中,“频繁眨眼”成为家长们提及较多的问题之一,经过专业检查后,发现是干眼症,正因为眼睛干涩,所以孩子才频繁眨眼。而干眼一旦患上,绝非靠滴眼药水就能缓解或改善症状。究其原因,源于泪膜分三层,每一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干眼。干眼类型繁多,所以精准的分型诊疗很重要。
勤做“眨眼操”,不做“干眼人”
“轻闭眼两秒,紧闭眼两秒,睁眼再两秒……一次训练1分钟,一天做10次。”活动现场还开始了“眨眼操”的演示教学,到场的群众纷纷跟着一起操作起来。
何主任强调,眨眼的时候可以将泪膜均匀地分布到眼表,从而湿润眼睛,同时,通过眨眼的动作,还能促进睑板腺分泌的脂质(俗称“油”)排出。而作为眼部泪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脂质的作用是“锁水保湿”,保护眼泪不被蒸发,以提高泪膜的稳定性,从而预防干眼。
广州交通电台记者谢彩雯,通讯员杜丽怡报道。